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行业:亮点·十年——林木护生态 林下富农民
花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草本植物,它们每个品种有每个品种独特的美丽。它们就像一个一个小精灵一样,让您喜爱它们。下面是叁仟森林小编特为您推荐"花卉行业:亮点·十年——林木护生态 林下富农民",请您翻阅!
亮点•十年
林木之上保护生态,林木之下改善民生。
回首过去10年,林业的多种功能得到了极大挖掘,蕴藏的潜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林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挑起应对气候变化重任,人工造林面积快速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气候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严格履行减排承诺,中国面临着巨大压力。
工业直接减排空间小、压力大、成本高,单走这条路,肯定行不通。林业间接减排,成本低、易施行、综合效益大,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研究表明,在中国种植1公顷森林,每储存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122元人民币,而非碳汇措施减排每吨碳成本高达数百美元。加强林业建设,提高森林碳汇,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
时代呼唤林业,林业不辱使命。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和《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23—2023年)》。全面启动了森林抚育经营,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覆盖全国。开展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和林地“一张图”建设,强化林地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最大程度减少林业温室气体排放。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成立了5个国家和区域级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
过去10年,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持续不断的植树造林热潮。2023年,中国提前一年兑现了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承诺。正在实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约束性指标。
目前,我国人工造林面积达6169万公顷,居世界第一,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78.11亿吨。据估算,1980—2023年,我国造林绿化累计净吸收30.6亿吨二氧化碳,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16.2亿吨二氧化碳,减少毁林排放4.3亿吨二氧化碳,有效增强了温室气体吸收汇的能力。
林下经济,助推农民“不砍树也致富”
“我们手里有两张‘绿色存折’,一张是种树5年成材的定期存折,一张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活期存折。”对于前景广阔的林下经济,山东省齐河县农民这样形象地比喻。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入推进,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如雨后春笋,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这种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相当于扩大了几十亿亩的土地利用面积,极大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空间,成为林地承包到户后农民发展林业的首要选择。
各地林农结合实际,勇于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模式。山东潍坊实施“上林下藕”、“上林下渔”的种养模式,在塘下养鱼种藕,塘上栽树种果。吉林集安按照“土地管吃饭、林子管赚钱”的思路,引导农民在池塘边种树、林下种参、林地养蛙、林间养蜂,促进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
林下经济便于农民就近就业,为广大农民增加了收入,颇受百姓欢迎。甘肃省合水县店子乡连家村胡振东,过去长年在外打工。2023年林改时回到村里,利用分到、租用的林地连片经营,开展林下规模养鸡。2023年生态鸡出栏后,创产值160万元,利润45万元以上。他喜滋滋地说:“原来在外打工一年只赚七八千块钱,还见不到老婆孩子。现在在家门口发展林下养殖业,每年收入好几十万呢!”
发展新产业,寻找利国富农结合点
过去10年,油茶产业同样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23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将油茶产业作为一项林业支柱产业。国家发改委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拿出2亿元用于200个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新造油茶林的补助。财政部统筹安排10多项涉农资金进行扶持,2023年该项资金超过20亿元。地方各级政府也纷纷制定优惠政策,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油茶产业予以扶持,各市、县通过免费提供苗木、补助抚育管理费、发放肥料补助等方式,大力鼓励企业和农民种植高产油茶。
