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养殖:栎旋木柄天牛的发生与防治
花卉行业是现在比较火的行业,花是具备观赏价值的一种植物,种类繁多。花是代表美好的,每一种类的花代表的意思都是不同的。“叁仟森林”小编特向您推荐"花卉养殖:栎旋木柄天牛的发生与防治",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更加了解花卉行业。
栎旋木柄天牛
1发生规律
1.1扩散蔓延迅速,定殖容易
栎旋木柄天牛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成虫自然飞翔扩散,年均扩散100m左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靠人为木材调运传播,贮木场附近有寄主植物,在栎旋木柄天牛成虫飞翔范围很容易定殖。气候对栎旋木柄天牛的传播定殖有直接影响,可是适宜其定殖的范围较宽,据调查,海拔600~1800m的地区都发现有分布,说明气温对其影响不大。阳光充裕的阳坡、林缘、山顶的被害率明显高于阴坡、林间和山麓。资料显示,年降水量400~1200m的地区都能生存。栎旋木柄天牛定殖后,传播扩散的速度和范围决定于寄主的种类和面积,尤其是8~12cm的人工栓皮栎幼林传播扩散较快。栎旋木柄天牛在嵩县具有较适宜的生存环境,加剧了扩散蔓延速度,每年新扩散面积为133.3~200.0hm2。
1.2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风险性越来越高
栎旋木柄天牛幼虫在边材凿成一条或多条螺旋形坑道,使树木遇风即折。危害严重地区栎类被害株率高达80%以上,周围发生区有虫株率达30%~50%,边缘区也在10%左右。严重林区内风折木遍地,林相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栎旋木柄天牛危害后,首先是对寄主幼林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威胁,造成树势衰弱,生长缓慢,风折率高;其次是降低木材产量、质量[2-3]。而栎类是河南省西部、南部山区的主要树种,具有极强的立地条件适应性,天然次生林分布面积逾66.7万hm2,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发展人工林已逾13.3万hm2,若栎旋木柄天牛暴发成灾,将造成巨大损失。
1.3隐蔽性强,自然死亡率低
栎旋木柄天牛的成虫体长21~34mm、宽5~8mm,老熟幼虫体长37~48mm。以幼虫在枝干虫道内越冬,受温度影响小,耐性强,自然死亡率低。在嵩县2年发生1代,次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至7月下旬成虫羽化,寿命一般达10~16d。平均每只雌虫产卵12粒;卵期12~20d,孵化后即蛀入树干蛀食,干内危害期将近2年。每株被害木一般只有1头幼虫。11月下旬开始第2次越冬。第3年3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做羽化道和蛹室,准备化蛹。其全生育期大部分时间都在树干内危害,隐蔽性极强,受外界影响较小,虫口稳定,化学药剂很难直接发生作用,而成虫羽化时间又极不整齐,很难集中进行化学防治。
2防治技术
2.1林地改造
结合低产林改造和抚育间伐等项目,调整树种构造,大力营造混交林,改善林种结构,使林分逐步改造成结构合理的混交林,对密度过大的中幼龄林进行林分抚育和虫害木清理,减少虫源,改善林内卫生状况。
2.2清理枯死木
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对需要清理的虫害木进行标定,然后统一伐除。伐除后的虫害木,去掉枝梢后集中进行灭虫处理。灭虫处理后的虫害木经检查死亡率达100%,才能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对无利用价值的虫害木(包括枝桠)或无以上处理条件的集中烧毁。在彻底清理枯立木的同时,清除健康木和衰弱木上的枯死枝、衰弱枝和病虫枝,并及时、彻底地销毁,以降低越冬代虫口密度。
2.3生物防治
在成虫期,选择林间危害较为严重处施放2000个规格为250g/个的白僵菌粉炮。于天牛幼虫低龄期在林间释放管氏肿腿蜂,每株放蜂100头。另外,可以把2种防治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到降低虫口密度、延缓蔓延的目的。
2.4化学防治
在成虫羽化前向树干、树枝喷施绿色威雷200~300倍液,以微湿为宜,以保证药效。
相关阅读
花卉科普:红颈天牛的危害与防治
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一种枝干类害虫,近年来由于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桃李园管理粗放,肥水管理不当,树势衰弱,在发现病虫后没有及时地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加重了虫害的大量发生。短短2年内桃李受害率达60%,危害轻者树体内有1~3条红颈天牛幼虫,重者有7~8条。现将其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1危害特点
1.1蛀食危害
