花卉科普:山东青岛市首次启建11处万亩林场
花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草本植物,它们每个品种有每个品种独特的美丽。它们就像一个一个小精灵一样,让您喜爱它们。下面是叁仟森林小编特为您推荐"花卉科普:山东青岛市首次启建11处万亩林场",请您翻阅!
记者昨日从市林业局获悉,为进一步创新林业发展方式,拓宽林业发展渠道,青岛市起草了《关于加快林场建设的意见》,并将于近日下发执行,计划在四市三区建设15处万亩林场,今年已开建11处,其中4处万亩林场进展较快、已基本形成景观效果。
近年来,伴随着市民植树护绿意识日渐强烈,青岛的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不断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今年春季以来,青岛市以绿廊、绿山、绿屏等十绿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工程化造林。全年完成新造林14.1万亩,植树3050万株(其中乔木1767万株),绿化村庄1270个,超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同时,以大沽河流域综合治理和迎办2023青岛世园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共有351万人履行了植树义务,其中直接以植树形式尽责的有185.2万人,建立义务植树基地87个,植树833万株,尽责率达到92%,促进了广大市民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485万亩,林木覆盖率37.8%;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每年均控制在0.4‰以下,远低于国家控制指标(1‰);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化防治率达到90%以上,居全省领先水平。
植树更要护绿。近年来,青岛市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基本实现了“有虫不成灾”。青岛市每周发布一次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动态报告,监测普查面积322万亩,监测覆盖率达到99.99%。并对全市119.4万亩松林进行监测普查,界定死亡、濒死、衰弱松科树木11309株,重点对317株疑似松材线虫病死亡植株进行了取样和焚烧处置。综合采取多宗措施防控美国白蛾,防治率和无公害防治率均达到100%,成灾率为0‰,累计对美国白蛾疫情防治作业面积295.48万亩次,释放生物天敌15.1亿头,喷洒病毒4万亩次,其中飞机喷洒生物药剂防治面积208.6万亩,有效遏制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的势头。
扩展阅读
了解花卉行业:北京今年拟新增10处万亩城市森林
北京市的平原造林工程如火如荼。今年将再启动35万亩,新增万亩城市森林10处。1月24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强健介绍,10处万亩城市森林中最大的一处位于东五环和东六环之间,在规划中的东郊公园里。“先种树,种完再建公园设施。”
10处万亩城市森林包括首都机场航空走廊的可视范围、首都二机场规划红线三公里以外区域、昌平南口荒滩、房山燕化地区、密云大沙河地区等。
位于东郊公园中的1.4万亩,是规模最大、最集中连片的。“西起东五环,东到六环路,北到京平路,南到通州宋庄镇附近。”强健说,东郊公园区域已有2.8万亩平原林地,将来还要再种2万亩,总规模将达到6.2万亩。区域现有一些中小河流、淹没地、沙荒地,还有一些湿地,包括藕塘、低洼地。按规划,这里将建设几个特色园区,包括北方树木园、湿地园和大地森林景观园等,为市民提供一个大面积的森林体验区。“北方树木园选种一些北方特色树种进行展示;湿地园栽植一些水生植物,丰富林地生物多样性;大地森林景观园依托宋庄,把文化创意元素结合到森林景观建设中去。”强健介绍,在首都机场的航空走廊可视范围内,将建一片大地森林景观。“当飞机飞至距离地面200米的低空时,看到的将是一片绿海。”
