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黄瓜提高产量的四要点
“她以独有的姿态早早地绽放了,那一朵朵黄色的花蕾,一串串芬芳的花瓣,静静地绽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微笑着向着人们致意。”花在人类的历史中从不缺席,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乐在其中难以自技。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很难将花卉种植好,到底怎么样才能种植好花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室黄瓜提高产量的四要点”,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温室黄瓜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弱棵、畸形瓜、褐斑病,甚至死秧,这些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与根系弱、根系受伤有关,所以说温室黄瓜管理中,培育发达根系是抗病、增产的前提,只有根系好,其植株才能健壮,产量才会高。
第一、定植前要深翻土壤,并施腐熟的有机肥,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翻土壤并不是只用旋耕机来翻地(旋耕机的耕作层太浅,只能深入地面15厘米左右),最好是用铁锨翻到25厘米以上,就能为黄瓜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通透条件和营养供应。
第二、定植时可穴施生物菌肥,以菌抑菌,增强作物根部的抗病能力生物菌肥还有刺激生根的作用,可在黄瓜定植时穴施生物菌肥,进行防病促根,可有效防止死棵。
第三、蹲苗后及时中耕锄划,促根下扎。缓苗后及时进行蹲苗,以达到壮苗促棵的目的。蹲苗过程中,要中耕锄划2-3次,以改善土壤通透性,确保土壤墒情,引根下扎,培育发达的根系。
第四、黄瓜进入结瓜期,在根系、坐果都不好的情况下,应做到先养根后促果。
一是根部灌施生根剂,叶面喷施叶面肥、细胞分裂素。灌施生根剂促进发根,补充叶面肥,提供叶片生长所需营养,延缓叶片衰老,达到尽快促根的目的。
二是使用高氮高钾的冲施肥,这样既可满足黄瓜瓜条生长所需的营养,又可促根壮秧,促进叶片快速转绿,达到养根促果的目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每次使用冲施肥不要过量,以免产生肥大烧根、伤根现象。
三是注意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平衡结瓜和养秧壮棵的关系。结瓜期及时疏瓜,不要养大瓜、老瓜,尽量不要过多使用激素处理瓜及瓜秧,防止根系早衰,秧苗老化,实现瓜秧壮、根系强,连续结瓜、产量高的目的。
3000sl.com相关阅读
如何让枇杷树高产量,修剪方法是要点
因为枇杷成熟期早,因此拥有初夏鲜果第一枝的美誉。但枇杷属于低产果树,其中果树的管理十分重要。小编整理了枇杷树的种植技术及修剪要点,争取伙伴们早日获得枇杷高产。
枇杷树的种植技术
采种处理:枇杷一般需15年才开花结实,其母树的结实有明显的大小年之分。种熟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这一时期应抓紧采集,采集太晚果实易被动物采食,无法收集。回后的果实,应堆沤3至5天,待果皮软化后进行处理。果实混沙搓去果肉,用清水洗净种子晾干,种子和沙按1∶3的比例混合均匀,层积贮藏。种子千粒重800克左右,每亩用种量30至35公斤。
整地播种:圃地应选在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播种前需对圃地进行深挖,并用3%的生石灰进行消毒。苗床宽1.2米,床高20厘米,床面要细致平整,清除石块、杂草,边沟、步道要开直,沟底要平,不能积水。3月上旬播种,播种可点播也可条播。点播的株行距为1025厘米,条播行距30厘米,播种沟深8至10厘米。先在沟底放入已腐熟的饼肥,然后放一层5厘米厚的黄土盖住基肥后再播种。播后在种子上再覆盖一层2厘米厚的黄土,这样有利于减少苗间杂草,促进幼苗根系生长,最后盖一层稻草保湿。
枇杷树的修剪方法
1.抹芽
在幼年树末结果整形阶段,为了使主枝、副主枝、枝组合理配置,在抽芽时就选留方向、位置适宜的芽,把多余的芽抹除,以便集中养分培养强壮的主枝、副主枝等。成年树通过抹芽,可以减少枝数,使结果枝组充实健壮,有利于结果。
2.疏剪
枇杷具有抽生轮生枝的特性,且分层距离较密,形成树冠枝梢上多下少,外多内少,光照不足。因此,要将树冠内的密枝、弱枝、重叠枝、交叉枝、徒长枝和无空间发展的多余枝组或衰弱大枝疏除。疏结果枝时,要疏弱留强,疏向内枝留向外枝,做到每基枝上3根结果枝疏去1根、5根疏去2根,使所留结果枝在基枝上朝外和两侧分布。疏剪程度要做到树冠上重下轻、外重内轻。
3.疏删
结果枝在无冻害的地区,为调节大小年,保证连年丰产、稳产,在盛果期,对大年的结果枝要进行疏删。通常全树上结果枝与生长枝的比例为3:2。如果发育枝过少,就要剪去一部分结果枝上的花穗,使其翌年成,为结果技。如果母枝与结果枝二者其上不足3张大叶的枝条均为弱枝,可以自基部删去,如有一定空间或剪去后较空,可以留1~2个叶回缩。
4.短剪
主要指结果技。一般视结果枝位置、空间和强旺程度留5~30厘米进行短剪,顶夏梢结果枝留5~10厘米短剪,以防枝梢外移和基部光秃。侧夏梢结果枝向外的短剪要留长些,向两侧的短剪要留短些,一般以剪留10~20厘米为宜,这样在抽梢后新梢排列才会主从分明、分布合理。短剪时还要做到树冠外围、上部轻剪长留,下部、内部重剪短留;强枝长留,弱枝短留。在剪口数量上做到树冠外围和上部多留、内部和下部少留。
