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养殖:大树进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叁仟森林(3000sl.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养殖:大树进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科学、个性的设计,精心施工,采用适宜的绿化材料最终获得理想的园林绿化效果,是人们从事园林绿化追求的终极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是近几年的大树进城,园林绿化工程中对出现很多重植轻管的现象。于是,“大树进城”成了不少城市绿化美化的面子工程。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许多城市纷纷将大树甚至是将古树移栽进城。
1大树进城的意义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城市呼吸的“肺”。调查表明,大树的造氧功能和吸尘量分别是普通草坪的5倍和3倍;一定面积的树荫下气温相比草坪绿地气温大约低5℃。大树是都市的绿色的骨架,它能带给我们生命的体悟,它在改善城市生态与绿色人文环境方面的优越性能,让我们的都市生活变得更加的盎然,带给我们更多的诗情画意的感受。
1.1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作用巨大
在大城市里,高楼大厦、汽车尾气、水泥道路、噪音等交融忽扰,绿化面积相对较少。可以说这些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在绿化城市时,让园林观赏树种,让大树进城,能很好的改城市善居住环境。大树能向高空生长、发展,较少的占用绿化空间。同时大树枝繁叶茂,树叶面积大,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强劲有力,有效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增加都市中O2的含量,减少灰尘。
1.2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设计地位重要
进行园林绿化工作,当然离不开园林植物。大树是园林植物选用的重要材料,绿化过程中使用大树,效果显著,相对来说其它园林植物材料效果不够明显。
1.3“市树”、“市花”等象征作用
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树”、“市花”,在绿化工程中,设计栽植本地的“市树”对于突出地方文化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如无锡的市树是香樟树,在民间,人们也常把香樟树看成是景观树、风水树、寓意避邪、长寿、吉祥如意。香樟树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青睐。重庆的市树是黄葛树,该树与重庆人生命力顽强、不屈不挠、落地生根的性格有共通之处,黄葛树是重庆人性格的象征。
还有,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地系统的3个重要指标。园林绿化中,大树的运用能提高绿地率,增加绿化覆盖率。
2大树进城存在的问题
大树进城有着一定的意义,但是凡事皆有度,超过—定的度,就会出现许多问题。
2.1大树进城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
许多进城的大树都是来自森林,或是乡村。而我们都知道,森林是一个整体性很强的群落,大树在这个群落中作用很大,将它移出在一定意义上比单一砍伐带来的后果还要严重,这样会对周围生态与环境产生影响,使其它植物种类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几年前我国北方频繁发生沙尘暴,给了我们很深刻教训与启示,牵一发而动全身,挖掘0.5kg发菜,0.53hm2草原沙化。还有,大树与周围的土壤、树下的地被、树上的鸟兽昆虫等是一种良好的依存关系,将大树挖出移走,会严重破坏完整的群落生态,严重的会出现水土流失等现象。
2.2大树移植成活率低
数据表明,大树移栽过程、进城死亡率几近5成。一些城市出于种种原因一味追求古树,加大成本从遥远的深山老林向城市移植大树。有的城市大树进城过程中不尊重自然规律,大量移植与自己城市不能融合的大树。由于气候、移植技术的原因,加上大树自身适应能力低,在移植过程中,树体受到严重伤害,都会造成大树进城后的不适应,树体叶落枝枯,甚至死亡,绿化效果不明显。
2.3大树进城带来了病虫害
乡村的树木因适应周围环境,虽有病虫害,因其生物多样性复杂和大量天敌存在,不易爆发。而单一的大树进入城市,树干中沉睡的虫卵们遂失去了控制而大量爆发。如城市中随处可见的白蛾、扁刺蛾、星天牛等很多都是随大树而进城的。
3解决措施
我们应该认识城市绿化与大的生态环境的问题,理顺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系,界定苗木生产交易中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制止乱挖大树之风,做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同时满足城市绿化的需要。
3.1政府决策应“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
政府针对大树进城的决策应该征求更多人的意见,做到“以人为本”。应该从保护生态环境和百姓的利益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政府也要严厉打击一些砍伐、倒卖林木、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非法行为,最大限度的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国家林业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树木采挖管理的通知》,从法律角度限制了一些大树进城中存在的非法行为,从根本上对毁林毁树的不法行为进行约束。采挖树木应该注意基本原则,应最大限度的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保护采挖地的生态环境,不损害森林、林木、林地,一般都是在挖掘大树后,及时回土补种树苗。由相关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审批,确保树木采挖行为的合法、合理化。
3.2科学移植,保证成活率
移植大树要严格依照大树移植的施工规范,对大树的移植进城要充分准备,保证树苗成活率,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选苗时,应选择那些树势生长健壮,芽子饱满、无病虫害的树苗,这样的苗木恢复快;第二,起树苗时,最好选择粘土土质,土层深厚,土球不易散裂的苗木;第三,树苗能适应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苗木原环境条件适宜挖掘、吊装和运输操作,土壤不易松散;第四,要建立登记卡,记录树种、高度、干径、分枝点高度、树冠形状和主要观赏面;第五,苗木必须是已在苗圃断根屯集了3年以上或容器栽植苗,尽量不在非绿化季节临时断根带冠移植。掘起屯集苗时,应在大于原来土球直径30cm左右处下挖,保护土球外围新生根。
此外,苗木运到工地后,应随到随栽。最好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前后,可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树体水分蒸腾措施,诸如喷施抗蒸腾剂、包裹树干、搭建荫棚等。移植树苗后修剪树冠,阔叶树保留1/3的冠幅,分枝至少保留三级,针叶树一般不短截,必要时只能疏去少数侧枝。忌移植后大力度修剪,更不能抹光树冠,或使针叶树侧枝过多地损失,树苗的浇水和养护工作也要科学,有实效。
总之,移植大树必须按规律办事,要依照大树移植的施工规范进行。应最大限度的保证大树移植进城的存活率,实现绿化效果。
