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花卉行业

花卉相关知识:柑桔青霉病和绿霉病的特征及防治

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叁仟森林(3000sl.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相关知识:柑桔青霉病和绿霉病的特征及防治",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这两个病害发生过程和症状很相似。最初在果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病部果皮软腐,后扩展迅速,病部表皮易破裂,最后病斑表面先长出白色菌丝。绿霉病的白色菌丝环较宽,而青霉病的白色菌丝环较窄,并很快变为绿色霉层和青色霉层,这是两种病害最明显区别。在适宜发病的条件下,从开始发病到全果腐烂只需1一2星期。

[发病规律]

这两种病菌均可在各种有机物质上营腐生生活,并产生大量分生泡子散布在空气中,由气流传播,通过柑橘果实上伤口侵入,引起腐烂,以后在病部又产生大量分生抱子进行重复侵染。

青、绿霉病菌均为弱寄生菌,都必须通过各种伤口才能入侵。因此,在果实采收、装运、贮藏过程中,造成伤害的果实,就容易引发病害。Haohtm.cOM

贮运期的温、湿度与病害发生有密切关系。青霉病发病最低温度为3℃,最高为32℃,最适为18一26℃。

绿霉病以25一27℃为最适宜。因此,贮藏初期多发生青霉病,后期多发生绿霉病。相对湿度在95%一98%利于发病。因此,在雨后或重雾,露水未干时采收,病害发生会加重。此外,果实成熟程度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一般充分成熟的果实在贮运期发病轻,而未充分成熟的果实发病则重。

[防治方法]

(1)果实采收时一定要保证成熟度,并做到轻采、轻放,保证果实完好无损。要选择晴天采收,采收后的果实应堆放在阴凉通风处预贮46天,使果皮变软后再入库贮藏。

(2)药剂浸果处理。用50%多菌灵或苯来特2000倍液加2,4一D200毫克/升,或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加2,4一D200毫克/升的混合液浸果1一2分钟即可。也可用500毫克/升的抑霉唑加200毫克/升的2,4一D浸果,均有良好效果。(3)库房消毒。果实进库前,按每立方米用硫磺粉5一10克进行熏蒸,或用福尔马林40倍液,按每立方米30-50毫升进行喷雾。熏蒸、喷雾后密闭3-4天,然后打开通风,待药气散发后方可入库贮藏。

相关阅读

花卉行业相关:怎样防治月季灰霉病?


月季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去除发病花苞、花、枝条;坚持良好的过风透光条件,控制温、湿度;棚室掩盖选用无滴薄膜

(2)药剂防治:避免发病,喷施50.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发病后选用的药剂有60.0%多菌灵盐酸盐水溶性粉剂600到1500倍液,丙烯酸.香芹酚500到8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800到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到2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到13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5%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600到800倍液,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施佳乐(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25%咪鲜安(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乳油2000倍液。以上药剂隔10到15天喷1次,延续防治2到3次。

月季灰霉病的症状:主要损害花、叶片及嫩枝。末尾花瓣上呈现水渍状小斑或花瓣尖部、边缘变成褐色,火速裁减、萎蔫、腐化,末了整花褐变枯败。潮湿条件下可见灰绿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月季灰霉病的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有性态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fuckliana)。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春季条件合乎时借气流流传,从伤口或衰弱器官侵入。长江流域6到7月份梅旱季节及着花期易发病。

花卉行业相关: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随着大棚蔬菜的发展,番茄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番茄叶霉病(Fulviafulva(Cooke)Ciferri)俗称“黑毛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流行速度快,常常在短期内暴发成灾。一般年份,叶霉病能引起番茄10%~25%的产量损失,在病害流行年份,损失可达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现将该病害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

1发病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部位是番茄的叶片,严重时也可以危害茎、花以及果实。在叶片发病的初期,叶片正面出现微黄色的斑点,随后斑点扩散成比较大的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其边缘不明显,叶的背面病斑之处显现初为白色、后为灰褐色或黑色霉层,湿度较小时霉层不是很明显;湿度较大时,叶片正反两面病斑处均可以长出黑色霉层。随着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病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随后逐渐向上蔓延,最终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1]。根据杨和连等对塑料大棚番茄叶霉病进行的系统调查,从2023~2023年,此病的危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时造成全棚叶片发黄,病株率达100%,大幅降低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给菜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

