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科普:月季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
花卉的用途有很多,不但可以供大家赏玩,还能当做药材治病,又或者放进食物里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花的用处很多,那么就让叁仟森林(3000sl.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科普:月季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希望您喜欢!
月季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皇后的美称。其花型俊美、千姿百态、四季常开,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白粉病是月季上最易发生的常见病害,近年来随着家庭养花及鲜切花繁殖与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重视其诊断与防治技术,现将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症状识别与诊断
植物发生病害后,其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病变所表现的特征,称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症状是病害识别与诊断的重要依据。植物病害的症状又分为病状与病征,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其类型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5种。病征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其类型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粒状物、菌核菌索和脓状物5种。病征只有在真菌、细菌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引起的病害上表现较明显;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无病征;病原线虫在植物体内寄生,也无病征;非侵染性病害也没有病征。
月季发生白粉病以后,其叶片、叶柄、花蕾及嫩梢等部位均可受害,早春病芽展开的叶片上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后上下两面都布满一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全叶披上白色分层。嫩叶染病后,幼叶淡灰色,叶片皱缩反卷扭曲变厚,有时为紫红色,逐渐干枯死亡,上覆一层白粉,成为初侵染源。
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叶柄及嫩梢染病时,受害部位稍膨大,向反面弯曲,节间缩短,病梢有回枯现象。叶柄及皮刺上的白粉层很厚,难剥离。花蕾染病时,表面被满白粉霉层,花资畸形,萎缩干枯,花朵小而少,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花。
2病原
月季白粉病的病原为蔷薇单囊壳菌,属真菌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单囊壳菌属。无性态是粉胞霉,粉孢子串生、单胞、椭圆形,无色。有性态为球形的闭囊壳,附属丝菌丝状,少而短。子囊孢子大小为(20~27)μm×(12~15)μm。目前我国月季上只发现无性态,蔷薇等寄主植物上存在有性态闭囊壳。
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粉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湿度为97%~99%,水膜对粉孢子萌发不利。
3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
病害的侵染循环为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侵入、传播及初侵染和再侵染,而月季白粉病菌是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病枝或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天随芽的萌动而开始活动,以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直接侵入幼嫩部位。植物生长季节可多次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月季白粉病在干燥、郁闭处严重发生,温室栽培比露天栽培发生严重。一般夜间温度较低15~16℃,湿度较高90%~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温高23~27℃、湿度较低(40%~70%),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及释放。
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一般芳香族的多数品种、尤其是红花色的品种易感病,施肥、灌水不当会加重病害发生。露天栽培发病盛期因地区而异,病害与气温关系密切,当气温17~25℃时为发病盛期,北方地区以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发病严重。
4月季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4.1消灭菌源
4.1.1早春、冬季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枝、病芽、病叶和病梢。初期病叶应及早摘除。
4.1.2冬季休眠期防治:修剪后休眠期喷洒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株上的越冬菌丝。
4.1.3温室内,夜间将硫磺粉涂在电炉子或取暖设备上任其挥发进行防治,使用硫磺粉的适宜温度为15~30℃。
4.1.4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首先选择2%BO10乳剂100倍液、2%农抗120水剂100倍液等生物农药喷雾,生物农药高效、低毒,病菌不容易产生抗病性;其次采用化学农药: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的十三吗啉乳油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注意交替用药,连喷2~3次即可。
4.2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温室栽培切花月季时,种植不宜过密,加强通风透光,N肥适量,增施P、K肥,。避免大水漫灌及喷灌,最好采用滴灌并且在晴天上午进行。
4.3提高月季的抗病性。选用抗病品种,如白金、女神等。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扩展阅读
花卉科普:草坪白粉病的发生规律