红颈天牛的危害,早期一般不被发现,一旦发现有虫粪排出时,这时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该虫以幼虫蛀食树木主干和大枝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蛀成弯曲隧道,使树干中空,皮层脱落,每隔一段距离便会向外蛀孔排粪,孔外堆积有木屑状的虫粪,严重时干基堆满虫粪。危害轻者树势衰弱,部分树枝枯死,重者树干全部被蛀空而死亡,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寿命。
1.2引发流胶病
被害树木易引起真菌侵入,是引发流胶病的重要原因[1]。发病初期在3~4月份,5~6月份最为严重,7~8月份减缓,枝干发病后从皮孔或伤口处流出淡黄色透明、柔软的树胶,后氧化凝结变成褐色至黑色的硬质胶块。随着树龄增大,流胶量增加,树势不断衰弱,叶片黄化,严重时枝枯或死亡。
2发生特点
2.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37mm,雄虫触角比体长,雌虫触角与体长相近。体黑发亮、有光泽,前胸背面棕红色或黑色,背有4个瘤状突起,两侧各有一刺突。卵长6~7mm,乳白色,形似大米粒。幼虫体长42~52mm左右。幼虫乳白色。前胸背板扁平、长方形,前缘黄褐色,后缘色淡。蛹为裸蛹型,长约35mm。乳白色,后黄褐色。
2.2发生规律
该虫2年完成1代,以幼龄和老龄幼虫在树干内越冬,一般在10~11月全部越冬[2]。幼龄幼虫仅在皮层下蛀食危害,蛀入部位随着虫体的增大而逐渐加深,蛀道向下发展,当年入冬时幼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翌年2~3月幼虫恢复活动,向下继续蛀食木质部,形成不规则虫道,直至老龄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第2年4月初,老龄幼虫最后向上蛀食心材,4~6月在木质部虫道内顶端化蛹,6~9月间成虫羽化,7~8月为盛发期。成虫雨后外出最多,晴天中午成虫多停息在树干上不动。雌成虫遇惊扰即飞逃,雄成虫则多爬行躲避或自树上坠下。成虫常于中午在枝条间进行多次交尾,产卵于树皮裂缝中,以主干为多,产卵期约1周,产卵后成虫几天内死亡。卵经10天左右即孵化为幼虫,幼虫孵化后,先在韧皮部皮层下蛀食,形成弯曲虫道,此时虫粪堆积在皮下蛀道内,初受害枝干外部无明显症状,随后幼虫会在树干上隔一定距离向外咬一排粪孔,从孔内向外排出红褐色木屑状虫粪,干基堆满虫粪木屑,多分布于地上50cm范围主干内。
3综合防治措施
3.1人工捕杀法
3.1.1杀卵和低龄幼虫。天牛产卵于枝干上,有的种类刻槽明显易找,低龄幼虫未蛀入木质部前,在枝上危害处有新鲜树液树脂流出,有粪屑处,用小刀或螺丝刀等工具刮树皮,可仔细寻找,杀死卵和幼虫,或用锤子等敲击。
3.1.2杀大龄幼虫。幼虫长大后,一般长30mm左右就会蛀入木质部,这时如发现部分已经注入木质部,有大量的木屑和粪便排出,可用铁丝或铜丝伸入孔内,刺杀大龄幼虫。有时候排粪孔很多,这时要注意仔细查看排粪孔木屑和粪便的新鲜程度。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对虫孔较直,且不弯曲深入情况。不然就会不容易刺杀,而且费时费力,对树体也伤害大。
3.1.3捕捉成虫。捕捉成虫是防治红颈天牛的重点,人工捕捉速度快,省工省药,不污染环境,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红颈天牛蛹羽化后,一般在6~9月成虫活动期间,可在中午到下午3时前,成虫会在枝条上休息,可进行人工捕杀。有时也可剧烈摇晃树枝,有的成虫就会跌落下来再捕杀。
3.2涂白树干法
5月下旬至6月间,即在成虫羽化之前,可在树干和主枝上涂刷“白涂剂”。把树皮裂缝、空隙涂实,防止成虫产卵。利用红颈天牛惧怕白色的习性,在成虫发生前对桃树主干与主枝进行涂白,使成虫不敢停留在主干与主枝上产卵。涂白剂配置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2份、动植物油0.2份、水40份[3],也可用石硫合剂结晶按要求配置后进行涂抹以防治,涂白主干高度一般1.0m左右。
3.3药剂防治
根据害虫的不同时期的形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7~8月间成虫发生盛期和幼虫刚刚孵化期,在树体上喷洒77.5%敌敌畏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便可防治。再就是虫孔施药,大龄幼虫蛀入木质部,喷药对其已无作用,可采取虫孔施药的方法除治。清理一下树干上的排粪孔,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向蛀孔灌注77.5%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500倍液10ml,或者用棉花蘸敌敌畏和氧化乐果500倍液,然后塞入孔内,最后用泥封严虫孔口,以便充分发挥药物的熏蒸效果,最终熏杀害虫。药剂防治应以果实采收后最适,果实收获前30天严禁用药。
3.4糖醋诱杀法[4]
红颈天牛成虫对糖醋有趋性,用糖2份,醋1份,或糖:醋:酒为1:0.5:1.5,敌百虫(或其它杀虫剂)0.3份配成诱杀液,装盆罐中,挂在离地lm高处诱杀。
3.5加强管理
对树木进行精细管护,适时施肥,施有机肥料,不偏施氮肥,增强树势,降低危害,及时清理被虫害危害干枯的树枝及死亡的树体,对已发生的虫害树木防治后要经常检查是否还有再次发生。根据红颈天牛喜欢产卵于老树树皮裂缝及粗糙部位,而幼树和树干光洁部位不产或很少产卵的特点,应加强树干管理,保持树干的光洁。