3.3防病治虫
针对大树进城带来了病虫害应该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4结论
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化的道路还很漫长,城市平均绿化率接近40%,与中等发达国家的60%左右的绿化率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该根据生活实际,用全新的理念,发展的眼光,绿化建设我们的城市。城市园林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对于城市环境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要正视城市园林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效的解决相关问题,要科学、理性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和社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生态文明,社会和谐。
扩展阅读
花卉科普:移栽地膜棉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移栽地膜棉种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棉花栽培技术,这是近年来在科技发展与不断实践的共同作用下新研发并推广应用的棉花生产方法。采用移栽地膜棉种植棉花可以使棉花早发,并加速棉铃形成,增多结桃数量,提高收益。实践证明这种棉花种植技术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然而尽管其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后,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的建议,以供大家参考交流。
1.移栽地膜棉的生长发育特点
1.1缓苗期缩短,促进早发,生育进程加快
据观察,移栽地膜棉能缩短缓苗3-5d。尤其在棉花移栽遇到干旱天气时,移栽地膜棉不仅能减轻,甚至避免旱灾的影响,还能节约抗旱的投入资金。移栽地膜活棵快,蕾期日增高快、出叶速度快、现蕾早。地膜保墒增温,改善了棉花前期土壤环境,致使棉花整个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缩短。
1.2前期上桃快且集中
据调查统计,移栽地膜棉伏前桃占单株铃数17.1%-20.5%,露地棉伏前桃占单株铃数7.0%-13.2%;移栽地膜棉伏桃占单株铃数55.2%-61.3%,露地棉伏桃占单株铃数56.0%-61.8%;移栽地膜棉的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桃占单株结铃数93.3%-95.5%,露地棉的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桃占单株结铃数85.0%-86.2%,前者比后者高出7-10个百分点。
2.移栽地膜棉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移栽地膜棉种植可以加速棉花生长,提高棉花产量,因而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但其在实际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却严重影响了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烂铃、早衰以及残膜等。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2.1烂铃
出现烂铃这一现象的原因正是因为移栽地膜棉具有早发的作用,而使得棉花的前桃较多,占据总桃数的很大比例。当这些棉铃遇到持续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时,棉地的整体湿度较大,尤其的棉花枝的下部,光照较少,湿度较大,就极易造成烂铃的现象。这对于提高棉花增产产量是非常不利的。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移栽地膜棉出现的烂铃个数要比露地棉出现烂铃的个数每株平均多1.5个。
2.2早衰
所谓早衰就是指棉花在未完成整个正常的生命周期之前提前衰老的现象。早衰易使棉桃不裂开,棉花不易形成,影响棉花亩产量。出现早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移栽地膜棉在地膜的作用下,快速的将土壤中存在的各种养分在早期就吸收转化掉,以至于早期的棉株将养分消耗过多,而棉株的根系又不够发达,不能充分吸收深层土壤的养分与水分,使得后期没有足够的养分供应,从而出现早衰的现象。
2.3残膜
这主要是指在移栽地膜棉的种植中,必须要用到地膜。而当前农业中所使用的地膜又大多数是用普通的聚乙烯为主要材料,这种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很难分解掉,长年使用地膜种植,会对土壤造成大面积的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土地的正常使用,也危害了自然环境。
3.对于移栽地膜棉种植问题的相关对策
为了解决上述在移栽地膜棉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棉花的高效生产,我们对移栽地膜棉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方法来应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减少烂铃、早衰现象,防治残膜问题。
3.1选择合适品种,合理密植
根据移栽地膜棉生长发育特点,移栽地膜棉宜选用中、迟熟、抗逆性强、抗倒伏、结铃分布均匀、株型紧凑、后劲足、不易早衰的品种。中等肥力以上棉田,杂交棉宜栽1.95-2.40万株/hm2,实践中根据当地地力、灌溉条件、种植水平和品种特性决定种植密度。单行栽植,行距保持1.1-1.2m,株距因栽植密度而定。适当扩大行距,尽量改善中后期中、下部受光条件。
3.2主动化调,去除早蕾
移栽地膜棉从苗蕾期开始,要主动进行化控。化控要遵循“前轻后重,少量多次”原则,5-6叶用缩节胺15g/hm2对水300kg叶面喷雾;9-10叶用缩节胺15.0-22.5g/hm2对水450-600kg叶面喷雾;16-17叶时用缩节胺37.5-45.0g/hm2对水600-675kg叶面喷雾;打顶后7-10d,用缩节胺75-90g/hm2对水600-750kg叶面喷雾。对地力中等偏上、灌溉条件较好的棉田,在棉株出现3个果枝时,去除棉株下部1-2个果枝,通过棉株成铃自身调节和补偿作用,使棉株结铃部位上移,集中成铃时间后移。
3.3适时揭膜,培土壅根
适时揭膜有利于促进棉花根系生长和深扎,同时利用梅雨季节降雨,提高土壤蓄水量,防止出现“膜心旱”。揭膜时间以盛蕾至始花为宜。揭膜后将残膜收集带出田外集中处理。移栽地膜根系浅,地上部重,易倒伏造成根系损伤,从而导致早衰,因而养根护根对防早衰直接和间接地起着促进作用,破膜后即进行中耕除草,并培土壅根。
3.4科学运筹肥料
肥料运筹采取“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的施肥策略。注重花铃肥的质量和种类搭配以及施用方法。移栽地膜棉不施蕾肥,施足底肥以满足苗蕾期生长发育需要,但底肥过多又会引起蕾期旺长,因此底肥宜选用缓释肥加饼肥。花铃肥要重施,宜分次施。初次花铃肥在棉苗始花便可施用,施尿素105-120kg/hm2、复合肥(17-17-17)600kg/hm2、饼肥375-750kg/hm2、氯化钾225kg/hm2,在棉畦间打宕深施。第2次花铃肥在棉株下部结住2个左右大桃时施用,施尿素105-120kg/hm2。打顶后7-10d内,施尿素120-150kg/hm2。8月下旬采用根外追肥。
3.5抓好病虫防治,分次收拣残膜