5.回缩
对基部已开始光秃、枝梢已下垂、长势衰弱的结果枝组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回缩,以回缩到能抽发健壮夏梢为度,切忌过重,否则易抽发徒长枝而扰乱树冠。
6.对徒长技的修剪
幼年树或改造树形与高接换种树,在改造或高接换种时,极易发生徒长枝,首先对徒长枝要充分利用,其次是改造最后自基部剪除。如附近缺少骨干枝及大型结果枝组,可充分利用其空间;若作大型结果枝组,首先要拉成平、斜,以缓和其生长势,待已达到一定长度后摘心,促其分枝而成为良好的骨干枝或大型结果枝组。这类枝条如不早日拉成平、斜或摘心,使其分枝,待其下次抽梢时虽也能分枝,明后年也能结果,但往往直立,基部光秃,远离骨干枝,最后仍然要更新回缩,不如早日短截,以便于以后更新。
7.衰老树的更新修剪
枇杷树一般不易衰老。但如施肥量不足,不注意整形修剪,特别是种植过密的也会产生未老先衰的现象。改造这类树首先是加强肥水管理,间伐过密树,其次是更新修剪。
提高黄瓜种子产量的关键技术
在黄瓜制种生产中,由于环境因素、制种技术等原因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制种户及同一品种不同年份之间的制种产量差异很大。如何改进制种技术、提高制种产量,是目前农业科研及种子生产急待解决的难题。根据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现将提高黄瓜制种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土壤选择
黄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吸收能力差,喜湿、怕涝、不耐旱,其对土壤要求虽不严格,但由于黏性土壤合水量大,浇水后地温下降快,回升慢,不利于缓苗,缺水后土壤板结,不利于根系生长发育,黄瓜前期生长缓慢,第一条瓜授粉结籽能力差;而沙质土壤土质疏松,漏水漏肥,虽然植株前期生长发育较快,但后期根系容易老化,上部种瓜发育不良,种子千粒重显著降低。
对于此两类土壤,应多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及保持肥效的持久延续。因此,黄瓜栽培以土壤颗粒适中,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较好的黄壤土和沙质壤土栽培为最好。
2、合理配置养分,科学施肥。
近年来生产中,集中大量使用氮肥,前期土壤养分浓度过高而造成伤根,根毛发生缓慢不利缓苗,缓苗后,营养生长过旺,不利于第一条瓜的授粉结籽,同时氮素容易从土壤中淋失和挥发,还易被土壤中黏土矿物和有机物质固定,造成很大的浪费,此外,氮肥的长期使用,造成土壤板结,影响黄瓜的正常生长。磷肥施用过多,不利于黄瓜的缓苗和第一条瓜的授粉受精,另外,磷肥的利用率较低,易在土壤中固化造成浪费。
试验证明,钾肥能有效提高黄瓜的单株结瓜数和种子的千粒重从而提高种子的产量,每667平方米施氯化钾30公斤可增产15%以上。据研究,每生产100公斤黄瓜种子,需要氮14.3公斤、磷17.78公斤、钾47公斤。因此我们提出分期合理的进行氮、磷、钾的配合施用,避免植株伤害、肥力浪费及土壤板结,有效提高黄瓜的种子产量。
据研究,分批科学使用黄瓜采种专用肥的种子产量比单一施肥的提高10%30%。根据采种的实践:底肥约占总施肥量的一半;第1条瓜坐住后,集中均施或顺水施1次,约占总施肥量的20%;有1/3l/2的植株第2条瓜坐住时,集中施肥,为总施肥量的20%25%;一半植株坐住第3条瓜时再施5%10%的肥料。
3、合理密植
黄瓜的种子产量是由密度、单株结瓜数、单瓜结籽数及千籽重构成。根据田间随机调查采种田密度,排除水、肥、地力及各种管理条件,探讨密度这一单一因素对黄瓜种子产量的影响。
密度低,群体光合作用效率不足,影响种子产量;密度过高,植株的呼吸消耗增大,植株之间叶片竞争空间,根系竞争养分,种子产量反而下降。在制种生产中,合理密植是种子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否则将适得其反。根据试验表明,不同黄瓜品种的适宜密度为50006000株/667平方米。
4、了解雌花形态,科学用花。
不同品种之间种子产量往往有较大的区别,排除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及生长势之外,雌花的开花状态及柱头的形态特征起决定作用。品种之间的开花温度也略有差别。柱头的形态特征,对种子的产量影响很大,而不同品种之间的形态特征差异比较显著。同一品种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柱头的形态也有差别。据观察,柱头的形态一般为三大瓣六小瓣,根据柱头的形态发育,柱头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①规则的头形,即各瓣发育良好,各瓣之间结合紧密;②开张的头形,即三大瓣从中间开裂张开成锐角;③发育不全型,即三大瓣发育不一致或大或小;④平板型,即各瓣之间张开成钝角。据调查,在同样的条件下,授粉①型的柱头,每条瓜种子数达334粒,而③型的结籽数为125粒,②型为122粒,④型为67粒。品种的这种开花特性往往在根瓜尤为明显,在中、上部的雌花则有较大的改善,授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①型柱头的雌花摘除其它类型雌花而不予授粉。另外,单瓜结籽数也与子房的状态素质有关。开花时子房大而粗,也就是具有良好发育的素质,就易授粉结籽。
