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花卉行业

花卉科普:林木良种化为“绿化山西”提质增速

花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草本植物,它们每个品种有每个品种独特的美丽。它们就像一个一个小精灵一样,让您喜爱它们。下面是叁仟森林小编特为您推荐"花卉科普:林木良种化为“绿化山西”提质增速",请您翻阅!

苍松伟岸始于一粒种子,万木葱茏更显良种品质。

由“十一五”初期的林木良种率仅为31%,到目前的50%,短短几年间,我省的林木良种化发展可谓步入了“快车道”,而林木良种率的大幅攀升,不仅为实现“绿化山西”的宏伟目标提升了内在质量,更为建设山川秀美新山西加快了速度。

良种的魅力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这就是良种的魅力。

实施“生态兴省”、“绿化山西”的战略目标,不单单是要多造林,在数量上增绿色,更高层次的追求是要造好林,提高绿色的质量。为此,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林木良种基地建设,使之为“绿化山西”夯实了基础。

为了建好林木良种基地,2023年以来,我省认真实施国家林木良种补贴试点项目,层层落实良种补贴对象,拓展良种补贴范围,将国家给予的补贴资金用足用好。同时,省财政每年拿出320万元,各市县也拿出一定的资金对林木良种给予补贴。在国家、省、市、县四级良种补贴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我省良种基地的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基地的良种繁育能力得到提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11月22日,记者在静乐县国家华北落叶松基地看到,该基地已形成1755亩的种子园,其中种子生产区1200亩,种子资源收集区105亩,采穗区105亩,试验林345亩,已成为颇具实力的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

省林业厅种苗管理总站站长张芝庆告诉记者,通过强化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目前,我省已有8个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28处省级林木良种基地、35处市县良种基地,总规模达到10余万亩。良种基地的崛起使我省林木良种率由过去的31%上升到50%,大大提升了“绿化山西”的质量。

植树造林种苗先行

我省通过大力实施林木良种基地建设,使全省种苗结构得到了优化,各类苗圃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已形成了晋北以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油松、新疆杨等针叶类苗木为主,中部以国槐、白皮松、毛白杨、桧柏等园林树种为主,晋南以华山松、毛白杨、柿子等乡土树种为主,比较合理的种苗生产布局。全省发展苗圃19926处,面积53533.3公顷,其中,国有苗圃576处,面积10415.9公顷,占全省的19.47%;乡村集体苗圃540处,面积占全省的11.14%;民营和个体苗圃18810处,面积占全省的69.39%。全省以集体苗圃为骨干,民营个体苗圃为主体的社会化、多元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苗木生产大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种苗优化,苗圃发展,我省种苗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苗木生产面积由“十一五”的4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80余万亩,总产苗量52亿株,年可出圃合格苗木20亿株,基本可以满足全省荒山造林、发展经济林的需求。

尤为可喜的是,优质大苗数量显著提高。以今年为例,针叶树苗高≥3m阔叶树胸径≥6cm的数量达到1亿多株,经济林苗木达到3亿多株,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5倍、5.8倍。

优质种苗多了,造林成活率高了,林木生长快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这无疑又为“绿化山西”加油提速。

相关阅读

花卉科普:山西:全省林业投资今年再达百亿


尽管已是寒冬,朔州市平鲁区樟子松基地内仍有专业队员在对幼林进行抚育,经过一年的规模化造林,又一片一望无际的樟子松林密植在朔州大地。近年来,该市各县区每年最少实施一个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其他大片造林工程规模不少于3000亩,全市已初步形成了连接东部4县区“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的洪涛山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和西北部两县区的百万亩樟子松基地,以前沙尘飞扬的荒山秃岭,如今满山有树、四季有绿。

眼下,随着各项工程相继进入扫尾阶段,全省年初制定的452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基本完成。盘点一年来的造林绿化,“规模化、精品化”的特点十分突出。特别是晋北几个财政收入较高的市(县区)异军突起,强势改变境内生态脆弱的面貌,成为大规模造林绿化的排头兵。平鲁区确立“70%的土地绿化、70%的农民进城”的转型目标,每年投资3亿元造林10万亩,建设百万亩樟子松基地;山阴和怀仁两县在洪涛山系百万亩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中,并肩作战、相互贯通,共完成治理面积60万亩,形成了10个乡镇连成片,一百公里不断线。