地膜棉前期生长旺盛,要加强棉盲蝽的防治。中后期的红蜘蛛、棉蚜为害,若防治失时,也是引起早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达到防治指标,立即施药防治。有条件的尽可能使用生物降解膜。若使用普通聚乙烯地膜,打穴移栽时,取出的穴土要放在沟中,移栽结束,再打碎覆在畦沿,切不可放于地膜上,以免影响揭膜和残膜收拣。一次未能拾尽残膜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壅根工作,分次收拣残膜,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色污染。
了解花卉: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保护地果树栽培是随着现代育种技术不断推进和发展而出现的,这种果树栽培不仅以其超时令的特点丰富了现代人们饮食结构,如油桃、大樱桃的栽培,使四季果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保护地栽培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果树种植业的发展,给农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农业经济效益的较大提高。然而,在保护地果树带来较大收益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解决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保护地果树种植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逐渐成为了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目前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
1.栽培设施过于简陋,树体种植不科学
在现阶段的保护地果树栽培中,由于不具备相应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使得栽培设施不合理,大部分存在绿化苗木栽培场所的棚体过低,使种植的树种生长过矮,不能充分利用空间,得不到自由生长,而且由于空间原因,存在栽培的密度过大,树体和树体之间间隔太小,不利于生长,再有就是普遍存在种植棚通风条件不好,影响正常生长,不利于果品质量和数量上的提高。
2.棚膜的选择不合理,栽培设施光照不足
光照对植物的生长是十分重要的条件,而由于保护地果树栽培的相应标准和技术不到位,在棚膜的选择上,往往由于经济因素选择质量差,透光性不好,甚至是旧的棚膜。导致栽培棚内的光照不足,使果树的光合作用不能充分进行,导致果树的生长周期异常,影响果实的正常成熟和果树正常生长,进而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
3.在树种的选择上不科学
由于对适应保护地栽培的果树树种不够了解,所以在栽培树种的选择上往往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对于相应果树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及温度、湿度,还有相关的种植技术都掌握不足,所以出现果民自己盲目种植,导致耗时栽培却得不到相应收益,严重亏损。
4.对栽培棚内的温度变化和调剂掌握不足
保护地果树种植的重点就在于棚内温度和光照,由于现阶段的保护地果树栽培都是面向市场,所以一些果民为了使果品的提前进入市场,在栽培过程中过早升温,违背了果树的正常生长规律,升温过快,使地表温度和棚内温度不和谐,果树的根系等不到有效生长,导致果树正常休眠中需冷量不足,结果出现成果率过低,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5.栽培过程中植物调节剂使用不合理
运用植物调节剂历来是果树种植的重要工作,许多果农为了使果品提早走入市场,在栽培过程中使用如乙烯利等促进生长的植物调节剂,然而由于在栽培过程中,植物调节剂使用过多,使保护地果树的成果率严重下降,如此一来,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亏损,而且过多的使用植物调节剂,果品本身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危害。
二、推动保护地果树栽培的对策
针对上述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如何推动保护地果树栽培,带动果树种植业的产业发展,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因此,面对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存在问题,积极提出应对方案和对策,是果树种植中的首要内容。
1.完善果树栽培的设施和条件
针对现阶段保护地果树栽培的设施过于简陋问题,建造一个设施完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透光强度、合理的温度调节、利于保护地树种生长的栽培环境,科学地掌握相应树种的日光条件,合理设计栽培温室的高度和墙面厚度,保证果树在温室内能够充足地生长,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保持充足的温湿度和透光度,以及良好的通风性。这样,不仅使果树栽培有较高的成果率,而且果品的质量上也会有较大提高,从而增加了果民的经济效益。
2.加强对保护地果树栽培的管理工作
日照作为果树生长至关重要的条件,充分合理的光照,是果树成果率和食物成熟的根本保证,由于保护地果树的反时令性,冬季日照的时间短,温度低,所以在冬季阶段对果树栽培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冬季时,对于温室棚的草毡要及时、适时的进行揭盖和覆盖,既要保证果树有充足的光照,使光合作用有效进行,还要保证温室内部的温度,维持果树的正常生长,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避免雨雪、寒冷空气,因此有效掌握草毡的揭盖时间,对保护地果树栽培有重要作用。
3.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种植
在保护地果树树种的选择上,一定要对事前的树种生长情况和果品的市场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树种种植,例如想过早投入市场的需要选择冷量小的树种种植,这样可以适当的通过升温促进成熟。还可以选择果实成熟周期短的树种种植,如油桃种类中的丽春。
4.合理调节温室内部的升降温时间和速度
保护地果树种植主要就是以温室内部问题调节来达到果树的特殊生长,因此依据栽培树种的生长规律,对温室内部的温度合理的调节,是保护地果树栽培的重点内容,通过合理的时间计算,保证树种获得充足的温度,保证树种的良好生长。
综上所述,现阶段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问题,但是作为果树种植业的重要内容,保护地果树的栽培是果树种植业走向产业化的主要发展内容,因此,面对保护地果树栽培的种种问题和误区,采取科学合理的果树栽培方式,了解树种生长特性,对温室环境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维持充足日照等植物生长条件,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从而使国民增加经济收入,农业获得充足发展。
花卉相关知识:花木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后,花木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而新型病虫害也在逐渐增加。由于部分杀虫杀菌剂的长期使用,且未进行更换,使得部分病虫害对于该杀虫杀菌剂的抵抗性越来越强,致使一旦发生病虫害,则极易引起严重的损失。在花木病虫害中所应用的防治方法有多种,例如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耕作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现对其防治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花木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农民对农药的科学使用缺乏认识