草坪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布氏白粉菌(ErysiphegraminisDC.exMerat),属于子囊菌亚门,生长密度过大、空气流通不畅、长期光照不足的草坪都容易受到该病菌的侵染。草坪受害后,起初在叶片上出现1~2mm椭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以叶面居多,以后逐渐扩大成绒絮状霉斑,霉层表面有白色粉状物,后期霉层中出现橙色、黄色或褐色颗粒。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叶片变黄,出现早枯死亡,一般新叶较老叶发病轻,以春、秋2季发病较为严重。无性世代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草坪植株叶片上产生白色或稍带褐色的无形斑片,草坪休眠季节(当年11月至翌年2月)可以产生黑褐色的闭囊壳,闭囊壳上附属丝简单,丝状,1~3根,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
发生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或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翌年3—4月闭囊壳、菌丝体分别释放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然后通过气流传播侵染禾草的叶片及叶鞘,形成初侵染,之后分生孢子萌发引起再次侵染,可成活4~5d,病菌侵入禾草后,寄住在叶片的表皮层细胞,通过吸器从活细胞中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病菌喜一般性温暖与相对较干燥的环境,生成后的分生孢子只能成活4~5d,萌发时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一般情况下,10℃以下病菌发展缓慢,15~20℃为发病适宜温度,25℃以上病菌受到抑制,同时对湿度要求不严格。空气、环境及气候条件等多种因子对病菌发生(发病条件)的影响:
①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时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入,但气候条件如早晨露水较重时,草坪叶片上易长期存在水滴,又不利于分生孢子的生成和传播;
②若在发病关键时期连续降雨,环境因子不利于病菌的发生或流行;
③水肥管理不当、荫蔽、通风不良等都是诱发病菌发生的重要因素;
④上海地区属海洋性的亚热带气候,病菌一年之中可以有多次发病高峰期。
了解花卉行业:花木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粉病是世界性的植物病害,大部分花木均会感染此病,大棚植物发病更严重,轻则植株生长不良,丧失经济和观赏价值,重则全株死亡。
白粉病的种类很多,但各种白粉病在症状、危害、发病流行方式和防治方法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1症状特点
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2 发病规律
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气温回升时,病菌借气流或水珠飞溅传播。当气温在20~25℃,湿度较大时,侵入寄主体内,引起发病。因此,浇水过多,通风透光不良,会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
3 防治方法
在生产实践中,防治白粉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1选择发病轻或抗病的品种:不同品种的花木在抗白粉病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选择发病轻或是抗病性强的品种栽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3.2购苗要选无病植株: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染病株,杜绝病源。迸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插枝或根蘖作为无性繁殖材料。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传入新区。
3.3轮作:与非寄主花木轮作2~3年,以减少病源。
3.4加强培育管理:晚秋到次年早春越冬期间,彻底清洁苗圃,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染病枝叶,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不宜种植过密,棚室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及时排除田间和花盆积水,浇水不宜多,从盆边浇水,不使茎叶淋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3.5预防大棚内花木发病: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物,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严防病苗入室,棚内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以防交叉传染。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销毁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以防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
药剂防治:越冬期用石硫合剂稀释液喷涂枝干。瓜叶菊等易受药害的花卉不能施用,地面喷硫磺粉,一般每70平方米用25~30克,消灭越冬菌源。
生长期在发病前可喷保护剂,发病后宜喷内吸剂。根据发病症状、花木生长和气候情况及农药的特性,间隔5~20天施药一次,连施2~5次。一季花木,一种内吸剂只能施1~2次,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经常使用的保护剂有:50%硫悬浮剂500~800倍液、45%石硫合剂结晶3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70%代森锰锌400倍液。
内吸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75%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
抗菌素类有: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宝丽安)1000~1500倍液。
种植在大棚、温室等保护地内的花木、除了喷上述各种药剂外,还可施用烟剂和粉尘剂。种植前或结束后要进行空棚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木屑500克,均匀混合,分成10堆,用烧红的煤球或木炭点燃,不能用明火燃烧,关棚一昼夜。在熏蒸过程中要严防火灾。花木生长期熏烟易发生药害,应慎用。植物生长期在发病前每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剂25克或喷5%百菌清粉尘剂100克。
花卉百科:花卉白粉病怎样防治?
花卉白粉病怎样防治?