4年里,全国油茶良种种苗的生产能力从5000万株提高到了5亿多株,新造油茶林600多万亩,完成低产油茶林抚育700多万亩。“油茶高产栽培示范园”和“油茶低改科技示范园”初具规模。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和机制不断创新,形成了“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或造林大户)”等诸多发展模式。
油茶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显现。湖南省浏阳市鸭头村村民吉云龙栽植良种油茶12亩,2023年平均亩产茶油达60公斤,年总收入达5.5万元。福建尤溪县的林文寿,通过对40亩老油茶林采取垦复培兜、修枝整形、施肥等技术措施,2023年采鲜果42000斤,亩产值达3000多元,较改造前提高一倍以上。(王俪玢朱隽)
延伸阅读
花卉科普:建设“美丽西藏”需“十年树木”
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拥有碧水蓝天的青藏高原,是维系我国和东亚气候系统稳定的重要生态屏障,更是建设“美丽西藏”的“主战场”。而植树造林是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支撑和主要举措。
阳春三月,正是植树的大好时节,健康的苗木是植树造林的前提条件,更是森林资源良好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区各类苗圃的苗木数量难以满足我区植树造林的需求,苗木供应不足成为制约我区森林资源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苗木的产量、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增加苗木的数量,丰富造林绿化的树种,我区各级林业部门、从业人员先后从内地引进多种苗木实地试验。现阶段虽然已有多种引进苗木在我区高原上扎根生长繁殖,成为适应我区高寒、缺氧、缺水气候条件下的优良树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更多的引进苗木却存在诸多问题:有些苗木因不能适应我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难以存活下来,有些苗木在高原的气候条件下会滋生病变,有些苗木甚至本身就携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这样不仅浪费了物力、财力、人力等资源,更有甚者,可能还会对我区现有森林资源造成威胁,产生严重的生态危机。因此,以盲目引进苗木来扩充森林资源并不是万全之策,应做到提前试验、合理选择。
同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积极发展乡土树种也是提高苗木质量和产量的主要方法。首先,乡土树种本身是土生土长的,适合本地地理条件,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等特点。其次,乡土树种易于养护管理,能自然繁衍成林,不易感染病虫害。最后,种植乡土树种还能刺激我区经济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新的收入,实现双赢。因此,目前而言,种植乡土树种是最适合解决我区森林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之一。
做好护树工作是发展森林资源的关键。护树工作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关键在于依靠广大群众,需要全民积极参与。全民义务种树,全民参与护树,保护好每一棵树苗,呵护它的成长,才能够真正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森林资源。
要真正解决我区森林资源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引进优良苗木、种植乡土树种、爱树护树三者缺一不可,多措并举,齐心合力植树造林,才能够真正构建良好的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建设“美丽西藏”的目标。
花卉相关知识:重庆最近半月十年来最暖和 春季花卉冬日开放
昨日,气温宜人,游客在花卉园晒太阳赏花。
龙头寺附近的小区山茶花提前开放
昨日午后,沙坪坝三峡广场红梅花儿绽放了,比往年提前10多天。同样,在我市的花卉园、南山植物园,一些春季花卉也提前到冬季报到。
近期究竟有多暖和?如此温暖的大寒,是否反常?昨日,气象专家和花卉专家一起为你给出了答案。
“大寒”却不冷?
主城部分花卉提前绽放
本月,在刺骨寒风中熬过了36年来最冷元旦节,原本以为接踵而至的“大寒”节气会更冷,却不想各地纷纷放晴,截至昨日,我市已连晴8天。
昨日,记者在沙坪坝三峡广场看到,红梅花已竞相绽放,据广场巡逻人员介绍,早在1月中旬,三峡广场的红梅花便已绽放。
在沙坪公园、江北花卉园和南山植物园,不仅红梅花儿娇艳绽放,海棠、山茶花也开得正艳,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观赏。
究竟多暖和?
最近半月10年同期最暖
市气候中心专家表示,最近半月,主城区平均温高达9.2℃,比常年同期平均温7.7℃,偏高1.5℃,为2023年以来,我市10年来同期最高温。
“偏高1.5℃,直观上听起来不多,但由于是平均温,哪怕偏高零点几摄氏度,人体感觉也十分明显。”气候中心专家表示,低温只在1月上旬嚣张了几天,此后,重庆天气回暖的势头已变得不可阻挡。
为何花朵提前开?
享受日照偏多一倍以上
各园林的花卉专家们纷纷表示,花儿的绽放要受气候、养分、管理三大因素的影响,近期充足的日照和偏暖的气温,是部分花卉花期提前的主要原因。
市气候中心表示,最近半个月以来我市主城区日照为22.6小时。而常年同期,主城区大多只享受了10小时左右。也让花卉集体享受到了比常年偏多1倍以上的日照。
为啥这么暖?
暖湿气流单独控制我市
对此,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邓承之解释,前半冬,我市上空的暖湿气流和北方入境冷空气常打架过招,让气温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但从1月中旬开始,我市上空改由暖湿气流单独控制。目前掌控我们天气的,主要是高原上波动气流,催生了晴好天气的持续逗留。
“升温前的基础温度偏低,这也是市民感觉最近天气温暖的原因之一。”邓承之说,前半冬(12月1日-1月3日),全市平均温仅7.4℃,比历史同期的平均温8.2℃,偏低0.8℃。
春天还远吗?