由于农民未能充分了解所应用农药的特点与性质,导致农民在面对花木病虫害时采取见药就用的错误做法。农民未能针对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农药,因此大幅度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个别农民在见识到某种农药的杀虫效果后,便习惯于对花木应用同一种农药,在发现药物效果渐渐下降后,则加大了农药的使用量,使得病虫害对该农药产生了抗体,减低了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一些农民由于未能对农药有充分的认识,具有“农药毒性越高,防治效果越佳”的错误想法,在使用期间不遵循用药标准,乱用高毒性农药,导致花木死亡。少数农民在花木防治上,将多种农药联合应用,导致农药原本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受到了影响,例如乐果与石硫合剂联合应用,由于两者的酸碱值差异,使得2种农药的效用被分解,达不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1.2对病虫害认识不足
现阶段,花木病虫害具有多种类型,特别是保护地花木,高温、高湿环境等均利于花木病虫害的发展,而农民由于对病虫害认识不足,在病虫害发生时,无法正确区分病虫害的类型,更谈不上正确用药。
在花木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防治方法,不仅可保护环境,还可减少农药残留。但是不少农民过于依赖化学防治,且用药缺乏合理性,既达不到防治效果,还污染了环境。
2花木病虫害防治对策
2.1构建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站点
相关部门应及早构建病虫害预报站点,加强对病虫害的全面调查,发布正确的防治情报,给予广大农民及时的指导。此外,应加强研究病虫害的预测技术、防治技术等,总结各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2组织技术培训
农民对于农药、病虫害等的认识不足是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的主观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如农技部门、植保部门等)应结合当地的病虫害类型,组织农民接受技术培训,使农民对于当地的病虫害情况以及农药的使用知识有系统的认识,以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3积极宣传其他防治技术
(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多是应用生化制剂、微生物农药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从而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人畜。现阶段,在花木种植中所宣传推广的生物防治技术有多种,例如抗生素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虫治虫等。
(2)农业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是指通过采取农业措施(如间作套种、轮作倒茬、清洁田园、中耕除草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通过此类措施可改善田园的环境,使病虫难以生存,在根本上对病虫的发展进行控制。此外,在病虫害防治中应尽可能对物理措施善加利用,如机械捕捉害虫、性诱剂诱杀、色彩诱杀以及灯光诱杀等。
(3)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通过化学农药防治时,在应用农药时需对以下要求严格遵循:一是在用药时,应结合病虫害类型而选择相应的农药,通过对症下药而预防误用农药的时间,达到防治目的;二是掌握好对花木的防治时期,密切关注植保部门在病虫害方面的情报,并结合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环境状况等,合理用药;三是用药过程中,注意控制好农药的剂量以及用药频率,防止病虫对农药产生抵抗性。
(4)注重对病虫害的预防。采取栽培措施促壮花木,将花木抗病性提高后采取喷药防护措施,防治病菌的入侵。对于已受到病虫害损害的花木,则结合其损害情况(例如损害部位、损害程度、发生范围等),对花木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喷施生物药剂或化学药剂、浇灌、诱捕、人工摘、人工修剪等)进行控制。例如:人工摘除花木中病烂部位以及虫果等;人工挖出在地下的病虫,并剪除受到损害的枝梢;人工刮清枝干表面的虫体、烂皮、蛹卵等。
(5)性信息干扰。该方法通过提取鳞翅目害虫的性信息素,并进行人工合成,将其施放在花木中,从而对鳞翅目害虫交配造成干扰,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了解花卉: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1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
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的运用,具有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因为营养杯容器中的苗木能够充分吸收营养土中的成分,使得苗木在短期缺水的时间内也能够依靠营养土中的水分进行成长,维持苗木水分的持续供应。同时,使用营养杯育苗,在运输和栽植的过程中不会对苗木的根系产生影响和损伤,栽植后的苗木也能够健康的成长,这样便能够极大的缩短造林的周期,育苗周期的缩短,能够在时间和土地方面降低成本。另外,利用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对育苗地的土壤条件没有较高的要求,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土壤条件进行育苗。营养杯育苗造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程序:
1.1造林时间
使用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的时间一般以6月下旬到8月上旬所有为宜,一般在降雨较为透彻之后,选择阴天进行栽植。
1.2苗木出圃
一般在苗木出圃之前需要进行1次透彻的浇水,当水分稍微蒸发后,便可以实施起苗。起苗的顺序需要从苗床的一侧,按照顺序进行起苗,起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杯体的完整性,预防散袋而对苗根产生影响。同时在苗木运输的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应的保湿工作,避免苗木失水。
1.3栽植
在栽植时一般使用铁锹开定植穴,穴的深度和宽度要比杯体稍大,栽植的深度一般要超过杯体的2~3cm左右。在进行栽植时,要将营养杯底部全部打开,确保苗木的根团完整。在栽植后要对穴面进行平整,形成一个浅碟状的杯体,这样有利于为苗木蓄水。
2营养杯育苗造林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1播种中缺苗或者是出苗不整齐
2.1.1种子质量不过关。对于种子的选择要严把质量关,为了预防立枯病的发生,一般可以提前采用一些方法,比如用0.3%硫酸铜溶液浸种40min;或者用0.5%福尔马林溶液浸种10min,浸种后用清水洗净种子,用“赛力散”拌种,用量为20~30g/kg。
2.1.2浇水不及时。播种后的种子如果不发芽,一般是由于杯内的土壤过干所引起的,因此在播种后要及时进行浇水。
2.1.3覆土不当。油松是一种多子叶的树种,其顶土的能力较差,如果覆土时土层过厚,很容易造成种子被闷在杯内无法出苗。通常覆土的厚度保持在1cm左右为宜。如果使用的育苗杯的规格不统一时,也应当尽量保持背面的平衡和土壤的整齐。