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中的白粉病菌引起的花卉疾病。白粉病以危害月季、蔷薇、山刺玫、凤仙花、玫瑰、大丽菊、菊花、金橘、大叶黄杨等为主。发病适温为。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浇水过多、多雨过湿、相对湿度以上、植株栽种过密而又生长不良时,有利病害的繁殖与传播。
初时叶面上出现小白点,渐扩大为白色粉斑,后转灰色。白粉病菌并能染及茎、枝、花蕾。植株受害后叶片卷曲、枯萎,枝条发育畸形,发芽被毁,难于开花,严重时整枝死亡。月季、大丽菊、牡丹、瓜叶菊、凤仙花等易患此病。防治方法为:
①及时摘除和烧毁病叶,对枝叶作轻度修剪。同时加强通风,增加光照,以提高植株抗菌能力。
②春季发芽前染病的,可喷波美度石硫合剂一次防治。
③生长季内甲染病的,可喷洒杀菌剂防治。如作70%甲基托布可湿性粉剂80倍液喷雾,50%代森铵800-1000倍液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等。
白粉病多在高温、潮湿、通风差的地方发病。栽培上应注意加强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植株发芽前可将发病枝、叶和芽剪去,立即烧毁,清洁田园,减少传播媒介。用药剂防治时,可在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4度石硫合倍液或二硝托布津剂进行预防。生长期可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二硝散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花卉行业相关:草坪白粉病防治技术
1种植抗病草种,并合理布局
选用抗病草种并混合种植是防治白粉病危害的最重要的基础性保证,也是经济上最有效的措施。抗白粉病的主要草种有高羊茅、结缕草、地毯草等,对于早熟禾品种,有公羊1号和塔屯等。种植时,在选择抗病品种的同时要合理布局种植禾草。
2加强科学养护管理
一是要控制氮肥施用量,适时增施磷、钾肥或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二是要减少草坪周围乔木、灌木的遮阳,并保证草坪冠层的通风透光;三是要合理灌溉,勿过干过湿(上海地区盛夏季节的7—8月),要防止由于草坪过度干旱而引起抗病性的下降;四是控制合理的种植密度,适时修剪,提高草坪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增强草坪的综合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
一般在草坪播种时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量的0.025%拌种或生长期可以选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喷雾。每年春季(3月中下旬)发病初期就开始喷药防治,药剂可选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或25%效力脱乳剂2500倍液;每次发病高峰期,间隔10~15d连续喷药2~3次,药剂可选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一般性发病的草坪,每年夏、秋2个季节,发病初期各防治2~3次,药剂选择与高峰期用药相同,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花卉科普:芍药、牡丹叶斑病 又称轮斑病的防治
芍药叶斑病是一种彤见的叶部病害,各地芍药种植区都有发生。发病植株往往造成叶片枯黄,提早脱落*影
响根部药材产量和品质。叶上病斑圆形或半圆形,构色至黄褐色,直径2—20毫米,病斑上有明显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产
生稀疏霉点层,即病原菌真菌中芍药尾泡菌。
一般秋季发生铰多。
(1)秋季彻底清除地面病残落叶
分,减少发病来源。
(2)适当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使不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
(3)药剂防治。在植株生长初期或发病初期,可用50%多茵灵可湿性粉剂]ooo倍掖,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ooo倍掖,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l143—1600ppm药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害。发病严重时,叶片大量枯死,影响药材产员和质量。