5、掌握授粉温度,适时授粉。
黄瓜结籽数的多少决定于授粉、受精能力,而投粉、受精能力受温度、湿度、营养状况的影响,诸因素中,温度是黄瓜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试验表明,黄瓜授粉的适宜温度范围在19-30℃,25-28℃为最佳授粉温度,在此温度下授粉可获得最大的单瓜结籽数,这可能与黄瓜的开花状态有关。
在此温度范围内雌花柱头表面粘液较多,营养丰富,有利于花粉的发芽。同时,在此温度范围内花粉散发量最大,花粉活力最强。在相同温度下授粉,不同品种的结籽数有区别,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种子腔的大小,和授粉时的植株生长势及营养状况。在低温(18℃以下)和高温(3l℃以上)下授粉,单瓜结籽数较低,有的根本无籽。因此,在黄瓜的授粉工作中,应尽可能在其最佳的授粉温度范围内进行(一般最佳时间为上午9:00中午12:00),以达到最佳的授粉效果。
6、合理调整植株生长
绑蔓对于采种黄瓜来讲比生产黄瓜更为重要,按照其生理要求最低要求绑4道蔓,第1道领蔓,即将秧子领到架杆上;第2道保瓜,即在第1雌花上2-3叶处绑1道,因为这时土地肥力足,加之浇水后,吸收快,很易造成疯长而化瓜;第3道合理承重,此时已坐住2条瓜,底部重瓜,秧容易下坐;第4道节流,即在顶部将瓜秧狠绑1道,保证第4条瓜坐住,并保留瓜前23叶,确保上部种瓜成熟。
7、及时防治病虫害
病害使黄瓜营养器官及花、果受到伤害早衰,致使种子营养供应不足或不及时,种子成熟度不够,不饱满。叶部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炭疽病、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等;对花、果实造成伤害的病害有灰霉病、黑星病、菌核病等,在生产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及时防治,以免危害植株,影响采种。
虫害对黄瓜制种的影响不可忽视,近几年蚜虫危害比较猖獗,在6月上旬为蚜虫发生的流行期,纱网制种虽对蚜虫有一定防护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隔离,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及时消灭的原则,防止其发展蔓延;种瓜即将成熟时,则是红蜘蛛和茶黄螨的发生盛期,在这段时间应加强田间管理,保证水肥充足,地面不能见干,同时加强药剂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减产。
8、根据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管理。
天气条件主要是通过气温和空气湿度对作物产生影响,气温和湿度是黄瓜生长的首要外部环境条件,亦是病虫害发生的必要条件。在种瓜成熟期较高的温度能加快种瓜的成熟或老化,如果湿度太小,地面过干,则种瓜自身结合水转化成自由水,部分蒸发,部分被种子吸收,加之瓜皮透气性加大而造成种子在种子腔内发芽。
因此,加强后期水肥管理,种瓜及时采收,能有效防止种子在瓜内发芽和裂嘴;授粉期间,黄瓜的适宜湿度为白天65%75%,夜间为85%90%,白天空气湿度大于85%时授粉结籽率降低;热阵雨一般发生在7月份,正值种子成熟季节,也是外界气温最高的时候,在中午或下午高温时间急骤降雨,对黄瓜的危害很大,容易造成大面积黄瓜死秧,造成种子减产。对于热阵雨这种灾害,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一般采用涝浇园的方法即在热阵雨过后,随即用温度较低的井水浇灌,以降低地温,具有一定的效果。此外,适时采收、充分发酵、合理晾晒等技术措施,对黄瓜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水果型黄瓜高产栽培方法要点
水果型黄瓜瓜型短小,无刺易清洗,口感脆嫩,风味好,营养明显高于普通黄瓜,深受宾馆、饭店及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1、选用良种
鲜食黄瓜宜选用甜脆绿6号、春光2号、戴多星等品种,每亩用种量50-70克。
2、适宜的生长环境
鲜食黄瓜喜温不耐寒,最适宜生长温度白天为25℃-30℃,夜间15-18℃;喜湿怕涝,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最忌湿冷结合的环境:适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种植,需肥最多,宜氮、磷、钾、微量元素配合施用;需较强的光照,适宜保护地种植。
3、栽培季节
春茬栽培一般1-2月育苗,2-3月定植,3-7月采收。
4、培育壮苗
55℃温汤浸种,用草炭做基质,营养钵育苗。萌动后在-2℃-2℃环境下,冷冻低温处24-48小时,然后将温度调节到25-30℃,保持较强的光照。苗龄25-35天,3叶1心时达到子叶肥大、叶片深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壮苗标准。
5、整地施肥
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或活性有机肥400公斤,耕深25厘米,翻耘2-3次,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做高出地面20-30厘米的阳畦,铺地膜。
6、适时定植