2.2出苗后死苗
(1)被日晒灼伤是造成死苗的一个主要原因,一般表现为根茎变细、变黄,紧贴地面。因为幼苗的苗木十分稚嫩,当遇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时,会导致地表的温度过高,因此而造成对幼苗的灼伤。因此,一般需要对播种的时间进行控制,可以适当的提前播种时间,同时可以考虑在上午对苗床进行遮挡和浇水等措施,避免强烈的阳光对幼苗的损害。
(2)立枯病感染也容易造成死苗。如果能够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早播,这样在立枯病的多发期苗木便已经生长的十分健壮,能够有效的降低染病的机会。或者是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全面的消毒,在选择土壤时,一般应当选择地势较为平坦而且方便灌溉的地区。如果能够使用生土作为制杯的配料,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染病的作用,应当避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在播种之后,要适当的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药物防治法,即在幼苗出土7天之后,每隔10天,使用0.5%~l.0%等量式波尔多液对幼苗进行喷洒;如果苗木发病,则需要每隔10天使用l%~2%FeSO4溶液喷淋。对于已经发现的病株要及时进行清理。
2.3幼苗出土后不扎根
一方面,在制杯使用的土质方面要进行严格的选择,土壤过干或者是粘度过大都不适宜作为制杯土。另一方面,如果杯土料过干,就容易对幼苗的根系发生破坏,使得根系无法向下扎针,因此在装置杯土时不宜过于压紧,应当保持适当的空隙,并且保持土壤湿润。
2.4造林当年死苗
由于造林时机的选择不够科学,在干旱季节很容易造成杯内的水分流失,进而导致苗木因缺水而死亡。因此在造林时,一般应当在苗木出土1个月以后,选择较为潮湿的季节进行造林,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造林较为合适。在进行栽植时,应当保证杯面与穴面保持一定的平衡,能够极大的提高成活率。
2.5造林后遇干旱
干旱容易造成幼苗的死亡,一般在造林时应当避免将苗木直接放入穴内,可以选择一手托杯,一手填土,这样在土能够托住杯体时再将杯体放开,能减少苗木遇到干土层而产生的缺水,甚至死亡。
花卉行业:“大树进城”现象探讨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美化、绿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追求生态园林城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大树进城”等急功近利的现象。所谓“大树进城”,主要是指那些树体高大或树龄较长的具有一定绿化观赏价值的树种,由乡村、山区移植到城市里。这种移植方式虽有一定意义,如绿化效果立竿见影、迅速造就城市园林环境等,但是其弊端更是显而易见。下面就从“大树进城”造成的不良后果、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1“大树进城”现象带来的不良后果
1.1严重破坏原生地的生态系统
那些被移走大树在原地已与周围的土壤、土壤生物、树下的植被及周遭环境中的鸟兽昆虫等形成了良好的依存关系,且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一旦将这些优势树种大肆移走,势必摧毁原本完整的生物群落,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并将逐步导致自然环境恶化,为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埋下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讲,挖一棵树比砍一棵树带来的破坏更大,使生态系统得不到休养生息,这种破坏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逆的。
1.2加速了珍惜树种、名木古树的濒危过程
许多城市为追求绿化效果,提高档次和品味,不惜花重金移植一些珍稀树种。而“桔逾淮则为枳”,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大树移植不利于生物生长,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况且资源有限,肆无忌惮地大量移植,无疑加快了珍稀树种的灭亡速度。而无故移植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则更是一种破坏历史文物、破坏文化多样性的极其不文明的违法行为。
1.3浪费资源,起不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由于气候因素、移植季节、移植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在移植过程中,大树的主根、根系和主枝树冠大多需要被切断,形成“无头树”、“光杆树”,根本起不到良好的绿化效果,其生态功能也大大削弱[1]。这种方式于农村环境保护、于城市绿化美化都无益,得不偿失。另外,由于成年大树可塑性下降,加上长途运输、“水土不服”以及管护不到位,大树死亡率往往极高。更有甚者,盲目地追求绿化效果,要求大树全冠移植,不对应截枝或截干的大树进行处理,导致移植大树的死亡率居高不下[2]。再者,移植后的大树即使成活,也需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由此势必需要精心的管护,从而增加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资源浪费[3]。
2“大树进城”现象产生原因
2.1部分决策者在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心态浮躁,急功近利
近年来,随着“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新兴城市发展理念逐渐兴起,相关政府部门对城市绿化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若要城市绿树成荫,必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一些城市为了早日建成“园林生态城市”等目标,片面追求绿化速度和景观的观赏性,使“大树进城”屡禁不止。这种掠夺性质的绿化方式,无异于揠苗助长,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不符合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要求。反观之,虽然“大树进城”对整个大环境造成了破坏,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城市这个小环境的迅速绿化和美化,而多数市民又是“大树进城”的受益者,因而在“大树进城”的问题上,不少人持赞成态度。虽然2023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关于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的通知》,但是依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无论从市场需求角度,还是从出政绩的角度,禁止大树进城都绝非易事,单靠行政通知很难根除这种现象。
2.2利益驱使
“大树进城”的背后,是市场催生出的利益链。近年来,市场对大树古树的需求高涨,除了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之外,在工厂厂区、高档别墅、宾馆会所等场所,大树古树也随处可见。多数人认为栽植大树古树是档次和品位的象征,因而动辄投入上万乃至数十万元的资金购买。火爆的市场交易加剧了对大树的过度采挖甚至是偷盗,不仅破坏了大树原生地的生态环境,更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因为大多时候,农民处于这条利益链的底层,一株售价几万元的大树,农民往往只能得到几千元甚至更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农民获取蝇头小利的背后是农村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