花卉养殖:苗木松枯梢病的发生与防治
我国随着华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区樟子松的人工引种和造林面积的逐年的扩大,樟子松病害的种类、面积也逐年增加,枯梢病便是其一。松枯梢病自70年代后期在东北地区的樟子松中发现后迅速蔓延危害。目前,该病在辽宁、黑龙江樟子松人工林栽培地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轻者影响树木的高生长,茎生长变慢,重者全株死亡,造成严重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论文重点就该病害的发生、症状、病原菌、寄主、侵染循环、流行因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松枯梢病的发生概况
松枯梢病寄主范围广,在不同国家的众多针叶树上可引起类型各异的多种症状,幼树和大树均可受害。该病可侵染松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崖柏属、雪松属、刺柏属、云杉属和黄杉属等8个属约60种。
早在1912年南非Fisher首次报道了Sphearopsissapinea是松枯梢病的一种病原菌。松枯梢病在美国主要危害人工林、防护林、苗圃苗木和作为圣诞树的一些针叶树。70年代松枯梢病在新西兰一些地区严重爆发危害。在澳大利亚,松枯梢病菌是夏季引起松树原木边材变色的最常见病原菌。国内,1980年梁子超和项存悌分别在广东省马尾松人工林中和黑龙江省樟子松人工林中首次发现了松枯梢病。
(二)症状
由于松枯梢病发病因素复杂,所以表现症状多样化。根据国内外有关松枯梢病的报道,其发病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1)顶芽枯死型(2)枯针型(3)枯梢型(4)丛枝型(5)枯萎型(干枯型)
(三)松枯梢病病原菌的研究
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的松色二孢菌(Pesm.)引起的。该菌由于个体发育阶段、寄主的不同部位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形态不稳定,因此出现了许多异名。因常在针叶上产生有色单孢,1984年以后许多学者常用Sphaeropsissapinea(Fr.)DykeetSut-ton。孢子萌发后产生隔膜,形成双胞。枝上和树皮上的常为双胞。
人工培养的孢子大于自然产生的,在散光和室内常温下或用枯针上黑光灯与日光灯交替培养2周即可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萌发需空气,埋在水中萌发数低,悬浮液中加入1%蔗糖或松针煮出汁,可提高萌发率。最适萌发温度为25℃,菌丝生长温度为28、PH6、24小时萌发率达97%。氮源以天冬酰胺最好,碳源以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最好。
(四)寄主
国外寄主有辐射松、欧洲黑松、欧洲赤松、美国黄松、冷杉、云杉等,国内寄主主要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樟子松、长白赤松、黑皮油松、杜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五)侵染循环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的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死针叶、病梢、病枝、病皮和球果上越冬,第二年为初侵染来源。种子是侵染来源尚未定论。病菌的分生孢子借雨水反溅、冲洗和风传播,能否以种子传播需研究证明。侵入门户有不同的意见,尚无定论。目前国内外对侵染循环方面的研究有以下不同意见:
沈伯葵等认为该菌只在病死的针叶、叶鞘和鳞片上产生分生孢子器越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器为初次侵染源的重要来源。Peterson认为当年的球果不能被侵染,夏季如果雨水充足,分生孢子将在二年生的球果上和松针上大量产生。
景耀对湿地松枯梢病的研究发现,病菌只能从伤口侵入。项存悌认为松枯梢病菌在樟子松健康嫩梢主要是从伤口侵入,无伤接种不能发病。吴小芹认为气孔可能是病菌侵入的重要途径。Brookhouser用荧光标记孢子的方法研究发现病菌孢子可在针叶表面萌发,从气孔侵入寄主。
沈伯葵认为孢子借雨水传播,在松树抽梢期如果有持续2小时以上的降雨,孢子将大量释放、传播、侵染。魏初奖研究认为分生孢子的形成、释放及病害的发生与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密切相关,种子不带菌。1988年英国学者研究表明,种子上的病原菌能够侵染无伤的种子和苗木。
(六)流行因素
该病是一种寄主主导病害,病菌具腐生性,广泛潜伏在寄主体上,只有生态环境恶化,树木生长衰退时病菌侵染引起枯梢病。1965年,美国Sin—clair最先提出多种因素致病理论,即认为衰退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Manion(1981)在《树木概念》中将Sinclair的理论加以整理和补充,提出一个林木“衰退病”的概念,认为衰退病的致病因素可分为3类。即诱发因素(气候不适、土壤水分失调、土壤不良和空气污染等)、激化因素(食叶害虫、霜害、干旱和机械损伤等)、促进因素(蛀干害虫、溃疡病菌、病毒等)。