降温降雨将阻断入春路
天气越来越暖和,春天离我们还远吗?对此,市气候中心表示,按照气象上对春季的定义,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超过10℃,才能算入春,以此标准作判断,我市大部分未达到入春标准。
主城区历年入春的平均时间是2月16日,最近10年来,有一半的年份提前迈入春季。今年何时入春,还得看后期的天气走势。据预测,我市2月份气温会较历年平均温偏高,但从今日起至2月10日期间,我市将出现3次降温降雨过程,降温幅度最大为4℃,降雨量均为小雨,各地入春之路,将被暂时阻断。
了解花卉:海南林下经济成琼中农民增收驱动器
位于海南五指山区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因受山区土地限制,农民的日子一直过得非常艰难。然而,近期琼中不断传出喜讯,林下经济已经在这里发酵,并将成为琼中农民增收的驱动器。
在此县蹲点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药专家王祝年告诉记者,海南气候很适应南药生长,五指山区一带如同天然药库,如槟榔、灵芝、益智等就是山林作物,益智既不争地又不争肥,在橡胶林下都可以生长得很好,按现在的行情每亩又可多得了上千元。据了解,琼中是海南省的生态核心区,有“海南绿肺”之誉,林地面积368万亩,占国土面积90.6%,森林覆盖率为83.74%,林木绿化率为90.91%,特别是林改后,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林业开发积极性更高了。
琼中县林业局长许仁坚说,在林业产业中橡胶、槟榔、绿橙已成为琼中支柱产业,财政收入贡献率达52%,其中林下经济占30%左右。在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83元当中,有2277元就出自林下经济,今年发展形势更好,部分产业在发酵。琼中林下经济特色分养蜂业、胶林养鸡业,种植粽叶、益智、牛大力与灵芝业,中平镇上水村是有名的养蜂专业村,去年全村养蜂户均收入达3.2万元,黎母山乡村种植粽叶产品畅销岛内外,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现每种产品都有龙头企业带动,实现从种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如养蜂有“琼中连生蜂业”,灵芝有“琼中承信农业”等特色产品公司10多家,直接为林下经济提供各种服务,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琼中县副县长杨衍认为,林下经济就是把有限的资源整合发展,在原有的收成上利用资源技术实现额外增收,不仅破解了发展经济与土地资源有限的难题,也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找到了在生态保护核心区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促进山农增收的新路子。在林下经济种养两大板块当中,中国热科院,海南农科院无疑是琼中农民寻求科技支撑的坚实后盾,除了定期的服务“三农”科技下乡外,还常派有专家负责技术指导。
了解花卉行业: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之路
由于林业资源可利用周期长,可利用资源面临枯竭等因素导致林业整体经济快速下滑。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业附加值,改善林业经济局面势在必行。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注重林下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振兴国有林业经济、加快林业职工致富的好途径。
一、林下经济及其意义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能源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研究和建立科学的人工森林群落结构,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林下经济必须以国有林场为主力军,因为国有林场是林业企業的主体,并且有很大的企業属性优势。
不论是国有的、集体的还是民营的企業,同样是人在管理,国有企業出现的问题绝不是权属问题导致的,国有企業发展的障碍在于管理层及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发展国有企業经济必须建立针对管理层的,可监控的、有问责约束、民主的制度来给予保障,这是国有企業发展的前提。国有林业企業更是这样,否则国有林业企業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等都将会被损失殆尽。
二、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
(一)便于政策的执行
不论是哪个行業,对政策能够有效执行是该行業发展的关键。国有林业是林业的主力军,拥有相当多的优势。比如,拥有较大面积森林资源,并且有企業管理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有稳定的行政关系、兄弟单位关系、技术信息关系和市场关系,对于各种政策的理解和执行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有利于统筹林地整体经营
林下经济是一种人工利用林地或改变森林群落结构的活动,因此这个活动既关乎生态安全也关乎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林下经济的发展不适合私人随意的点状,相互无联系的布局,它的设计应该根据林地整体群落结构、林分、面积、地貌、水源等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调查和设计,如果按生态群落的角度经营,一般来讲不必密植,不必集中,尽量仿原生态进行种植。这样的整体设计既是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又是探索和优化森林群落结构的需要。因此,林下经济在整个林场内(或者整个林业局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可调度发展是相当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自我保护竞争,凝聚大力量才能够快速实现发展。如此,只有以国有林场为主发展林下资源才有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和调度。
(三)有利于信息的利用
信息已经成为了各个行業前进方向的航灯,没有足够的信息就没有足够的分析和预测,就如同一个人没有视觉、听觉和嗅觉,企業就无法生存和发展。由于国营林场有本行業多层、多种信息的渠道,比如政策的、上级单位的、科技的、市场的。所以在国营林场基层上很容易建立和完善信息渠道,并得到信息支持。这是国营林场的又一个优势。