3“大树进城”现象的应对措施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关于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的通知》,在城市绿化进程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做好规划。大力提倡苗圃地中的“大苗进城”,反对盲目跟风的“大树进城”。对重点项目如道路拓宽、旧城改造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移植大树的,需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报林业等有审批权的部门审批后方可移植。并要充分做好论证,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进行采挖移植,确保成活率。二是严厉打击非法采挖、运输大树行为,从源头坚决遏制大树进城之风。首先对古树名木进行挂牌建档,安排专人进行管护;其次对非法采挖、运输古树名木和珍贵树种等违法行为,必须按《森林法》等有关规定,严厉打击,依法惩处。三是大力发展苗木基地,保障城市绿化需要。各级政府应积极出台措施,鼓励和支持加强城镇园林树种规划和苗圃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定向培育大规格绿化苗木[4]。这样既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又可防止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快城市生态化建设步伐。
了解花卉:园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园林绿化工程包括整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它从设计到施工阶段,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总目标是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园林式的绿化空间。
一、园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绿量缺口仍然很大,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
2、绿化管理力度不大,管理措施、处罚力度还不到位;
3、管理力量及技术力量薄弱;
4、绿化建设档次不高;
5、全民绿化意识有待提高。这些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关键的是体现在观念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把园林绿化当成“附属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绿化建设仍然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毁绿、占绿事件经常发生,“绿化让路”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旦出现投入收益与空间布局等矛盾时,多数情况下是以牺牲绿地作为代价,导致绿地分布不均、中心区绿地少、服务半径达不到要求、空气质量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防治对策
绿化工程品位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景观效果、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因此加强绿化施工管理,规范绿化市场势在必行。建立科学规范的绿化管理模式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使工程的实施在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立功竞赛及进度等投控各方面得到最佳的控制,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从自身抓起,做好建设单位的管理规范。建设单位作为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的“总管”,其管理层的结构、管理的方式、方法、管理人员的素质、思路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好坏,因此作为建设单位,在绿化项目管理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摆正管理者的位置,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理顺管理者的思路,统一管理者的思想,树立管理者的威信。项目的管理实际是一种对人的管理,而作为建设单位的管理者,只有从自身着手,形成规矩,方可形成规范榜样,使管理得到进一步落实。
明确规范章程,建立管理制度,使管理有据可依。
1、实施绿化工程施工的报批手续
我们可以借鉴建筑行业的做法,任何单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需向绿化主管部门申报,办理施工许可证。绿化主管部门主要审查其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从其绿地的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全面考查。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按此施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绿化工程的水平和品位,也便于绿化主管部门掌握全社会的绿化情况,以便制订宏观计划,进行全市的宏观调控。
2、实施绿化施工市场的准入制
达到一定规模的绿化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制,让具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有一定绿化施工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实行优胜劣汰制,让那些施工质量差,信誉不好的施工单位退出园林施工行业。即便是小规模绿化工程的施工,也必须有绿化施工资质,无资质者,不允许从事任何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分清职责,逐级考核,为各级管理者创造发挥的空间。作为建设单位的管理者,应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避免越俎代庖现象,从而调动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管理者的积极性。加强培训和学习,掌握应有的绿化工程的基本知识,使绿化工程能够在建设单位的精心指导下顺利进行,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发挥设计者的潜力,强化现场服务和操作流程。一份好的设计图纸是一个优质工程的先决条件,设计是否有新意、绿化配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成败。因此,在设计方面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潜力。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制图,一个成功的项目设计应具备一定的主题和构思,并通过合理的手法加以体现。因此,在作好沟通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的潜力,避免瞎指挥的现象。责任到位,强化现场服务。积极配合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图纸,真正做到“化蓝图为现实”。