2发病规律

番茄叶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黄枝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皮内或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第2年产生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来源,以靠气流、灌溉水重复传播。病菌孢子落到叶片就会侵入并萌发,从植物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在侵染的第1周内会出现初期的发病症状,灰褐色霉层即为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接着分生孢子从气孔被释放到外界环境,造成病害的蔓延。

病害的流行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番茄叶霉菌菌落在5~28℃均可生长,超过30℃不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3℃;分生孢子在10~27℃均可产生,最适产孢温度为23℃;分生孢子在5~30℃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2~30℃[3]。在番茄整个生育期内,温度始终可以满足病害发展的需要,因为孢子的产生与萌发需要一定的湿度,所以湿度尤其是叶面湿度就成为该病发生与流行的另一重要因素。在一定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大于80%),发病越重,在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比较容易流行。因此,露地和棚栽番茄遇长期连续阴雨天气,由于光照不足,湿度大,病害容易发生且严重;另外在植株茂密、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发展更快。

3防治方法

对于具有流行性、间歇性和暴发性的番茄叶霉病,应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各种措施并举的综合防治措施。

3.1合理安排轮作病重的大棚和日光温室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

3.2选用抗病品种因为品种间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所以利用抗病品种防治叶霉病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常用抗病品种有中杂9号、双抗1号、双抗2号、加粉15号及辽粉杂系列等[4]。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目前应用的抗病品种多是单基因高抗品种,随着其推广应用,选择压力增加,使优势小种发生变化而导致抗性丧失。

3.3进行种子消毒种子要用52℃温水浸泡30分钟,以清除种内外的病原菌,再用清水漂洗几次,以清除初次水中和种表附着的病原体,再阴干播种。

3.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侧重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改善浇水方式,使用无滴膜,合理调控棚内相对湿度在85%以下,以减轻病害发生;改善田间环境,及时清理田园,尽早摘除病叶,用塑料袋盛装,再远离栽培点掩埋以减少菌源量,切忌在棚室内或田间及周边堆放。

3.5采用药剂防治常用的粉尘剂有5%加瑞农、5%百菌清、7%叶霉净、6.5%甲硫霉威、10%敌托等;常用的烟雾剂有45%百菌清;常用的可湿性粉剂有甲托、多菌灵、代森锌、斯克等;当然,还有一些生物农药如20%银泰EC等。粉尘法对病情控制较强,效果理想,省工省时。为了保证番茄品质,尽量选择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的药剂,而且注意各种药剂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花卉相关知识:枇杷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枇杷叶污病。多发生在叶背,发病初期为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后期长出烟状的霉状物,最后全叶呈煤烟状。常在多雨或风暴后发病严重。

首先要增强树势,多施磷、钾肥,并及时清除田间病叶,减少病源菌。发病初期及新梢帛发期,可喷洒6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连续喷药2—3次。

主要为害果实,贮藏过程中如湿度大则发生严重。此病初期侵染果实,病斑浅褐色小圆点,水渍状,后期逐渐变椭圆形,深褐色,病斑凹陷,上长密生淡红色小点,后变小黑点,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直至腐烂。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果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孢子,靠风雨传播。果实成熟期遇高温多雨则为害严重。

防治橼杷炭病应加强栽培管理,在冬季修剪是摘除病果,并集中烧毁。发病安期喷洒1∶1∶200倍波尔多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次以上。

枇杷叶斑病,该病表现三种类型:1、灰斑病

在叶片上发病,初期病斑淡褐色,圆形,后变灰白色,病健部分界明显,有较狭窄的黑褐色环带,中央灰白色至灰黄色。果实受害后出现明显凹陷的圆形紫褐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侵害叶片的病斑有急性型和缓慢型两类,急性型常引起叶片焦枯,落叶。