(四)有利于技术扶持
国营林场拥有自己的技术资源,又有自上往下的技术网络,对于发展林下经济中获得技术支持是重要的基础。技术是维护和发展企業的重要因素,没有技术,没有更新技术的优势就如同没有了营养,没有了营养的适时更新。
(五)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场有很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很容易调度利用人力资源,所以,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国有林场在人力资源上也是一个优势。
三、多方向发展林下经济
(一)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
人类一些重要的能源面临枯竭,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人们把能源开发的对象无奈地转向了植物,玉米等农作物做了首选,但是这又严重地威胁了粮食安全。而能源草类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有望极大地解决能源危机,比如有荻、芦竹、象草、柳枝稷、草芦等。能源草一般为禾本科多年生高大的丛生草本植物。从化学组分上来说,能源草富含碳氢化合物,炭活性高,灰分含量低,热值高,适用于作燃料原料。因此,能源草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质能源资源之一。再有就是能源矮林,在瑞典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伴随石油燃料被新能源取代的趋势,短周期柳树矮林的栽培被引入瑞典。瑞典曾进行大量研究,寻找可通过集约经营生产能源的速生树种,结果表明以矮林形式经营的柳树是最适合用于生产能源的。瑞典通过栽培短轮伐期柳树矮林获得生物能源,其造林地主要是农地,所生产的生物量在地区供热厂中用于联合热电生产。可见,在林区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将是大有前途的举措。
(二)发展园林资源型林下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审美、养生、休闲、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旅游、绿化产業随之兴起,园林苗木業做为城市绿化、美化、环保的重要构成异军突起,发展强劲。而林区有大量的林地资源,也有若干植物可以提供给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比如:沙棘果、白桦、油松、忍冬、山桃、刺楸、兰草、刺玫蔷薇、三叶草、珍珠梅、紫丁香、绣线菊、芍药等。那么,在现有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园林型的林下经济是可行的,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引进外来园林植物进行种植则更有前途。
(三)发展畜牧業型林下经济
发展牧草地,池塘生态养殖,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奶牛、肉兔或野兔,在林中养鸡、鸭、鹅、雁等禽类,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柴鸡、乌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是发展畜牧型林下经济的首要模式。
(四)发展林药型林下经
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如白芍、板兰、人参根等。也可以种植五味子、天麻、沙参、党参、玉竹、贝母、灵芝等等。技术比较简单,收益可观。
(五)发展菜果型林下经济
草莓、西瓜、甜瓜、菌类、蕨类、刺五加、刺老芽、大叶芹、山菠菜、薤白(小根蒜)、蒲公英等都是可以在林下种植的品种,应该以点带面形成特色和规模发展经营。
最后,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农村、农民的支持,所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形式上,我们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不仅要为农村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还要让它们在农村扎下根、结出果。
有人说,当代中国农民是最大的弱势。党中央、国务院对作前所未月的重视,对农村的文化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轨道。建国以来,我国宜佳文化与群众联系最直接的组织机构,曾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解放初的文化室,到大跃进时的俱乐部,从文革时的宣传队,到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文化站,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十分艰辛。可以说直到文化站的出现,才有了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文化站也曾经风光一时,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免征农业税之后,农村文化站日渐衰落。所以我们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要在农村建立一去有素质、有文化的基层文化干部联合化工。他们要热爱文化事业、不怕吃苦,具有开拓创新、关于动脑、创造条件开展文化工作。
了解花卉行业:广西2023年林下经济产值计划突破450亿元
林下养鸡、林下养猪、林下种药材……近年来广西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2023年产值达到了350亿元,预计2023年林下经济产值将突破450亿元。
广西林下经济的发展将坚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以林下经济为主营业务的龙头企业。到2023年将通过林下经济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的林农突破1000万人。
林下经济是指借助林地生态环境,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使林业由传统单一种植模式转变成为能够容纳“种养加游”的立体经营模式,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