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定植,行距90-100厘米,1.8-1.9米畦植2行,也可单畦定植,株距35-40厘米,每亩1700-2000株。选晴天定植。
7、田间管理
①浇水。缓苗后蹲苗5-7天,以后小水勤浇,常保持土壤湿润。
②追肥。采瓜后每隔10-15大穴施1次活性有机肥,每亩100公斤。叶面喷施3-4次磷酸二氢钾。
③植株调整。从6节开始留瓜,l-5节位瓜应及早疏掉,不插架,用绳吊蔓固定植株,中部每节可留l-2个瓜,分枝留1个瓜后拿顶。植株长到拱棚高时将下部老叶打掉,盘条往下坐秧。
④调节温度。加强通风换气,白天25℃-3O℃,夜间15℃-18℃,地温21℃,冬季要增加温室透光率。
⑤及时防治病害。在喷药时要用广谱性杀菌剂,如43%的好力克(德国拜耳),可防治白粉病和炭疽病;用50%安克(德国巴斯夫),可防治霜霉病和疫病;用53.8%可杀得2000加云大120或农用链霉素加72%百思特,可防治细菌性角斑病。
8、及时采收
瓜长13-18厘米,直径达2-3厘米,花已开始谢时即可采收。用刀割断瓜柄,轻拿轻放,单瓜重80克左右,每株可结20-30条,亩产3000-4000公斤。
芍药种不好?掌握正确种植技术,花仙也能高产量
芍药素来有花仙之称,被评为“十大名花”之一,另外“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也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情景之一,现代种植芍药,既可以是一种观赏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药材。但是观赏植物的芍药多为重瓣,和药用的芍药除了在形态外表上有不同之外,在栽培的技术上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种植芍药之前一定要知道是用于观赏还是用作药材。
白芍的种植技术
栽种前将白芍的芽根按大小分为两类栽种,以便日后管理。种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获,栽种时间一般在寒露的前后,越早越好,最迟也不能超过霜降,如太迟的话,贮藏的芍芽发了新根,栽种时易弄断;如果栽后气温渐低,发根不好的话,影响次年发芽生长。栽种时开穴,行距40~45厘米,每株间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亩种3500-4000株,开穴之后,每穴放1-2个芍药芽,留主根2~3条,根部分叉斜种,芍药芽向上,覆土与畦平,芍药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为宜,覆土操作应细致,土一定要又细又碎,不能用土块去覆盖,如果用土块覆盖的话,芽头就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通风需强,芽头容易受到干旱及冻害,会延迟发芽甚至不发芽。
白芍播种时间
芍药种子在8月中下旬采用成熟且饱满的种子,随采随播。如果暂时不播种,应立即用湿黄沙(每1份种子,3份沙),混拌置于阴凉通风处,9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可用条播法,按行距20~25m开沟,沟深3~5cm,将种子均匀得撒入沟内,覆盖土1-2cm,稍微镇压。一亩用种量30-40公斤。翌年4月上旬,芍药的幼苗出土时,要及时将盖草揭开,以利于幼苗的生长。由于采用的是种子繁殖的方式,苗株需要2~3年才能进行定植,生长周期较长,所以生产上应用得比较少。
白芍一般的产新期为7、8月份,收获白芍之后,把药用的根茎切除掉,选择无病害、并且饱满的芽头作为繁殖的材料,将芍药芽头自然生长的形状切成数块,每块芽切2~3个,芽肉的厚度需要2厘米以上,芽头最好是随切随栽,如果不能及时栽种,应暂时贮藏在阴凉干燥的通风处,在地上铺湿润细的砂土,芽头需向上堆放,再盖一层湿润的砂土贮藏,也可挖坑贮藏,下雨时注意排水,以免霉烂。
白芍田间管理
1、白芍中耕松土
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中耕的时候需要较浅,以免造成伤根死苗。10月的下旬,地冻之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在根际培土,以利越冬。菏泽栽培白芍常用“劈垄亮根”法,在种植后的第2年5月上旬,将芍株周围的土,轻轻拨开,让根部露出一点点,晾5~7天,然后再培土拥根,可以提高地温,并杀虫灭菌,达到增产效果,但晾的时间不宜过长。
2、白芍追肥排灌
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第1次3月下旬~4月上旬,施一些淡人粪尿,第2次4月的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公斤,第3次在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0公斤。第3年的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75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11月间施厩肥1500-2000公斤。在第4年收获前追肥2次,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加硫酸铵1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每次施肥,在植株两侧开穴施下。芍药喜旱怕涝,一般不需灌溉,若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多雨季节,及时清沟排水,减少根病。