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近图形,紫褐色,直径3一18毫米,病斑表面常生墨绿色毒层。后期,病斑愈合,
引起时片枯死。寓苗中芍药校宛菌。植株种植过密,株间生长部闭,发病。
转载请注明出处:花木网:3000sl.com,欢迎投稿。
花卉科普:红颈天牛的危害与防治
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一种枝干类害虫,近年来由于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桃李园管理粗放,肥水管理不当,树势衰弱,在发现病虫后没有及时地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加重了虫害的大量发生。短短2年内桃李受害率达60%,危害轻者树体内有1~3条红颈天牛幼虫,重者有7~8条。现将其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1危害特点
1.1蛀食危害
红颈天牛的危害,早期一般不被发现,一旦发现有虫粪排出时,这时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该虫以幼虫蛀食树木主干和大枝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蛀成弯曲隧道,使树干中空,皮层脱落,每隔一段距离便会向外蛀孔排粪,孔外堆积有木屑状的虫粪,严重时干基堆满虫粪。危害轻者树势衰弱,部分树枝枯死,重者树干全部被蛀空而死亡,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寿命。
1.2引发流胶病
被害树木易引起真菌侵入,是引发流胶病的重要原因[1]。发病初期在3~4月份,5~6月份最为严重,7~8月份减缓,枝干发病后从皮孔或伤口处流出淡黄色透明、柔软的树胶,后氧化凝结变成褐色至黑色的硬质胶块。随着树龄增大,流胶量增加,树势不断衰弱,叶片黄化,严重时枝枯或死亡。
2发生特点
2.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37mm,雄虫触角比体长,雌虫触角与体长相近。体黑发亮、有光泽,前胸背面棕红色或黑色,背有4个瘤状突起,两侧各有一刺突。卵长6~7mm,乳白色,形似大米粒。幼虫体长42~52mm左右。幼虫乳白色。前胸背板扁平、长方形,前缘黄褐色,后缘色淡。蛹为裸蛹型,长约35mm。乳白色,后黄褐色。
2.2发生规律
该虫2年完成1代,以幼龄和老龄幼虫在树干内越冬,一般在10~11月全部越冬[2]。幼龄幼虫仅在皮层下蛀食危害,蛀入部位随着虫体的增大而逐渐加深,蛀道向下发展,当年入冬时幼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翌年2~3月幼虫恢复活动,向下继续蛀食木质部,形成不规则虫道,直至老龄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第2年4月初,老龄幼虫最后向上蛀食心材,4~6月在木质部虫道内顶端化蛹,6~9月间成虫羽化,7~8月为盛发期。成虫雨后外出最多,晴天中午成虫多停息在树干上不动。雌成虫遇惊扰即飞逃,雄成虫则多爬行躲避或自树上坠下。成虫常于中午在枝条间进行多次交尾,产卵于树皮裂缝中,以主干为多,产卵期约1周,产卵后成虫几天内死亡。卵经10天左右即孵化为幼虫,幼虫孵化后,先在韧皮部皮层下蛀食,形成弯曲虫道,此时虫粪堆积在皮下蛀道内,初受害枝干外部无明显症状,随后幼虫会在树干上隔一定距离向外咬一排粪孔,从孔内向外排出红褐色木屑状虫粪,干基堆满虫粪木屑,多分布于地上50cm范围主干内。
3综合防治措施
3.1人工捕杀法
3.1.1杀卵和低龄幼虫。天牛产卵于枝干上,有的种类刻槽明显易找,低龄幼虫未蛀入木质部前,在枝上危害处有新鲜树液树脂流出,有粪屑处,用小刀或螺丝刀等工具刮树皮,可仔细寻找,杀死卵和幼虫,或用锤子等敲击。
3.1.2杀大龄幼虫。幼虫长大后,一般长30mm左右就会蛀入木质部,这时如发现部分已经注入木质部,有大量的木屑和粪便排出,可用铁丝或铜丝伸入孔内,刺杀大龄幼虫。有时候排粪孔很多,这时要注意仔细查看排粪孔木屑和粪便的新鲜程度。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对虫孔较直,且不弯曲深入情况。不然就会不容易刺杀,而且费时费力,对树体也伤害大。