广西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对农民增收的作用,2023年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2023年,自治区还专门编制了《广西林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全国第一个制定林下经济“十二五”规划的省区。广西还启动实施了“千万林农千元增收”工程,将带动林农增收致富作为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了解花卉行业:珍贵树种成农民增收致富“聚宝盆”
“以前培育杉苗、松苗一年销不掉只能当柴烧,现在培育珍贵树苗木,可进行多年培育,大小苗都可利用,而且种的时间越长,价格越高,现在我们再也不担心苗木卖不掉的问题了。”近日,苏仙区五里牌镇太平村村民李建宝告诉记者。据了解,李建宝通过与广东省热带植物研究所合作,专门从事楠木培育产业,迄今为止已在太平村种植七个品种的楠木800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苏仙区地处郴州市东侧,南岭中段骑田岭北麓,由于地处山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珍贵树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培育珍贵树种历史悠久。据了解,全区境内已登记的古树49000余株,已单株挂牌保护3888株,涉及39科76种,其中不乏千年南方红豆杉、榉木、桢楠、银杏、黄檀、侧柏、桂花、石楠等。
近年来,苏仙区依托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世行贷款-湖南省森林资源恢复和发展等项目,大力开展珍贵树种人工造林、定向改培,已在栖风渡镇、五里牌镇、五盖山镇以及城区周边培育珍贵树种面积39000亩。于2023年底在郴州大道沿线投资兴建苏仙区中心苗圃,该苗圃占地500亩,培育楠木、红椿、红锥、刨花楠、马褂木等珍贵树种苗木品种近30个,种源通过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省种苗繁育中心定向采集,可为全区及周边县市定向培育提供1——3年无纺布营养袋珍贵树种苗木。培育珍贵树种的林农和单位,苏仙区通过赠送珍贵树种、给予项目支撑和财政补贴、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等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2023年3月,区林业局向五盖山镇赠送3年生红豆杉5万株和两年生银杏15万株。苏仙区政府还采取招商引资、成立林业合作社、鼓励大户承包、与大专院校、科研所建立稳定的科研与合作关系、科学编制和颁布珍贵树种培育专项规划等措施,拓宽了珍贵树种培育发展的渠道。
目前,苏仙区正积极创建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力争在未来十年通过人工造林和定向改培将珍贵树种栽培面积扩大到全区林地面积的25%,让珍贵树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花卉行业相关:甘肃2023年林下经济产值预计达到45亿元
甘肃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抓手,完善政策,健全服务,加强扶持,推动了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2023年,全省利用退耕还林地和承包林地栽植各类经济林果树120万亩,发展林下种草110.83万亩,林下种药材14.74万亩,林下养鸡有826.2万只,林下养蜂4.11万箱,林区特种养殖3.56万头(只),开发生态旅游景点137处,兴办农家乐和森林人家1200户,实现林下经济产值30亿元以上。预计2023年林下经济产值达到45亿元。
一是周密部署。在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主体改革后,省委、省政府及时召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总结暨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电视电话动员会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对综合配套改革和林下经济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安排。
二是制定规划。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分析自然资源、林下经济现状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省政府制定了《全省林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全省林下经济5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各市(州)和县(市、区)按照省上的规划,分别编制了各自的发展规划。
三是政策扶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发改委、财政厅等16个部门《关于促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和林下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42条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都结合实际研究提出了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四是典型引路。通过领导抓点,对口帮扶,加强指导,集中扶持,培育和树立了一批发展林下经济的典型。省委、省政府及时在泾川县召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和林下经济发展工作现场会议,大力总结推广平凉市、陇南市、泾川县、康县、会宁县、临泽县的做法和经验,以点带面,影响和带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
五是龙头带动。通过加强培育和招商引资,建成各类林下经济产品加工企业149个,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加工为主的林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感谢您阅读“叁仟森林”的《花卉行业:亮点·十年——林木护生态 林下富农民》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植物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3000sl.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十年养花技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