(2)严格图纸会审制度,牢牢把握事前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施工返工。般计变更有依有据。为作好投资控制,强调设计变更依据,确立相应的操作流程,避免随意变动图纸。共同参与质量检查,及时作好沟通。通过对现场的了解,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日后得以改进。加强监理的选择和管理,提高监理积极性。监理单位在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的作用。监理组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投控等诸多方面,因此在监理的管理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绿化施工有别于建筑工程,后者只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便可,绿化施工过程是又一次创作过程,存在如何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问题。因此,图纸交底异常重要,要求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
花卉行业:专家倡议:“大苗进城”取代“大树进城”
春天来了,草木萌发,可湖北省宜昌市林业局大院内的两棵大树的枝条却还是光秃秃的。
一棵黄果树,树龄56岁,另一棵对节白蜡——湖北省重点保护树种之一,树龄更长。它们都是2023年修筑三峡水库时,实行抢救性保护,移植到院子里来的。“移植11年来,这两棵大树长势不好,到现在还是枝叶散不开。”宜昌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李新对《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说。
这位年轻专家总结道,这两棵树的实例证明:“大树进城”不符合植物生长规律,应以“大苗进城”取代。
“剜肉补疮”
生态效益大大降低
近年来,城市园林美化如火如荼。一些部门、单位和房地产开发商走捷径,采用“大树进城”的方式“速成”生态景观。
2023年,宜昌市曾统一从咸宁订购100多株大桂花树移植在市汽车站附近,树木虽然成活了,但有些树到了花期就是不开花。
市高级园艺师向世卓说,这些桂花树本来生活在山清水秀的高山野岭中,不耐污染,移植到一个满是灰尘、噪声和尾气的城市环境后,它们不太适应。即使成活了,它们也会生长异常,甚至病恹恹直至死亡。
李新解释道:“树冠有多大,根系就有多远。根系生长受到城市水泥地面限制,其水分营养跟不上,自然就长不好。”
过去人们常说“人挪活,树挪死”,现在技术进步了,通过打“点滴”供给营养,挪树大多能成活,但由于移植过程中,大树根系受伤,必须大量剪枝,甚至只留下主干,才能度过营养短缺期。这样,大树移植成活后多年都恢复不了原样。虽然这些大树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面貌,其生态效益却大大降低。“‘大树进城’代价太大,原有的生态环境破坏了,新的生态效益又低,无异于‘剜肉补疮’。”专家们形象地提出批评。
“大苗进城”
提速营造生态景观
“好多大树都是从山上挖的,破坏了原有的树木植被。一些人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乱砍滥伐。”枝江市林业局总工程师黄东明说。
如何满足市民对环境绿化美化的迫切需要?
专家们主张“大苗进城”。大苗是指胸径在5厘米以上的种苗,树龄5年以上。这些大苗都是苗圃里人工培育出来的,不像“大树进城”那样损害原有的生态环境,又是新增的绿色。大苗生长旺盛,能提速营造生态景观。
树的活力和人一样,少年时活力十足,成年后则逐渐减退,一旦受伤就越来越难以恢复。向世卓介绍,大苗长势旺,根系破坏后萌发很快,采用“挖根育苗”方式可以使苗根更发达,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形成生态景观。
今年,湖北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实现“户均新增10棵树”的目标。记者在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办杨水河边看到,仓屋塝村民在河堤上栽种的垂柳就是大苗,胸径差不多10厘米,树干比人还高。这些垂柳来自于苗圃,是林业站统一提供的,整齐划一,二三年后就可形成岸绿水清、杨柳依依的美景。
了解花卉行业: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园林绿化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其发展。因此,需要强化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效提升现代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1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协调性目前,在很多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建设方案。例如: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和事业单位在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有自己的体系,缺乏统一性、全局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无法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很多问题层出不穷。同时,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侵占城市园林绿地、随便砍伐园林树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现代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阻碍了现代城市构建新形象。
1.2园林建设布局规划不科学,缺乏系统性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是为城市人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但在当前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规划不科学的现象,缺乏长远思考,让园林绿化管理与实际情况脱节。其具体表现为:一些城市绿化管理者为了急功近利、互相攀比,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的现象,从而无法产生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风格统一和独特的特色,而自然种植的植物种类较少,大部分园林植物依靠移植,忽视了生态规律,这样不仅无法增加城市建设的美感,还严重破坏了城市建设的整体协调性。
1.3人们绿化意识淡薄,园林绿化管理成本过高在一些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的绿化意识较弱,随意攀折花草、破坏自然景观的现象较多,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难度;现代城市建设步伐较快,执法队伍建设不健全、管理手段滞后,造成了园林绿化养护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引进外地的植物,其植物种植存活率较低,养护费用较高,直接增加了园林绿化管理的成本。