“按规划,我们将在北京城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打造一个大的郊野公园。实际上它已经不是公园的概念了,而是指一个区域。”强健说。
规划中的北郊公园,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路向北,一直推到小汤山山脚下,并以小汤山为中心,包括天通苑、温榆河等。目前,平原造林工程已经在这一区域种树。
西郊公园,以海淀区的“三山五园”为主体,是目前四大公园中最成型的一个,下一步要在细节上进行完善。
南郊公园,以南海子公园和南中轴森林公园为主体。目前,南海子公园一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南中轴森林公园在南中轴路两侧,南六环以里,包括大兴区旧宫镇、西红门镇等。这个地区建筑设施比较多,还没有启动拆迁,前期要做很多工作。目前适合造林的地区基本已经种上了树。由市发改委牵头,今年南中轴森林公园要完成前期规划,划清四至边界。
在平原造林的同时,今年还将继续进行健康绿道的试点。“健康绿道”的概念源自发达国家,是一种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绿色空间通道。今年,北京市将在东郊公园、海淀的“三山五园”、丰台园博园、温榆河、市区东西城的河道两岸等处,建设100公里到200公里的健康绿道,道路两侧将建设一些供人休憩的座椅等服务设施和一些园林小品等,还将开设自行车租赁点。按规划,北京市将打造1000公里的市级健康绿道,把城市、郊区的绿地连接起来,将北京打造成森林城市。
今年,在市科委的支持下,林业和园林等部门还将开展森林的降尘作用、森林对治理PM2.5的作用专项研究,把森林对生态的作用研究得更透彻些。“据研究,一公顷成熟的森林,生长期在10年到20年左右的,一年能降尘15吨到80吨不等。”强健说。PM2.5中的硫酸盐,就是由二氧化硫转化而来的,森林恰好对二氧化硫有很好的吸收作用。一公顷柳树林一年能吸收二氧化硫120公斤。
据了解,北京市原有林地大部分散落在路边、河边,成大块的很少,没有规模,生态效益发挥不出来。平原造林的目的是要形成森林网络和体系,使生态效益最大化。
花卉科普:投入300万育苗木,11年刚回本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这是工人老窦一直向往的生活。两年前,他下定决心:回到乡间,包山种树,退休后做个外国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农场主。当时,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个“傻瓜”。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向城市,“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记者走访中看到,有一群“新型农民”活跃在济南市区周边的田间地头:他们利用已有资金,承包农村摞荒土地开展规模种植、特色种植,并取得不俗业绩。这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央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的“家庭农场”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崔立荣年前在农场里种的生菜已经可以采摘
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未来农村土地由谁来种?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这在专业人士看来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
济南是否有家庭农场?摞荒土地谁来耕种?如何才能成为农场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到济南多处村庄探访,发现不少原本在城市打拼的工人、商人回到田野乡间,用已有资金租赁摞荒土地开展农业种植、养殖。他们的农业经营模式与家庭农场相似,但还缺少相关部门认证。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在行动之初,都被人嘲笑是“疯子”、“傻子”。