衰退病是由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病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侵染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外的第三类病害。由于地区、时期和树种的不同,所发生的衰退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松枯梢病就是一种衰退病。
(七)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若能从发病的主导因素和诱导因素以及衰退病的概念去制定防治试验,将是可行的。由于松枯梢病是寄主主导性病害,因此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增强寄主的生长势。已报导的防治方法归纳为营林防治措施,其中包括幼林及时抚育和疏伐,伐除病树,适地适树造林、培育壮苗、精心栽植等,使林木生长健壮,使该病害没有发生或流行的条件;进行植物检疫,不使用带菌繁殖材料,不使病苗上山,及时清除病树病枝和转主寄主等以减少侵染来源;药剂防治主要有:6.55百菌清油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烟剂,代森铵,波尔多液喷雾,0.2%硼酸水喷雾。
花卉行业相关: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随着大棚蔬菜的发展,番茄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番茄叶霉病(Fulviafulva(Cooke)Ciferri)俗称“黑毛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流行速度快,常常在短期内暴发成灾。一般年份,叶霉病能引起番茄10%~25%的产量损失,在病害流行年份,损失可达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现将该病害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
1发病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部位是番茄的叶片,严重时也可以危害茎、花以及果实。在叶片发病的初期,叶片正面出现微黄色的斑点,随后斑点扩散成比较大的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其边缘不明显,叶的背面病斑之处显现初为白色、后为灰褐色或黑色霉层,湿度较小时霉层不是很明显;湿度较大时,叶片正反两面病斑处均可以长出黑色霉层。随着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病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随后逐渐向上蔓延,最终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1]。根据杨和连等对塑料大棚番茄叶霉病进行的系统调查,从2023~2023年,此病的危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时造成全棚叶片发黄,病株率达100%,大幅降低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给菜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
2发病规律
番茄叶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黄枝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皮内或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第2年产生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来源,以靠气流、灌溉水重复传播。病菌孢子落到叶片就会侵入并萌发,从植物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在侵染的第1周内会出现初期的发病症状,灰褐色霉层即为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接着分生孢子从气孔被释放到外界环境,造成病害的蔓延。
病害的流行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番茄叶霉菌菌落在5~28℃均可生长,超过30℃不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3℃;分生孢子在10~27℃均可产生,最适产孢温度为23℃;分生孢子在5~30℃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2~30℃[3]。在番茄整个生育期内,温度始终可以满足病害发展的需要,因为孢子的产生与萌发需要一定的湿度,所以湿度尤其是叶面湿度就成为该病发生与流行的另一重要因素。在一定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大于80%),发病越重,在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比较容易流行。因此,露地和棚栽番茄遇长期连续阴雨天气,由于光照不足,湿度大,病害容易发生且严重;另外在植株茂密、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发展更快。