不仅是财政实力强县,一些财力相对较弱的县市也不甘落后,造林绿化工程中随处可见万亩连片的工程。临汾市永和、吉县、大宁3个县分别实施了2万亩集中连片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成为今年临汾市规模化造林的前三甲。

省林业厅厅长李永林认为,我省林业之所以能有当前的良好发展局面,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的社会资金向林业行业注入,我们利用国家和省里每年投资30多亿元,撬动了社会资金向林业投入,全省林业近两年每年投资约100亿元。大批的企业家、农民都积极投身到苗木产业、干果经济林、林产品加工业、承揽林业工程等方面,再加上招投标、监理等逐步成熟,也成为推动林业建设的关键力量。

花卉科普:提档升级 浙江花儿别样“红”


花卉苗木看浙江!

浙江人谦虚地称,“只能说走在前列”。但其骄人业绩难挡齐聚的目光:

2023年浙江花卉苗木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花木栽培面积达193万亩,总产值达406亿元,花木种植规模和产值居全国前列;以占全省种植业4%的面积,产出了占全省种植业11%的产值,浙江花木业位居全省种植业第一位,成为浙江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当2023年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时,“外向型”经济突出的浙江省面临转型,此时浙江花木业“逆势而上”,成为浙江省转型升级的一抹亮色。其发展思路和创新做法也为全国花木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多花齐放: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谁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谁就赢得了品种创新的主动权,谁就有可能占领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浙江花木业发展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占领先机。

数据表明:浙江花卉苗木品种全国最多,其中花卉栽培品种达2500个;全省共有花卉研发机构50多家,科研人员1000多名;自2023年以来,共获得花卉研发成果100多项,通过国家和省级观赏植物审(认)定品种37个。

据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副站长洪兆龙介绍,“随着创新意识的增强和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2023年,整合全省育种资源和主要科研力量,创建了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服务浙江花卉种苗产业发展;2023年,成立了浙江省唯一一个以省花卉协会牵头的林木种苗与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目前,建成了金华山茶物种园、安吉竹种园、森禾蝴蝶兰资源圃和杭州绿地桂花园等国家级水平的种质资源库。茶花、桂花、玉兰等传统名花育种水平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自金华国际山茶物种园建成以来,浙江培育茶花新品种20多个,其中7个品种获得国际品种登录权。“十一五”期间,我国获国际登录茶花新品种74个,浙江选育的达40多个,占据了半壁江山。

桂花品种资源全世界共160个,而杭州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桂花基因库收集了130多个,其中60个为独有品种。

同样,企业、花农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十分强劲,成为浙江新品种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一直以来,我国F1代仙客来种子只能从国外进口,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写了历史,选育的仙客来系列品种填补了我国仙客来制种行业的空白;公司创新突破的多花树型蝴蝶兰新品种,则填补了浙江省花卉产业在优新品种创新、产品技术升级等领域的多项空白,迅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加速推动了蝴蝶兰产业的健康发展。

利用国际山茶物种园资源,金华花之海园艺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杜鹃红山茶”,让濒危的茶花物种在金华开出鲜艳的花朵,弥补了茶花夏季无花的缺憾。

金华市花农方永根组建了一支40余人的研发团队,自1997年以来,已筛选出1000多个具有优良特性的杜鹃花新品种株系,其中有200多个新优品种处于推广阶段,有18个杜鹃新品种被授权保护。

新品种的开发不仅抢占了市场,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023年,红叶石楠等新品种经推出后,累计创造产值80亿元。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培育的小果型“千指百态”佛手新品种,面市后大受欢迎,每亩年产值可达10万元,公司年产值达2000万元……

“坚持‘科技兴花’战略,重点培育新品种,要让‘一花多放’变成‘多花齐放’”。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对浙江花卉产业的期许正在变成现实。

“足智多谋”:实力领航产业发展

当今,花卉苗木的市场竞争,早已不单单是数量的竞争,而是产业化、标准化、差异化甚至是市场意识等综合实力的竞争。

如何才能保持在全国花木产业的领航地位?打造大企业、造就大市场、做特色产品成为浙江花木产业加快发展的一组“重拳”。

据2023年统计,浙江花卉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和竞争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全省园林绿化一级施工资质企业90多家,二级企业200多家,在全国50强中,浙江有19家。这些企业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消化”了一大部分苗木,拉动了全省苗木销售市场。