崔立荣:建筑商看上摞荒土地
2月20日下午,夕阳照在济南党家街道办事处蛮子村村北的小山上,吱呀的石磨声从山上一家名为邵而老家的农场中传来。小山脚下是一片蔬菜田,来自村里的农场工人正在忙着播种;菜地旁是一大片猪圈,5只黑猪可以在里面赛跑;旁边还有两个大鱼塘。农场主崔立荣说,一到雨季,山上的水就会流下来,在这里形成天然池塘。
记者见到崔立荣时,他正背着手在自家农场里边遛弯边查看菜田里绿油油的生菜,享受着田园“恣”生活。他介绍,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在2023年时还是一片摞荒土地。
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蛮子村距离济南市里越来越近,更多的村民进城打工。由于农作物收益较低,很多村民放弃耕种土地或干脆在地里种上杨树。“2023年后,村里直接摞荒的土地达到20%-30%,还有大部分间接摞荒,比如一两季不种。”提到当时情景,崔立荣充满惋惜。
崔立荣出生在距离蛮子村只有1公里远的邵而村。他17岁开始进城闯荡,在工程建筑业打拼30余年并积累下不菲身家。2000年左右,老家邵而村有一片荒废多年的果园,经村委会推荐,崔立荣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租下,开始边承包工程边养猪。2023年崔立荣回到家乡,和家人一起专心做农场,发展种养循环产业链,很多人在背后都说他是傻子。
他说,在城市打拼的那些年给了他不一样的思想,他知道城里人想要什么。回到家乡后,崔立荣接连租下邵而村、邵而西村、蛮子村三座荒山,并租附近村民的耕地种植粮食和蔬菜。他用动物粪便做肥料、用沼气做农药,保证农场产的蔬菜、粮食不受化肥、农药污染。同时,农场内养有黑猪、鸡、鸭、鹅等家畜家禽。“都是拿自己种的粮食当饲料,天然还健康。”崔立荣说现在城市人都讲究健康饮食,所以他主打“原生态牌”。
张如坤:300万积蓄绿化一片荒滩
在南部山区,和崔立荣一样的“傻子”还有张如坤。
在党家街道办事处张庄村玉符河北侧,有一片387亩的树林,里面种有杨树以及法桐、雪松、翠竹、白皮松等20余种绿化苗木,按照季节,苗木间还会种上玉米、小麦和蔬菜。林间有刷着黄漆的3间平房,一间是配电室,另外两间则是张如坤和妻子的“家”;院子里还养着2条黄色土狗和成群的鸡、鸭、鹅,装玉米和小麦的粮仓立在两侧。
张如坤是这片树林的主人。他是张庄村人,年轻时在外跑运输,后来又转做挖掘机生意,到2023年共有300多万元的积蓄。按照村里人的想法,他应该在济南市里买楼房,过城市人的生活。让人没想到的是,年近半百的他却用全部积蓄绿化了一片荒滩。
张如坤介绍,原来玉符河河道应该位于现在树林北侧。当年附近村民都来河滩上挖沙,导致河滩、河道融为一体,一到多雨季节,河水漫得到处都是。从张如坤拿给记者的照片可以看到,12年前这片绿油油的树林就是废弃的河滩,河滩上坑坑洼洼,布满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我用一年半的时间挖出玉符河新河道,再用挖出来的土盖在河滩上。”张如坤说,当时他租了20辆车,花光所有积蓄都不够,还用挖掘机做抵押,在银行贷款29万元,“村里人都说我被钱烧疯了”。
沙滩填平后,张如坤赶紧种上杨树。“杨树苗子便宜,投资比较小,而且杨树生长也快,当时想着先把这个地方绿化起来。”张如坤解释,如果直接种绿化苗木,一棵树苗几十块钱,上万棵就是一个大数目。直到2023年,这300多亩地都种上了杨树。现如今张如坤已经将3/4的杨树卖掉,改建成绿化苗木基地,“这些都是在不断改造中的,今年我打算再卖掉一些杨树,引进新树种”。
老窦:回老家租荒山养老
济南酿造厂快退休的工人老窦前年也加入了这个“傻子”行列。
沿相家村曲折坎坷的小路向山上走,就来到老窦租的红土岭。红土岭脚下有不少农民种的小麦、玉米和密密麻麻的野酸枣树。“我不计较这些,村民愿意开块地种点庄稼就种。”老窦说,村民们在山上种地还能顺便帮他照看一下树苗,这片山也更加安全,所以他没打算把村民赶出去。
越往山上走越荒凉,除了少量林业部门绿化种的松柏树外,就是一些杂草。到半山坡时,却变成了另外一番景象。每隔不远就会看到一棵核桃树苗,因为是冬天,只有两个光秃秃的枝杈。老窦说,这些树苗都是去年栽上的。2023年,他从村委会租下这片荒山头,共2000亩,可利用土地占70%-80%。通过朋友介绍,他又加入当地心连心合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他免费提供核桃树苗和农药,他则在村里雇了几个工人帮忙养护,“等我退休了,就和家里人一起回来种”。