3防治方法
对于具有流行性、间歇性和暴发性的番茄叶霉病,应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各种措施并举的综合防治措施。
3.1合理安排轮作病重的大棚和日光温室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
3.2选用抗病品种因为品种间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所以利用抗病品种防治叶霉病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常用抗病品种有中杂9号、双抗1号、双抗2号、加粉15号及辽粉杂系列等[4]。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目前应用的抗病品种多是单基因高抗品种,随着其推广应用,选择压力增加,使优势小种发生变化而导致抗性丧失。
3.3进行种子消毒种子要用52℃温水浸泡30分钟,以清除种内外的病原菌,再用清水漂洗几次,以清除初次水中和种表附着的病原体,再阴干播种。
3.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侧重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改善浇水方式,使用无滴膜,合理调控棚内相对湿度在85%以下,以减轻病害发生;改善田间环境,及时清理田园,尽早摘除病叶,用塑料袋盛装,再远离栽培点掩埋以减少菌源量,切忌在棚室内或田间及周边堆放。
3.5采用药剂防治常用的粉尘剂有5%加瑞农、5%百菌清、7%叶霉净、6.5%甲硫霉威、10%敌托等;常用的烟雾剂有45%百菌清;常用的可湿性粉剂有甲托、多菌灵、代森锌、斯克等;当然,还有一些生物农药如20%银泰EC等。粉尘法对病情控制较强,效果理想,省工省时。为了保证番茄品质,尽量选择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的药剂,而且注意各种药剂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花卉科普:枣树苗木冻害的发生与防治
新疆阿克苏地区红枣面积近几年迅速扩大,但随着2023冬季,2023出现寒冬,最低气温均超过零下23度,本地区红枣冻害面积较大,产生了较大损失。冻害是否发生取决于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树体储存养分的多少。树体木质化程度高即树体细胞壁的木质素含量高,树体抗逆性强,即抗冻能力强。树体储藏养分的多少即树体的充实度如何,树体充实度越高,树体的抗冻能力越强。在枣树的幼苗期,是它的整个发育期离抗冻能力最差的时期,此时期应早停水,停肥(在八月初)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其抗冻能力。幼树期不应过度追求产量,以养树为主。有部分枣农过量使用赤霉素,导致应该贮存于树体的养分用于挂果,使树势变弱,树体充实度降低,抗冻能力差,尤其以挂秋枣(黄皮枣)多的枣树表现较为明显,应减少枣农使用赤霉素的量,一年应控制在两次以下。
枣树已发生冻害的部位有两个:根茎和根系。根茎是枣树所有器官中进入休眠最晚,打破休眠最早的部位。在休眠期抗冻能力较强,打破休眠后抗冻能力差。此时期易受变湿产生的冻害,采取的技术措施有涂白,绑扎,埋土,打保暖墙。根系不进入休眠期,它的抗冻能力主要取决于木质化程度和充实体,提高它的抗冻能力的办法,主要有放冬灌水,通过放冬灌水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可以提高土壤的热容量,可以减少冻土层的深度。但不能带冰过冬。
花卉行业相关:银杏烂皮病的发生与防治
银杏(GinkgobilobaL.),为银杏科银杏属,生长较慢,寿命极长,具有抗污染、抗烟火、抗尘埃及抗有毒气体等功能。近年来,大型绿化工程(铁路、公路、水利等)逐渐将银杏列为首选树种。但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银杏烂皮病常导致银杏枯黄、落叶甚至死亡。笔者现根据生产实际,将银杏烂皮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发生症状
(1)干腐型。主干、大枝及枝干分叉是干腐型烂皮病的主要发生部位。受害初期,病部着生暗褐色水肿状病斑,树皮皮层组织腐烂变软,失水后干缩下陷,边缘黑褐色,有时龟裂。受害后期,病菌分生孢子器着生于病斑上,当外界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从病斑上挤出橘红色卷丝状分生孢子角,病部组织皮层呈现暗褐色,腐烂深度可达木质部且纤维细胞与木质部分离。如果外界条件适宜,病斑扩展速度很快,当病斑包围树干1周时,其上部枯死,树木生长顺畅,可提高其抗病性,促使病斑长出愈伤组织,病斑扩展受阻。
(2)枯梢型。枯梢型烂皮病主要发生在大树枝条或一至四年生幼树上,受害初期,病部呈现暗灰色,症状表现不是很明显,当病部迅速扩展绕枝干1周后,上部枯死,有很多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散生于枯枝上。