白芍的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是叶斑病,包括红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发病的高峰期在气温高且湿度大的夏秋季节,发病初期可用40%多菌灵800倍液喷施叶面防治,严重时用40%多菌灵500倍液每15天喷一次,2-3次即可防治。
2、虫害:主要是蛴螬和线虫。对于蛴螬在7-8月份盛发期可用30%的呋喃丹(5kg/亩)或50%辛硫磷颗粒剂(3kg/亩)或甲基异柳磷水剂,与有机肥或沙土混合成毒饵,均匀撒施,然后深锄即可。线虫系根结线虫,传播性强,对芍药的危害比较严重,症状表现为须根出现大小不同瘤状物,植株生长会衰弱,叶缘变黄、枯焦、早落,严重的时候植株变矮直至死亡。防治可用30%的呋喃丹颗粒剂25克/平方米,夏季多雨期均匀施于发生的地块,后深锄5-10cm。因根结线虫系好气性低等动物,主要生活5-20cm以内的土层内,施药时,千万不可过深。
白芍是芍药中大量用于制药的一种,好的生白芍能够在很多的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多药农现在会选择种植白芍来作为一种收益比较好的种植项目。人们现在对于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要求,芍药是一种可以满足人们多需求的一种植物,也有五月花神的美称,为此,种植技术和管理手段就显得很重要了,对于芍药的种植需要种植者精心呵护,及时得发现芍药的一些病虫害,并做出处理,芍药就可达高产量。
绿豆的高产栽培方法四要点
我国有着悠久的绿豆种植历史,目前,我国绿豆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我国绿豆育种工作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现在有许多性状优良的品种应用于生产。
这些新的绿豆种和传统的农家品种有很大的不同,在栽培上也有着与农家品种不同的要求,传统的栽培技术应用于新的绿豆品种严重制约了其优良性状的发挥,影响了种植效益,造成良种不良收的局面。所以农民迫切需要新的配套栽培技术。我们结合目前我省有代表性的主要栽培品种,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摸索、试验,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传统绿豆大多为茎蔓生或半蔓生,成熟期炸荚,不利于大面积栽培。为便于田间管理,收获,提高产量和商品性状,生产上应弃用农家品种而选用直立型明绿豆种,如保定市农科所的冀绿豆2号,亚蔬中心的中绿1号等,这些品种株型直立抗倒伏,成熟后不炸荚,适宜集中收获,并可减少鼠害和子粒霉烂,且稳产高产。试验表明,如果良种良法配套,这些品种一般要比农家品种增产40%以上。
二、播种
绿豆的生育期较短,一般在60-70天左右。可选择春播、夏播。绿豆从4月份至7月份都可播种。生育期较短的冀绿豆二号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可一年二茬,甚至可以在玉米等作物受灾后做救灾作物种植。根据保定市农科所的记录,冀绿二号在衡水故城县7月20日在被冰雹砸毁的棉田播种仍获97公斤的亩产量。冀中地区习惯在小麦的下茬播种,适宜播期6月20-7月1日,可以在9月中旬成熟,保证不主下茬冬小麦。
小面积播种可选用人工穴播,大面积播种可用机器进行条播。条播每亩用种2.5公斤,穴播1.5公斤,播深3.3厘米,行距50厘米,株距17厘米。每亩密度以8000为基准,春早播应适当稀植,肥水力大的地块宜稀植,晚播或水肥差的地块宜适应密植,但密度应在6000-10000/亩之间,否则会严重影响产量,出苗后及时间苗、补苗,两片三出复叶展开时及时定苗。
绿豆连茬会造成长势弱、病害严重并影响产量,前茬后最好隔2-3年再种绿豆。注意施好基肥,尤其是磷肥,以保苗肥、苗壮,以达高产、稳产。
三、田间管理
传统绿豆种植忽视水肥管理,现在直立型品种营养生长较弱,应注意施用基肥(氮磷钾),中后期如长势较好可不再追肥,如遇发现田间群体偏水预计不能封垄的地块,可及时追施15%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亩,最好开沟施肥。花后如遇旱应适量浇水,同时遇涝注意排水。封垄前可结合灭草进行中耕,一般进行2次左右。
虫害以苗期地老虎、蚜虫和中期的棉铃虫、钻心虫、豆荚螟、豆天蛾为主,苗期遇虫可喷施40%氧化乐果1200-1800倍液防治。从花期开始,用菊脂类农药(如2.5%功夫乳油)1500倍液、40%氧化乐果油1200倍液、50%甲胺磷1800倍液混合喷施,每隔7-10天喷施一次,一般喷施3次即可,用药应注意控制浓度,不得过高,以防药害发生。
绿豆有较强的一次结荚习性,如遇虫、旱等害影响前期结荚,适当加强后期管理还能形成二次结荚,也可以形成一珲的产量,减少损失。
绿豆播后出苗前可用除草剂拉索进行封闭,出苗后可用盖草能等除草剂进行除草,用药品种及剂量除草剂量均可参照大豆,绿豆对杀虫剂和除草剂都比较敏感,所以要严格控制用量,以防药害。
另外,对因肥水等因素引起群体过大,可用0.2%矮壮素或壮丰灵喷雾,以缩短节间距,防止严重倒伏,控制养分的转移,从而起到高产稳产的作用。
四、收获
绿豆成熟不集中,宜于分批摘角,大面积栽培可在绝大部分豆荚变干时趁天气潮湿时一次收割,晾干后机械胶粒。商品储存时可用磷化铝和其它药物熏蒸,防止豆象危害。另外,绿豆属于常规品种,如准备留做种子应成熟前期进行田间人工提纯,去除异型杂株,以保证种子纯度。