侵害枝干的闰斑与枝干病相似,有流胶型和干枯型两类。灰斑病还能为害果实。

2、角斑病

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出现小褐点,多呈多角形,周围有黄色晕环。病斑以叶脉为界,多愈合成大病斑,上长黑色灰状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斑点病

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出现赤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形成中央灰黄色,外缘赤褐色的圆形病斑,后期病斑上长出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有时排列成轮枝状,多数愈合成不规则形。

以上三种叶部病害全年都有发生。病菌在被害叶片上越冬,次年春季借风雨传播侵染。

角斑病和灰斑病在干旱条件下发病严重,斑点病在多雨季节发病流行。开沟排水,夏季抗旱等栽培管理工作,在发病初期喷洒1∶1∶200倍波尔多液或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连续喷药2—3次。

花卉行业相关:桂花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桂花为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是庭园绿化、公路绿化、住宅小区绿化的优美树种。桂花的用途广泛,一是用于园林绿化。终年常绿,枝繁叶茂,花开之时,芳香四溢,有“独占三秋压群芳”之美誉,在园林中可孤植、对植或丛植,常与建筑、山石相配,广泛用于各种公园、绿地、桂花专类园及盆景盆栽、插花等。二是食用。桂花营养丰富,故被广泛应用于菜肴食品方面,如桂花鱼骨、桂花里脊、桂花鸭肉茄子饼、桂花年糕、桂花粥、桂花酒等。三是药用。桂花具有散寒、破结、化痰、生津等作用,可治痰饮喘咳肠风血痢、牙痛。桂花露是疏肝理气、醒脾开胃的上等饮料。桂花精油不仅有抗菌消炎作用,而且还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桂花果实有益肾温散寒之功能,其根须能治筋骨疼痛、风湿麻木等症。现将桂花的品种特性及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1桂花的品种

桂花品种较多:目前品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变种及常见栽培种。变种品种可分为银桂、金桂、丹桂及四季桂四大品种。常见的栽培品种有波叶金桂、朱砂丹桂、硬叶丹桂、早银桂、杭州黄、四季桂、佛顶珠、日香桂等。

(1)波叶金桂。叶椭圆形,边缘波状起伏,秋季可开花2~3次,着花紧密,有浓香,花冠金黄色,花瓣椭圆形。

(2)朱砂丹桂。叶卵状椭圆形,坚挺金缘,秋季开花2次,花淡香,花冠深红色,花瓣圆形。

(3)硬叶丹桂。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或1/3或2/3有锯齿,边缘波状花淡香,花冠橙黄色。

(4)早银桂。叶椭圆形、全缘、边缘平直,花期较早,一年可开花3~4次,花浓香,花冠淡黄色,花瓣圆形。

(5)杭州黄。叶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或1/2以上有锯齿,边缘波状起伏,秋季开花3~4次,着花紧密,有浓香,花冠金黄色,花瓣倒卵状椭圆形。

(6)四季桂。叶二型,春叶大而宽园、宽卵状椭圆形;秋叶较小,椭圆形、全缘、先端偶尔有齿,边缘微波曲。四季开花,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淡香,花冠黄白色,花瓣椭圆形。

(7)佛顶珠。灌木,叶波斜形或椭圆状波形,叶面明显呈“ⅴ”形,内折深墨绿色,叶缘基部以上或1/3以上有粗齿,总梗发达,花黄白色,有微香,花瓣倒卵形。

(8)日香桂。灌木或小乔木,叶倒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全缘或1/3或2/3以上均有锯齿,深绿色。花序有总梗,花近白色或淡黄色,有微香,花期9月至翌年4月。

2桂花的特征特性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属。别名木犀梫木、八月桂,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15m,树冠浑圆。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叶对生、椭圆形、卵形至披斜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1]。花簇生叶腋,聚伞花序、花小、黄白色、具芳香。通常可连续开花2~3次,前后相隔15d左右。核果椭圆形,熟时紫黑色[2]。花期9—10月,果实成熟期为翌年4—5月。产于我国西南部,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北等省、自治区均有野生。此外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3]。桂花树喜光,幼苗期要求遮阳,喜温暖和通风良好的环境,较耐寒。适生于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壤土,忌碱性土和水湿环境。生长速度中等,萌芽性强。实生苗开花迟,用成熟母树的枝条嫁接或扦插育苗能提前开花。