2强化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为了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首先应该构建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责任机制,即在政府单位的协同指导下,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项管理权责,让各个管理部门主动参与到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其次,建设规范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规范管理现代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内容;再次,还应该制定高效、科学的基本管理原则,完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以便真正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服务。
2.2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该具备科学、系统的园林绿化设计眼光,合理地将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现代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以便真正达到提升现代园林绿化的效果,促使在现代园林绿化规划因地制宜的过程中突出自己的风格特点。在一些大型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水体,引进合适的植物,以此增强园林植物的成活率,降低园林绿化建设的成本。同时,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将现代园林规划部门纳入到工程监理体系中,以便更好地完成园林绿化的目标。
2.3提升全民园林绿化意识在现代城市快速建设的过程中,要想为人民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便需要有效提升全民园林绿化意识,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促使人们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同时,还应该做好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其爱岗敬业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增强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有效提高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服务。
3结论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而且能够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提升全民园林绿化意识,能够有效提升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了解花卉:泰安城区绿化控制“大树进城”
泰安市政协委员、市司法局副局长刘磊在提案中表示,泰城园林绿化较多采用了‘大树进城’的方式,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浪费了森林资源。
刘磊介绍,泰城苗圃中的大苗储备量较低,城市道路拓宽和旧城改造等项目产生的一些大树储备很快消耗殆尽,一些商家便将目光投向泰山深处的自然林、原生林中的大树甚至古树。这种以牺牲山区绿色为代价绿化城市的做法,不仅破坏森林资源和宏观生态平衡,而且对泰山的保护也极为不利。“树木生长与城市气候、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移植树木在新环境下很难成活。再加上‘大树进城’高昂的移植费用,就算成活也需要几年甚至十几、二十年的恢复生长期,耗时耗力,又浪费资金。”刘磊说。
刘磊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立法和监管工作。“如果用法律的手段对滥挖滥采和破坏森林资源等行为进行处罚,生态环境将会得到很好地保护。”在他的提案中,有一系列控制“大树进城”的建议。“不要城市绿不了,还把山林变成荒山秃岭。”
了解花卉行业:红富士苹果树修剪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受多年传统整形修剪技术的影响,在红富士苹果树整形修剪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益,现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连年甩放不开角,光棍式的棒枝多。由于连年甩放轻剪不开角,优势部位上移,下部棍棒式枝上短枝叶丛很难形成花芽。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在秋季或春季发芽前将棍棒式枝的角度拉至80~85度,并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行环刻或环状剥皮,一般当年可形成花芽,翌年结果。
二、连年轻剪全树缓,树势衰弱弱枝多。这种情况一般是由片面强调只疏不截和连年全树修剪量很少造成的。应适当短截一部分外围枝,缩剪部分棍棒状枝组,促发长条;疏除冠内衰弱小枝组,集中营养;通过控制结果量,调节枝组间的势力。
三、骨干枝多级次高,健壮结果枝组少。这类问题多存在于5~8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上。因为开始整形时按三大主枝疏层形留主枝、侧枝、副侧枝,使骨干枝多级次高,健壮的结果枝组少,解决的方法是:按三主枝纺锤形改造,减少侧枝,加大主枝角度,限制主枝加粗,降低级次,培养粗度比小于1/3的健壮结果枝组。
四、短截过重长条多,外围强旺内膛弱。红富士苹果幼树最忌短截外围枝,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疏除外围强旺枝条,保持单轴延伸。对留下的延长枝,一般不截或轻截。
五、下层重剪上层缓,头上竖些“大鞭杆”。出现这种情况时,开春将角度小的“鞭杆”枝拉弯,5月下旬在离基部5厘米处环状剥皮,促使形成花芽。保留剥口下一个萌条,待鞭杆枝结果1~2年后,再从剥口处缩剪。六、强旺枝条芽芽刻,鱼刺状的细枝多。有些果农在春季发芽前,采取在每个芽子上部用小锯条割一下的方法,促使红富士苹果树抽生许多细长的鱼刺状枝。这样不仅成花难,冬季细枝抽干,而且下年还会出现丛状的细小枝,更难形成花芽。正确的方法是:对强旺的长条,在背下或两侧适当部位只刻1~3个芽。
七、中长枝条“抽干”多,细弱小枝发一“窝”。这种现象要解决,应彻底疏理具多次分枝的弱枝组,选健壮的中长枝培养单轴延伸的枝组;注意充分利用强旺的萌生枝培养枝组。八、单轴延伸疏枝重,变成一根“马鞭形”。由于片面强调单轴延伸培养枝组,有的把侧生部位疏的很光,使枝组变成马鞭形。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枝组光秃部位刻芽2~3个,促生侧枝,并保证侧生枝单轴延伸,逐年疏弱换强,培养较多的结果枝。
九、冬季剪了夏不管,营养分散光照差。生产中,应重视夏季管理,4月底5月初,抹除不适宜部位发生的萌芽;进一步调整骨干枝和甩放大条的角度;5月底至6月上旬,进行环剥,疏除过密枝。
相信《花卉养殖:大树进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叁仟森林”是您了解花卉,种植花卉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3000sl.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水培花卉发展及对策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