2发病规律
银杏烂皮病病菌为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次年春天,当湿度达60%~80%、温度达10.0~15.2℃时产生分生孢子,萌发后的孢子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组织,具有6~10d的潜育期。银杏烂皮病开始发病的时间一般为3月中下旬,发病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10月即停止发展。树皮含水量与银杏烂皮病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树皮含水量越低越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在枯死树木上该病菌可以存活很久。任何导致树木生长衰弱的因素均可导致银杏烂皮病的发生,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抑制、病虫危害、管理粗放。
3防治对策
3.1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
银杏烂皮病的感染只在树势衰弱的情况下发生,因此,应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银杏树活力,减轻病害的发生。银杏根盘大,树根深,不易浇透,建议浇水时打好水圈,施少量肥料,并用钢钎在根外(原种植穴边缘)凿80~100cm洞,以利于水分下渗。
3.2清除病残体,妥善处理树体伤口
彻底清除病株和有病枝条,对病枝应及时烧毁,也不要从圃外带入有病虫的树木及枝条。散落的杉木支撑上有小蠹虫,这类害虫也是病菌的传播者。及时清除树体表面的死亡组织,刮除因伤导致的大面积死皮,是避免病菌侵染发作的有效手段。对于伤口,可用三唑类杀菌剂和抗生素型杀菌剂进行处理,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对于大的剪锯口,务必使用油漆涂抹或用塑料布包扎。
3.3化学防治
(1)伤口消毒。刮除主干及枝条上的病斑,深度可达木质部,刮掉的树皮要带出园外烧毁,用0.1%HgCl2涂刷伤口,杀死病菌。刮皮后,用抗菌剂401400~500倍液+0.1%平平加涂刷伤口,或用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或10%碱水涂刷伤口。
(2)农药喷洒。采取“两喷两刷”的措施,使用苯醚甲环唑,可有效降低腐烂病的发生程度,如在银杏萌芽前或落叶后,全园喷洒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6—7月,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涂抹大干和大枝。如果发现腐烂病斑,应及时刮除,直至树皮出现黄绿色,后用5%己唑醇微乳剂300倍液涂抹。此外,可通过寡雄腐霉对致病真菌的寄生和抗生作用,抑制病菌的萌发和生长,从而达到对致病真菌的预防和治疗。
(3)树干涂白。进入秋、冬季后,在树干刷上涂白剂,利用石灰的白色反光作用,减少树干对太阳热能的吸收,缩小昼夜温差,起到保护皮层,防止日灼、冻害作用。
了解花卉行业:花木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粉病是世界性的植物病害,大部分花木均会感染此病,大棚植物发病更严重,轻则植株生长不良,丧失经济和观赏价值,重则全株死亡。
白粉病的种类很多,但各种白粉病在症状、危害、发病流行方式和防治方法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1症状特点
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2 发病规律
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气温回升时,病菌借气流或水珠飞溅传播。当气温在20~25℃,湿度较大时,侵入寄主体内,引起发病。因此,浇水过多,通风透光不良,会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
3 防治方法
在生产实践中,防治白粉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1选择发病轻或抗病的品种:不同品种的花木在抗白粉病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选择发病轻或是抗病性强的品种栽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3.2购苗要选无病植株: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染病株,杜绝病源。迸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插枝或根蘖作为无性繁殖材料。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传入新区。
3.3轮作:与非寄主花木轮作2~3年,以减少病源。