如何提高杜仲栽培的产量
杜仲是一种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等功效。杜仲的药用价值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广泛栽培。如何提高杜仲栽培的产量是杜仲种植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要想提高杜仲的产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选择开花早、产花量高的优良无性系(雄株)做接穗;
2、砧木选用胸径2cm~18cm的幼树或地径0.5cm~2.5cm的实生苗,砧木嫁接前7~10天浇透水1次;
3、嫁接在春季日平均气温5℃~13℃时进行,夏、秋季在日平均气温18℃~30℃时进行;
4、采用带木质嵌芽接或带木质芽片贴接,芽片长1.5cm~4.0cm,用保湿性能好的塑料条进行包扎;
5、春、夏季嫁接的,嫁接后7~15天在接芽以上1.5cm~2.5cm处剪砧,30~40天后当接芽萌条长度达到15cm以上时进行解绑,秋季嫁接的,接芽当年不萌动,嫁接20天后松绑,第2年春季树木萌动前7~15天在接芽以上1.5cm~2.5cm处剪砧,接芽开始萌动后解绑;
6、剪砧后都应及时抹芽,促进接芽萌发生长;建园密度为3m4m~1m1m,每667m2栽植或保留56~667株,留干高度为0.5m~1.8m,树形采用自然开心形和圆柱形;
7、对主干和主枝进行环剥和环割处理;
8、每年开花的盛花期,在开花枝条基部以上3~8个芽处短截并采集杜仲雄花;
9、每年对杜仲良种雄花茶园土壤配方施肥至少3次,叶面喷肥3~5次。提高旱半夏产量的五个措施
根据旱半夏的生长习性,如果在栽培中采取以下五种措施,可大幅提高产量。现将其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播前催芽,苗期覆膜。
旱半夏一般在3~4月份播种,播前可在室内用温床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0℃左右,15天便可出芽;也可在室外将种茎置于20℃~25℃的塑料大棚内,连续处理15天,发现芽鞘发白即可。然后将带有芽头的种茎播种到事先整好的地里,覆上地膜(地膜只要覆盖栽有种茎的行间即可),待苗齐后便可揭去地膜。
2.及时排灌,按时追肥。
旱半夏耐肥不耐旱,喜湿润,怕积水,栽种前应对种植地浇一次透水,以利出苗;在幼苗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遇干旱要及时灌水,雨季应及时排水,避免因田间积水而死苗。
肥料以农家肥为主,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追肥一次,第1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当叶柄下部内侧长出珠芽时,于行间亩施入腐熟人畜粪肥2000千克、腐熟饼肥25千克;第2次在8月倒苗后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每亩用20千克腐熟饼肥、15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尿素混合均匀后施入植株蔸下,结合施肥进行培土壅蔸。
3.选择半阴半阳坡地或与高秆作物间套种。
旱半夏属耐荫作物,在荫蔽环境下生长良好,产量高。因此,种植地要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或在幼龄果树行间套种,也可在半夏畦边间种玉米、小麦等高秆作物。
4.摘除花蕾。
旱半夏播后2个月左右,植株会陆续抽薹开花,消耗养分。因此,除留种外,要及时分批摘除花蕾,使养分集中到地下块茎,加速块茎生长,有利增产。
5.延缓植株倒苗。
旱半夏遇高温强光会出现自然倒苗现象,并停止生长。因此,延缓或减少植株倒苗是旱半夏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根据生产经验,在栽培中除采取适当荫蔽和喷灌水的降低光照强度、气温外,还可以适量喷施0.01%亚硫酸钠溶液,以抑制植株呼吸作用,从而缩短倒苗期或减少倒苗次数,达到增产目的。
草莓种植技术:如何提高草莓的产量
草莓种植中如何提高草莓的产量?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果实十分香甜可口,而且还富含钙、铁、磷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水果。目前草莓种植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我国从南到北都有广泛种植。本文将从种植时间、种植方式、浇水、施肥等多个方面介绍提高草莓产量的方法。
1、草莓的最佳栽培时间为4月中、下旬至5月初。种植时保持行距在40公分左右,株距为20公分左右。
2、使用苗栽时需让根茎与土表平齐,放入秧苗时根系要舒展,并轻轻镇压。栽后要随即灌水且必须灌透,之后连续3天浇小水,并及时进行中耕松土。在整个生长发育期中,需要进行多次中耕。
3、在草莓的生长发育期内要注意灌水和施肥,尤其是在花果期更应注意。在浇水方面,除了要结合施肥浇水及开花到果实成熟期及时供应水分外,在草莓开始萌芽展叶时、果实采收后及其它干旱缺水时也需浇水。
4、在施肥方面,施肥可进3次。第1次早春开始草莓处于生长期,这时施磷酸二铵或结合尿素。第2次施肥是开花结果期追尿素,第3次施肥是在采收后追尿素。尿素以每次每亩20斤为宜。有机肥在定植时施,按每亩3000~4000斤。在生长期结束前一个月左右,应停止施肥灌水,以加强越冬准备。