自2023年以来,浙江有4家企业获得“全国十佳花木种植企业”殊荣。其中,森禾种业、虹越花卉先后于2023年和2023年作为中国唯一代表,被推荐参加“国际种植者”评选,并分别获得全球第二名和第四名的佳绩。浙江花木企业成功跻身国际一流行列,为浙江花木打响了全国乃至世界品牌。

打造品牌会展,提升浙江花卉产品知名度。

中国(萧山)花木节、中国(金华)苗木交易会、中国(长兴)花木大会等等接连不断举办,品牌和销量双收成为展会最大的成效。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萧山)花木节已连办9届,从2023年起,花木节上升为国家级展会。2023年,参展企业达成销售意向6亿元。浙江花木大量销往全国各省,并出口多个国家。

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个性化发展同样成为浙江市场营销的制胜点。

“小苗卖0.5元,大苗能卖到1000元左右,如果通过造型艺术化处理后,苗木身价倍增,每棵售价可达到10万元、20万元甚至是上百万元。”洪兆龙以罗汉松为例,算了一笔账。

造型苗木前景广阔,近几年,浙江组织相关部门通过花木节、博览会传授造型苗木的相关技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走精品化的路线,大大提高了浙江苗木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产业发展,浙江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为了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近几年,浙江部分老板“借地生花”,开始将基础建在土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

“学习荷兰花卉拍卖市场的运作模式,把总部设在浙江,保留设计、研发和营销等核心环节;把基地设在外地,解决本省土地资源不足和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洪兆龙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保证浙江花木产业持续发展。

据了解,浙江还在酝酿发展电子商务等销售模式,逐步增强发展后力,加快缩小我国与世界花木产业的发展水平。

“点花成金”: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浙江花木产业规模不算全国最大,但浙江的花农号称全国最挣钱。

2023年,浙江花木种植人均产值达3.6万多元,花木种植亩均产值8057元,成为浙江效益最高的种植业。2023年,金华市本级花农人均纯收入达2.2万多元,高出全市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120%;萧山的新街、余姚的四明山、长兴的泗安等花木主产地,农民人均收入70%以上来自花木行业。

花木大村演变成为名副其实的“别墅”村、“轿车”村,在浙江屡见不鲜。

长兴县泗安镇早些年经济落后,自2000年发展花木产业以来,八成以上的农民住上了楼房,大部分的农民开着小车去干农活,由过去的“一穷二白”变成了现在的“一富二绿”。

金华市下张家村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花木亿元村。1999年,下张家还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贫穷村庄,2000年,金华市国际山茶物种园落户后,全村开始大力发展以茶花为特色的花木产业。2023年,通过花木销售,村民人均收入达5万多元,10年收入涨10倍。

金凤龙是下张家村最早搞茶花种植的村民之一,当年靠肩挑走南闯北卖茶花苗木发家致富,1994年花30多万元建起了村里第一幢3层楼房。2023年,金凤龙全年花木销售收入超过700万元。

金华市花木产业的发展还直接带动了物流服务、休闲旅游等其他相关产业,其产值超过20多亿元。全市花木生产每年仅直接支付劳务性工资达2.7亿元;每到销售旺季,金华公路上每2辆大吨位货车中就有一辆是运送苗木的。

“点花成金”点燃了浙江农民发展花木产业的热情,浙江花木产业风生水起。2023年,随着长兴县和宁波市北仑区被评为第二批“中国花木之乡”,浙江花木产业的集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更加明显,其生产规模和竞争优势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如今,浙江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萧山的龙柏、黄杨等花灌木,金华的茶花、桂花,北仑的杜鹃、茶梅,嵊州的玉兰,奉化五针松、余姚的红枫、樱花等,皆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特色花卉区域品牌,其产量和价格对国内市场有重要影响力。

“抓品种、抓技术、抓营销、抓市场”,洪兆龙用简单的4个词语勾勒出浙江花木产业提档升级的四大要点,也展现了这一美丽产业在浙江绽放出的最美丽光彩。

花卉行业《花卉科普:林木良种化为“绿化山西”提质增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叁仟森林”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3000sl.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良种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叁仟森林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ntact Us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咨询:13530896683

QQ咨询:2404575426

工作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