3.1.3捕捉成虫。捕捉成虫是防治红颈天牛的重点,人工捕捉速度快,省工省药,不污染环境,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红颈天牛蛹羽化后,一般在6~9月成虫活动期间,可在中午到下午3时前,成虫会在枝条上休息,可进行人工捕杀。有时也可剧烈摇晃树枝,有的成虫就会跌落下来再捕杀。
3.2涂白树干法
5月下旬至6月间,即在成虫羽化之前,可在树干和主枝上涂刷“白涂剂”。把树皮裂缝、空隙涂实,防止成虫产卵。利用红颈天牛惧怕白色的习性,在成虫发生前对桃树主干与主枝进行涂白,使成虫不敢停留在主干与主枝上产卵。涂白剂配置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2份、动植物油0.2份、水40份[3],也可用石硫合剂结晶按要求配置后进行涂抹以防治,涂白主干高度一般1.0m左右。
3.3药剂防治
根据害虫的不同时期的形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7~8月间成虫发生盛期和幼虫刚刚孵化期,在树体上喷洒77.5%敌敌畏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便可防治。再就是虫孔施药,大龄幼虫蛀入木质部,喷药对其已无作用,可采取虫孔施药的方法除治。清理一下树干上的排粪孔,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向蛀孔灌注77.5%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500倍液10ml,或者用棉花蘸敌敌畏和氧化乐果500倍液,然后塞入孔内,最后用泥封严虫孔口,以便充分发挥药物的熏蒸效果,最终熏杀害虫。药剂防治应以果实采收后最适,果实收获前30天严禁用药。
3.4糖醋诱杀法[4]
红颈天牛成虫对糖醋有趋性,用糖2份,醋1份,或糖:醋:酒为1:0.5:1.5,敌百虫(或其它杀虫剂)0.3份配成诱杀液,装盆罐中,挂在离地lm高处诱杀。
3.5加强管理
对树木进行精细管护,适时施肥,施有机肥料,不偏施氮肥,增强树势,降低危害,及时清理被虫害危害干枯的树枝及死亡的树体,对已发生的虫害树木防治后要经常检查是否还有再次发生。根据红颈天牛喜欢产卵于老树树皮裂缝及粗糙部位,而幼树和树干光洁部位不产或很少产卵的特点,应加强树干管理,保持树干的光洁。
花卉科普:人参病害、虫害与鼠害防治
1病害防治
在人参种植当中,常见病害有斑点病、立枯病、疫病与菌核病等。其中,斑点病主要对人参叶片产生危害,也会对果实及茎产生危害,叶片容易出现不规则或者圆形褐色的病斑,当严重的时候,叶片还容易出现早期脱落现象,果实受害容易变成黑色,种子也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对于斑点病的防治措施为:做好清理工作,对病原体及时清除或烧毁,展叶初期,可应用多抗霉素,展叶之后,可应用波尔多液、咪唑霉与扑海因等,交替应用,当发病严重的时候,可应用多抗霉素或者硫酸铜液进行消毒。立枯病也称为土掐病,其病原为真菌的半知菌,此病主要出现于出苗的展叶期,在人参的1~3年,发病较重,出现立枯病的人参苗,茎部容易出现褐色的环状缢缩,人参幼苗死亡;该病的防治方法为:做床的时候,可实施50%的多菌灵粉剂10~15g/m2,并拌入土层35cm以下给予消毒处理,之后再播种,苗床内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应用药剂灌浇床面,避免此病蔓延。菌核病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主要危害根部,根部腐烂之后,仅剩表皮,其内外呈现出褐色的鼠粪菌核;此病的防治方法为:应用50%的速克灵,以及扑海因粉剂,根据种子的重量进行拌种,也可使用40%的菌核净进行浇灌,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进行病穴消毒。疫病可称为搭拉手巾,是真菌里的一种藻状菌,主要危害叶片,其根部也可能受到危害,叶子呈现暗绿色的水渍状,受害之后,会出现黄褐色,一般雨季发病厉害;此病的防治方法为: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除掉,使用70%的敌克松或者1%的硫酸铜液做消毒处理,避免蔓延,强化田间管理,在雨季要及时排水,在发病初期,可应用甲霜灵锰锌进行喷洒,控制病情。
2虫害与鼠害防治