3.4加强培育管理:晚秋到次年早春越冬期间,彻底清洁苗圃,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染病枝叶,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不宜种植过密,棚室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及时排除田间和花盆积水,浇水不宜多,从盆边浇水,不使茎叶淋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3.5预防大棚内花木发病: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物,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严防病苗入室,棚内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以防交叉传染。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销毁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以防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
药剂防治:越冬期用石硫合剂稀释液喷涂枝干。瓜叶菊等易受药害的花卉不能施用,地面喷硫磺粉,一般每70平方米用25~30克,消灭越冬菌源。
生长期在发病前可喷保护剂,发病后宜喷内吸剂。根据发病症状、花木生长和气候情况及农药的特性,间隔5~20天施药一次,连施2~5次。一季花木,一种内吸剂只能施1~2次,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经常使用的保护剂有:50%硫悬浮剂500~800倍液、45%石硫合剂结晶3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70%代森锰锌400倍液。
内吸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75%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
抗菌素类有: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宝丽安)1000~1500倍液。
种植在大棚、温室等保护地内的花木、除了喷上述各种药剂外,还可施用烟剂和粉尘剂。种植前或结束后要进行空棚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木屑500克,均匀混合,分成10堆,用烧红的煤球或木炭点燃,不能用明火燃烧,关棚一昼夜。在熏蒸过程中要严防火灾。花木生长期熏烟易发生药害,应慎用。植物生长期在发病前每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剂25克或喷5%百菌清粉尘剂100克。
了解花卉:苹果腐烂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
1发生特点
苹果腐烂病为北方苹果园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常使树皮腐烂,造成枝干病疤累累,枝干残缺不全,甚至整株枯死。苹果腐烂病寄主主要有苹果、花红、海棠等苹果属植物。
发病初期,病部红褐色,略隆起,水渍状,组织松软,手按即下陷。病部常流出黄褐色汁液,病皮易剥离,腐烂皮层鲜红褐色,湿腐状,有酒精味。发病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变黑褐色下陷,其上产生黑色小颗粒,在天气潮湿时,涌出橘黄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这是苹果腐烂病最显著的病症特征。
2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苹果腐烂病是一种弱性寄生菌,只能从苹果树的伤口侵入。侵入后呈潜伏状态,当树体或其局部组织衰弱时,便会转变为致病状态。一般初冬及早春发病严重,晚春之后随着树体的旺盛生长发病转入低潮。因此,应增强树势,以防治苹果腐烂病。如增施肥料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肥;合理修剪控制大小年;适时排灌,防涝抗旱;秋季树体刷白防寒。加强病虫防治,以免削弱树势和大量虫咬伤口出现。
清理果园,减少病菌来源。清除枯死树,刮去粗翘死皮,结合冬剪剪去带病枝干、枯死枝、残桩等,并集中烧毁。
刮除病斑和涂药治疗。于初春、初夏2季反复检查枝干,发现病斑立即仔细刮除,并稍微超出病斑一点,刮后立即涂药治疗,防止病斑复发和促进伤口愈合。有效药剂有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腐必清原液2倍液。
药剂预防。在大发生果园,于花芽膨大期(3月底至4月初)和5月中旬,苹果腐烂病集中侵染时期,在大枝干上(粗度在3~4cm以上)涂刷50%富美砷可湿性粉剂50倍液,同时铲除树上的潜伏侵染点和初发病病斑,减少发病。
感谢您阅读“叁仟森林”的《花卉养殖:栎旋木柄天牛的发生与防治》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植物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3000sl.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殖花卉虫害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