5、草莓冬季防寒:通常采用覆土防寒或把草莓连根挖起窖藏到第2年春种植。如采用土覆盖防寒,覆土前应先灌1次水。
6、草莓在结果后的4~5年产量开始下降,果实变小,所以在这以后应该对草莓株进行更新。更新的方法是用草莓产生的葡萄茎来进行,伸出葡萄茎并产生短粗根后,可自然入土,产生新的秧苗。用葡萄茎养殖可获大量秧苗,提出供秧苗或更新用。
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相信你对如何提高草莓的产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大棚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栽培品种应选择耐热、生长势强、抗病、品质好、产量高的黄瓜品种。目前生产中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中农16号、北京204、改良津春2号等。
二、整地施肥
播种前首先要进行清洁田园,清理残根败叶和杂草,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秋大棚黄瓜生长期比较短,所以要重施基肥,基肥以一特、环保有机肥为主,每亩一特有机肥不低于1500公斤,或优质环保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最好是沟施。沟施有机肥时每亩应增施硫酸钾(或硝酸钾)20公斤,30公斤磷酸二铵。结合施肥,深翻土地25~30厘米,把肥翻入土中,肥、土掺和均匀,整细耙平。采用小高畦栽培,畦高15~20厘米,畦底宽80厘米,畦上口为拱型面。也可做成瓦垄畦,浇水采用膜下暗灌的方法,既节水,又可以降低棚室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畦的方向为东西行向、大小行,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50厘米(也就是140厘米双行栽培)。采用黑色地膜效果比较好,可起到降低地温、除草、保水、保肥的作用。
三、适期播种
直播前必须保证底墒,在播种前2~3天灌水一次,洇实畦面,保证播种质量。播种期在7月底到8月初比较合适,每亩用种量在150~200克左右。采取点播的方式,每穴放2~3粒种子,播后覆土1.0厘米压实。为保证出苗整齐最好在播种前进行浸种催芽,种子先用56℃温开水烫种10分钟,然后浸泡6小时。将种子洗干净后,用毛巾或湿布包好放在25℃~30℃的条件下催芽,夏季催芽36小时就可出芽,出芽后要及时播种。
四、合理密植
秋大棚黄瓜栽培,密度不要过大。稀植通风透光,有利于植株光合作用;有利于提高后期产量;稀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每亩留苗密度在3500~4200株,株距22~24厘米。2~3片真叶时定苗,去掉小苗、弱苗、病苗,保证留苗整齐一致,为丰产打基础。苗期管理结合中耕、松土、除草,见干见湿适当蹲苗。
五、田间管理
秋大棚黄瓜的田间管理应分高温期管理(前期)、适温期管理(中期)和低温期管理(后期)三个不同阶段。
1、前期处于高温多雨期或是高温干旱(7月上旬至8月中旬),应注意防雨水灌畦,加大通风降低温度。雨前及时关闭风口,下雨后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治渍水;雨后天晴时及时浇小水降温。前期管理要注意控制小苗徒长为主,浇水的次数不要过多,要见干见湿。分次间苗,中耕松土,适当蹲苗。
2、中期也就是在黄瓜生育的最旺盛时期(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应注意白天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防止病害发生;注意加大昼夜温差,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夜间在15~18℃,夜间外界最低气温在12℃以上不关顶风口。进入结瓜期,肥水供应要充足,一般每次浇水都要施肥。施肥要以速效性的冲施肥为主,偏重钾肥的施用量。肥水管理的原则是:次数要多,数量要小,元素要全;禁止大水漫灌。每次每亩随水冲施40%含量的冲施肥10~15公斤,10天左右一次,共施3~4次。
3、后期也就是进入10月中旬,温度急剧降低,管理以保温为主。同时要注意适当通风换气,防止棚内湿度过高造成病害蔓延。白天温度保持在25℃左右,夜间13℃左右。白天只开顶风口,不开边风,早关顶风口,维持适宜温度的时间越长越好,提高后期产量。外界最低气温下降到6℃时黄瓜的生长减慢,对肥水的吸收数量减少,为维持棚内温度,应控制浇水。结合病虫害防治可以进行叶面追肥,用0.5%的尿素加0.2~0.3%的磷酸二氢钾或黄瓜专用叶面肥进行叶面追肥。
六、及时插架、绑蔓、落秧
秋大棚黄瓜生长速度快,从播种到采收仅40天的时间,管理时要及时插架、绑蔓。高畦双行栽培要采用吊蔓或插直立架,直立架通风透光好、病害发生少。当生长到45片真叶时要及时绑蔓,采用吊蔓上架选用绑蔓夹效果比较好,每株采用两个夹子有利于座蔓。秋大棚黄瓜栽培必须要多次座蔓,调整好生长点的高度对中、后期产量影响比较大。
七、加强病虫害防治
秋大棚黄瓜易出现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对病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进入接瓜期每7~10天用药剂防治一次,要交替用药。蚜虫、白粉虱虫害的防治,要立足于早,播种是可穴施根用缓释农药。中后期可采用烟熏药剂进行病虫防治,使用烟剂效果好,方法简单。