在人参种植当中,除了病害之外,还会受到地下虫害及鼠害的影响,虫害主要是地老虎、蛴螬、金针菇与蝼蛄等,要有效防治这些地下虫害,可采取下列方法:粪肥的使用应该充分腐熟,并用高温堆肥,也可使用灯光诱杀虫害,如黑灯光、电灯与马灯的应用诱杀,在灯下安置盛虫容器,并安装适量的水与少量的煤油。还可按照种子量应用75%辛硫磷乳油进行搅拌,虫害发生期,还可使用敌百虫进行浇灌,除了以上虫害防治方法外,还可应用毒饵诱杀法,使用氯母乳油25g拌炒香的麦麸,并加入恰当水,配置成毒饵,在傍晚时间,撒到田间及畦面上进行诱杀。林下人参也容易受山鼠、花鼠及鼢鼠等危害,鼢鼠一般存在于人参的整个生长期中,特别是雨后,花鼠一般发生在早春或者种籽成熟时期,而山鼠发生在春季的雨后。要预防鼠害,可采取下列方法:花鼠可采用网及笼进行捕捉,并放生到远离人参的地方,对于鼢鼠及山鼠等其他鼠类,除了使用笼、夹子及压板之外,也可应用敌鼠钠盐及杀鼠灵等放于鼠洞及人参种植带的周围,以避免鼠类危害人参生长。
相关阅读:人参品种选择
人参栽培技术
花卉科普:枣树苗木冻害的发生与防治
新疆阿克苏地区红枣面积近几年迅速扩大,但随着2023冬季,2023出现寒冬,最低气温均超过零下23度,本地区红枣冻害面积较大,产生了较大损失。冻害是否发生取决于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树体储存养分的多少。树体木质化程度高即树体细胞壁的木质素含量高,树体抗逆性强,即抗冻能力强。树体储藏养分的多少即树体的充实度如何,树体充实度越高,树体的抗冻能力越强。在枣树的幼苗期,是它的整个发育期离抗冻能力最差的时期,此时期应早停水,停肥(在八月初)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其抗冻能力。幼树期不应过度追求产量,以养树为主。有部分枣农过量使用赤霉素,导致应该贮存于树体的养分用于挂果,使树势变弱,树体充实度降低,抗冻能力差,尤其以挂秋枣(黄皮枣)多的枣树表现较为明显,应减少枣农使用赤霉素的量,一年应控制在两次以下。
枣树已发生冻害的部位有两个:根茎和根系。根茎是枣树所有器官中进入休眠最晚,打破休眠最早的部位。在休眠期抗冻能力较强,打破休眠后抗冻能力差。此时期易受变湿产生的冻害,采取的技术措施有涂白,绑扎,埋土,打保暖墙。根系不进入休眠期,它的抗冻能力主要取决于木质化程度和充实体,提高它的抗冻能力的办法,主要有放冬灌水,通过放冬灌水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可以提高土壤的热容量,可以减少冻土层的深度。但不能带冰过冬。
花卉行业:雪松枯梢病的症状与防治
雪松枯梢病是近几年雪松上发生的安、烟台、淄博等市有不同程度地发生,为害校梢和树干烂。大量枝梢枯死,破坏树冠美观,严重时甚至整株死亡。山东济南、泰枯梢、干基腐症状雪松的叶、枝梢、主干均受害,可分为3种类型:
1.枯叶型。在当年4—5月春梢上新生的针叶染病.先从叶尖开始发黄,很快整丛针叶黄化,针叶收拢下垂,逐渐估死,悬挂在梢上。2年生针叶受害,由叶尖向叶基成段掐死。
2.枯梢型。嫩梢受害,先是水渍状弯曲下垂,渐渐枯死.病梢变为黄棕色,梢顶端的拈叶大多不脱落,有的病梢流脂G7—8月枝梢受侵染发病枯死后,病叶脱落.只剩枯梢。病斑继续向下扩展至枝节处,形成腐烂病斑,病斑通常下陷,流脂,病斑绕枝干1周时,上部枝条枯死。后期病员上产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泡子器
3.干基腐烂型。这种类型的病树梢部很少枯死。发病时全抹的针叶逐渐变黄。
发病规律病害在4—9月均能发生,5—6月为发病高峰。病原茵以茵丝体和分生把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风雨传播、自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嫩梢和针对“发病浴育期7天左右,枝干发病潜育期15—20天。该病菌为弱寄生菌,树势衰弱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空气污染严重、土壤条件差、管理暇放,导致树势衰弱,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
1.适地适树,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在发病季节使用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70%代森锰锌500倍液,每隔15天喷药]次。
喜欢《花卉科普:月季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一文吗?“叁仟森林”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3000sl.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白粉蚧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