“我父亲是军人,我很小就离开农村去了济南市里。”在济南有一份不错工作的老窦本应该在城市里颐养天年,可是临近退休,他回到老家相家村重新翻盖了祖宅并准备在田间养老。老窦说,刚打算包山时,村里的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也有不少人说我是傻子”。
他们的心里话
种地的人有“现实派”也有“梦想派”
圆了儿时梦晚年有靠山
在别人眼里,像张如坤、崔立荣和老窦这样的人是有福不享的“傻子”,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问及种田原因,老窦和崔立荣是“现实派”,而老张是“梦想派”。
“为圆儿时梦回乡种地儿子有怨言”
为啥会想到租种荒地?听到这一问题,本来坐着的张如坤站起身来,笑着伸了伸胳膊告诉记者,“这话说起来就长了”。
张如坤说,事情要回到1961年自然灾害时,那时他还很小,一直想变玉符河的沙滩为田地。“渴马片区自古就旱,那时我们生产队只有两块水浇地,麦子根本不够吃。”张如坤想,如果在玉符河两侧的沙滩上种满麦子,既不用愁水的问题也就有了粮食吃。
多年后,历城区水利局到村里征求党员对玉符河的治理意见。会上,张如坤阐述了他的想法:重新挖河道,将两侧河滩覆上土种庄稼,村北山上再栽上果树,形成玉符河南侧一片良田,北侧一片花果山的景象。“那样张庄很快就会富起来”,张如坤对这个治理方法充满信心。当时与会党员多数赞同这个提议,但没有人带头干,也没有人愿意出钱。
2023年,张如坤靠搞物流和挖掘机在外面赚了不少钱,一有积蓄,他就立即回到村里花70万元租下这片荒滩。当时正赶上大儿子退伍回家,“本来可以给他安排一个不错的工作,后来想了想,还是把他留在家里和我一起种树。”张如坤说,虽然现在苗木基地能赚不少钱,但年轻人嫌脏、嫌累,儿子对他当年的决定有些怨言。
“金融危机下种地是实实在在的”
与张如坤的激情不同,老窦和崔立荣看重的是农业投资的回报。
老窦说,一方面在城市中养老不如在乡村健康。老窦在相家村有一座祖宅,父亲去世后,他就回到老家,在祖宅的基础上盖了三层小楼。院子里种上花草,屋顶上架上望远镜。“早晨起来扫扫院子、浇浇花,再开半个小时的车去上班;下班后,望望远山、喝喝茶,我现在的日子好比活神仙。”老窦拍拍他的肚皮得意地告诉记者,因为喝老家的地下水、吃粗粮,他的大肚子下去很多,体重减下十几斤。
另外,老窦还想给晚年的自己找一个稳固靠山。“我种田不求立刻有回报,反正现在还有工作。”老窦说,种树需要投资,趁现在他还能挣钱赶紧把树种起来,等退休后,就可以获得回报,而且也能留给子女一些资产。“如果未来这2000亩荒山的核桃树都结了果,那就是很大收益。”在老窦看来,在农村投资要比在城市投资有前景,“中央1号文件一出来,我就通读了一遍,虽然对农业投资的优惠政策还不是特别明确,但肯定错不了”。
崔立荣说他放弃承包工程有两个原因。一是觉得自己不是“做”工程的人,更适合实实在在地干事情,一旦带的人多了,压力就大起来,“比如整天出去应酬,我受不了”。另外一个更重要原因是,2023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结束后,济南的工程量明显减少,再加上金融危机,他逐渐变得谨慎。“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我担心万一哪天不慎掉到河里,一辈子奋斗的东西就都没有了。”在崔立荣看来,把积蓄投入到农业上更保险,“虽然收益不是很大,但至少东西都是实实在在摆在那儿的”。
当年投资300万填平沙滩种树,开始4年全赔,直到第5年才勉强挣出人工费。中央1号文件公布后,农村已经逐渐形成一股“农场热”,种田看似美好,其实也有辛酸。采访中,多位农业经营者表示,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种地成本,提高农产品收益,但同时面临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等诸多难题。
?如何盈利
前4年只赔不赚11年挣回初始投资
在苗木基地内,张如坤逐一向记者介绍他的“摇钱树”。走到一棵2米高的雪松前,他告诉记者,“这树值1000元,再养1年,就能涨到1500元”。他种植的苗木主要卖给企业或者主管城市绿化的政府部门。