八、适时采收
根瓜必须及时采收,以防赘秧。结瓜中期市场价格平稳,应增加采收次数,提高产量。结瓜后期,产量下降,但市场价格逐日上升,应适当晚采收,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提高枣树坐果率要注意的四要点
枣树花量很大,落花落果非常严重,自然坐果率一般仅为1%左右。想要提高枣树的坐果率需要注意以下四要点,现将其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提高树体营养水平
⑴加强土肥水管理。立地条件较好的平地枣园,在春旱时应及时浇水,并与土壤施肥结合进行。施肥数量因土壤肥力、树体大小、树势强弱而异。一般基肥按每千克果1.5-2.0千克肥。盛果期大树每株年施厩肥50千克,尿素0.5-1.0千克。适当施入磷钾肥。
旱地枣园的水分管理主要是水保工程蓄水、覆盖地膜与中耕除草节水等。施肥主要是结合秋季深翻施基肥、趁雨或雨后追肥、种植绿肥和客压杂草等。
山地枣园通常土层薄且土质较差,应整修梯田、刨树盘、穴贮肥水或炮震扩穴等方法改良土壤,提高树体营养水平。
⑵合理整形修剪。枣树是喜光树种。合理修剪可以调整枣树生长和结果的关系,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因此,修剪是枣树保花保果中不容忽视的技术措施之一。尤其是枣头的生长与花芽分化、开花结果的物候期重叠,应及时进行抹芽入枣头和二次枝摘心等。
⑶防治病虫害。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病虫害可造成落花落果。通常造成大量落花落果的病害有枣锈病、枣铁皮病等。虫害有桃小食心虫、枣粘虫、枣尺蠖、金龟子、枣龟甲蜡蚧、枣叶壁虱等。加强病虫害防治,对于增强树势,促进坐果十分重要。
2、调节营养分配
⑴花期开甲。在开花和坐果的关键期进行开甲,可缓解地上部生长和开花坐果间的养分竞争,提高坐果率。枣树开甲时期一般在盛花期及幼果期,北方枣区大约在6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首次开甲在距地面20厘米处,先刮掉一圈老树皮,露出粉红色韧皮部后,用快刀绕树干上下环切两周,深达木质部,将韧皮组织切下剥去。整个环剥口宽窄要一致,刀口要平滑。剥口宽度以1个月内能完全愈合为度,一般0.5-1厘米,小树和弱树宜窄,大树和壮树宜宽。
开甲后不要用手或工具触及甲口部位的形成层,以保证甲口能及时愈合,同时应注意防止甲虫危害,一般采用涂药、抹泥或绑缚塑料条等方法进行甲口保护。
⑵生长枝摘心。摘心抑制营养生长,改善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改善了光合产物的分配,使养分相对集中于结果部位,从而提高坐果率。枣头摘心的时期一般是等枣头生长到一定的节数后进行,一般枣头可留2-6个二次枝进行摘心。摘心强度因品种和树势而异,树势强的可重摘心,梨枣等木质化枣吊结果能力强的品种宜重摘心。
二次枝摘心时间是随生长随摘心,摘心程度与其在一次枝上的位置等有关,对于重摘心的枣头,其上二次枝一般生长较长,二次枝可适当留长一些。枣头中下部二次枝可留6-9节,中上部二次枝可留3-5节。另外,枣吊也可随生长随摘心,对于生长势强的枣头上的枣吊,一般留40厘米摘心,其他枣吊可留15-20厘米摘心。
3、创造良好的授粉条件
⑴配置适宜的授粉树。多数枣品种能单性结实和自花结实。在生产实践中,单一品种种植的枣区大多能达到较高产量。但异花授粉能显着提高坐果率。尤其是有些品种雄蕊发育不良,花粉退化,则更需要配置授粉树。如金丝小枣附近有绵枣可提高坐果率;婆枣配置斑枣,义乌大枣配置马枣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⑵花期放蜂。枣树为典型的虫媒花,花蜜丰富,香味浓。蜜蜂是最好的传粉媒介。枣园放蜂的数量与枣园的面积与每箱蜂的数量和活力有关,一般将蜂箱均匀地放在枣园中,蜂箱间距不超过300米。蜜蜂在11℃开始活动,16-29℃最活跃。如花期风速大、温度低或降雨,蜜蜂活动少,则效果差。另外,枣园放蜂期间,要严禁使用西维因、菊酯类对蜜蜂高毒的农药。
⑶花期喷水和喷施蔗糖溶液。枣的授粉和花粉发芽与温度、湿度有关。我国北方枣区,花期常遇高温、干旱天气,易出现蕉花现象。因此花期喷水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提高坐果率。一般年份喷水2-3次,严重干旱年份可喷3-5次。
4、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微肥。
盛花期喷布10-20毫克/千克萘乙酸;花期和幼果期各喷1次10-20毫克/千克2,4-D,也可提高坐果率。
在盛花期喷布0.05-0.2%硼酸或0.3%硼酸钠可促进花粉管萌发,提高坐果率。
盛花期喷布300毫克/千克稀土;0.2-0.3%硫酸锌;0.2-0.3%硫酸亚铁等微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坐果率的作用。
我喜欢花,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那姹紫嫣红的花儿总是笑得比太阳还灿烂。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赞美花,所以很多人将花卉种养视为生活的一种方式。花卉的种植有很多的学问和技巧,怎么样才能把花卉种植好呢?花卉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温室黄瓜提高产量的四要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