“不过,投资林业回本周期太长。”张如坤说,树苗种上第5年才开始卖钱,而且只够支付工人的工资。经过近11年发展,他如今刚赚回开始投资的300万。
“现在地里种的苗木大概也值300万元,但不能全砍了,只能继续往里投入。”张如坤估计未来投资会慢慢减少。原来农场主要购买一些大树苗,由于没经验,曾赔过不少钱,现在经验丰富了,树苗成活率基本可以达到90%以上。苗木基地还开始种植小秧苗,这种秧苗生长周期长,但价格比大树苗便宜数十倍。同时,大规模种植后,他自己购买了各种农用机械,也可以将种植成本降到最低。
挣的钱又投进去具体赚多少不清楚
“说实话,做农业不会赚太多钱,有钱也都投入到下一轮生产中,你看我现在规模挺大,但问我赚了多少钱,我还真不知道。”被问及盈利情况时,崔立荣这样告诉记者。
崔立荣说,尤其是养殖行业几乎不赚钱,能够勉强维持就不错。他回忆,开始一年养两三茬猪,有时能赚些钱,有时也赔钱,最多一茬猪赔了20万元,一头猪就赔200元。“我还是运气好的,有的根本卖不出去,养殖业的风险太大。”他说,猪长到180斤后,吃饲料会越来越多,再喂就赔钱。
现如今,崔立荣的老家农场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模式,主打“原生态”牌。农场里有石磨面粉,原生态五谷杂粮,鸡、鸭、鹅、黑猪和蔬菜,还有一些中草药。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多是市场普通产品的10倍以上。“现在很多精英都跑到农村,我不是精英,但和留守农村的人比我有优势,我的人脉、经验和头脑,能让我种田的产出多得多。”说这话时,崔立荣脸上洋溢着自豪。
同时,老家农场的农产品不进超市、不建专营店。崔立荣说,这些农产品主要是直接配送到会员家里,现在老家农场有100余名会员,其中比较固定的有50个,“这些会员主要是一些有钱人”。
合作社免费发树苗3年后结核桃
老窦没有雄厚的资本,相对张如坤和崔立荣来讲,他的投资要小得多。
老窦加入农村合作社后,由合作社免费为其提供树苗和农药,他主要的投资就是雇人帮助养护。“去年春天种了1500棵,今年开春我打算再种2000棵。”老窦说,去年种树时,他从山下相家村雇了10个人,人工费是50元/天,还租了一台挖掘机,一天1000元,种了两天。平时还长期雇人打理树苗。
谈及盈利问题,老窦说,现在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合作社给种核桃树的农民补贴,每种活1棵树补贴12元,是分批给,所以扣除人工费后他几乎赚不到钱。而真正赚钱可能是3年以后的事情。他介绍,虽然树苗种上后当年就结核桃,但结果数量非常少,而且如不加以干预,就会影响果树未来生长。所以核桃树在种植前两年,都必须把结出的核桃掐掉,直到第3年才能有产出。3年后,一棵核桃树大概能产1斤干核桃,随着种植年数增加,核桃产量也将逐年增加。至于未来产出的核桃如何销售,老窦说,他还真没细想过,不过他不担心卖不出去,“我是有组织的人,合作社这么多社员,大家团结起来,肯定吃不了亏”。
?难题不少
10个工人加起来500岁
现在最让张如坤和崔立荣头疼的是农场工人越来越难招。
张如坤说,2023年他刚开始填沙滩时,雇村民的费用是每人每天15元。“当时大家都抢着来,跟现在情况大不相同。”张如坤说,如今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都到济南市里打工,一般一个中年妇女的工资是70—80元/天,而他的农场只能给工人开出50元/天的工资。
“愿意来的就只剩下老弱病残。”张如坤介绍,现在长期在他农场工作的工人有10个,平均年龄50岁以上,加起来超过500岁,其中年纪最大的70岁。“最困难的是春天种树时节。”张如坤说,到那时一般一天会雇100人左右,需要跑好几个村招人。
崔立荣也遇到同样的难题。老家农场的农作物都不施化肥、打农药,所以需要工人到田里除草、撒粪。“一到热的时候,花平时两倍的工资,都没有人愿意来。”对此,崔立荣十分苦恼。
农场想扩大有风险
崔立荣说,最近他和同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扩大经营规模。“一个年轻人和媳妇在章丘建了一个养猪场,规模很大,但现在进退两难。”崔立荣说,这个年轻人开始凭一腔热血和梦想,回到老家四处借钱建起养猪场,后来随着猪场规模不断扩大,他便开始寻求突破。
在崔立荣看来,农场寻求突破无非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寻找投资人、合伙人共同承担风险,另外一种是将经营模式变为公司+农户。崔立荣口中的“年轻人”选择了前者,遇到与合伙人意见不合,便会非常苦恼。“公司+农户则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反正两头难。”
崔立荣说,干农场要有些“小农意识”,不要盲目贪大。
业内说法
没钱的、太有钱的都干不了农场
采访中,不少人将自己正在经营的农场称为“家庭农场”。到底什么样的才算是家庭农场?“最近有不少种植大户来咨询如何申请家庭农场,但具体量化标准、登记、补贴办法都还在探索中。”济南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刘卫国说,中央1号文件公布以后,他们甚至吃午饭时都在讨论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有望出台
刘卫国解释,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些年,在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已有6670多家。
“但在山东还是一种新事物,具体量化指标、登记方法都还在探索中。”刘卫国说,在济南,一些种植大户、都市庄园的经营模式和家庭农场很相似,极有可能经过扶持培育发展成家庭农场。在他看来,老家农场的经营模式就与家庭农场相符,但具体要看量化指标的规定,比如种植规模等。
记者获悉,2月24日山东省农业厅刚刚下发的农业工作重点中明确指出,今年山东省将重点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和服务,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济南家庭农场的登记制度不会让人们等太久。”刘卫国表示。
“没钱的开不起农场”
在张如坤看来,想要经营家庭农场,农场主除了必须具备种田经验和技术外,“最重要的是有一定的资金”。
张如坤说,大规模发展农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尤其是在济南周边农村,光土地租赁费就是一大笔”。崔立荣也说,他目前租用村民的纯农业用地一年是1000元/亩,且每年续租,土地租金随时可能上涨。山地的租金要相对便宜,他曾分3次租下位于蛮子村的荒山,租期是70年,租金约100万元左右,“当时满山都是石头,光秃秃一片,我花了3年时间改造,共投资1600万元,真正改造好还需要3年”。
据了解,现在济南周边纯农业用地一般每亩租金都在1000—3000元左右。济南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太多钱的市民想在现代农业中过把瘾也并非没有办法,他建议这些市民可以采取出资金或提供资源的方式加入农民合作社,在里面负责管理或销售。
“太有钱的干不了农场”
崔立荣说,有钱的大财团下乡并非想要简单种地,“真正干起来的没有几个,都是投资做样子,骗取补贴”。他举例,比如房地产商人,如果他将100万投入到其他行业,当年即可获利,但投入到农业,很有可能当年没产出还会赔进30万。“现在大多数工商企业下乡干农业,都是抱着‘捞一把’的心态,不是为了种地,而是为享受国家政策。”崔立荣说,拿济南周边来讲,也有不少农场和都市庄园,但大多数想搞观光旅游而不是专心种植。
济南市农业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冯桂荣则表示,大的企业到农村可能不会只搞种植或只经营一种作物,多数会建成种植加工一条龙式的产业链,而且就目前济南农村情况来讲,大规模土地流转也是一个难题。
花卉行业《花卉科普:山东青岛市首次启建11处万亩林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叁仟森林”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3000sl.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万亩花卉种植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