3桂花的主要繁殖技术

桂花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有扦插、嫁接、压条或分株繁殖等方法[4]。现简单介绍扦插与嫁接繁殖。

3.1扦插

桂花主要用枝插与芽插。扦插于6月用半木质化枝条,剪成长8~10cm并带有2片枝叶的插穗,让其吸足水后进行扦插,约2个月生根。具体方法:一般分为枝插、芽插、叶插和根插,但以枝插最为普遍。一是枝插。桂花一般常用嫩枝扦插,又称生长期扦插,利用当年生嫩枝或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长度以2~3节8~10cm长为宜,带踵或齐节剪取,上部留2枚叶片,然后将插穗的1/3~1/2插入基质中,插后进行遮阳、保湿、通风、换气等管理,2个月左右即能生根发芽长叶。日后继续进行浇水追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二是芽接。一般在扦插材料不够的情况下进行。可剪取枝条上较成熟部分的芽,带叶片,留一段长约2cm的枝条作为插穗,将枝条和芽插入土中,叶片露出土面。如桂花可采用1节半木质化嫩枝对劈进行单芽扦插。

3.2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以春季最佳,可用桂花实生苗、女贞或水蜡等作砧木,以腹接成活率高。以春秋季移植为宜,大苗需带土球,施足基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段,切忌冬季移植。嫁接的种类以接穗区分,可分为枝接和芽接,枝接可分为硬枝接和嫩枝接。按砧木和接穗的切削和结合方法可分为切接、劈接、靠接、芽接、腹接等。按嫁接的时期可分为生长期嫁接和休眠期嫁接。一般枝接可在春季芽萌动前2~3周,即3月上中旬进行。也可在10月中旬至12月初进行,嫁接后使接穗和砧木先愈合,到翌年接穗发芽抽枝。对于靠接和嫩枝接,

宜选择在5—6月进行。芽接一般选择在7—8月进行。实践证明嫁接方法中以腹接成活率最高,腹接又称根际接,是一种不截砧木树冠的枝接法,其具体操作为先将接穗剪成小段,然后斜削1刀(长2cm左右),反面削成小斜面,削法与切接相同,选好砧木经起掘修剪后,在根际茎干平直光滑处斜切1刀,深及木质部,以适合接穗插入为宜,将接穗插入砧木,对准形成层,迅速将结合部位用塑料带扎紧,套袋后重新种植。

花卉相关知识:鹤望兰的常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1环境要求

温度:鹤望兰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28℃,冬季夜间温度10℃左右为佳。鹤望兰在温度降到0℃时,容易受冻害。夏季温度过高,对生长不利,超过30℃时就要想办法降温了。

湿度:鹤望兰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要经常向叶面喷水喷雾。在夏季的时候更要加强喷水喷雾的频率,如此可以在增加湿度的同时降低温度。

光照:鹤望兰喜欢光照充足的养护环境,但是又怕强光直射。因此,在盛夏和初秋都应当注意遮荫。

2操作

在鹤望兰的管理中,要注意对感病和焦枯的叶片进行及时修剪。在居家环境中要繁殖植株可使用分株的方法:一般在4~5月进行,选取茂盛、分蘖多的植株,从根茎的空隙处用利刀切断连接处,伤口涂上草木灰,置荫处稍晾1~2小时后种植,以防伤口腐烂。分株后每个分株需保留2~3个分蘖,每1分蘖上至少保留2条须根,同时修去部分老叶。分株后即可移植。

3肥水管理

鹤望兰的肥水管理非常重要,因为它怕旱又忌涝,浇水必须见基质表面泛白才浇,使用的基质排水透气性要好。在生长期使用肥料应以氮肥和磷肥为主,而在花期应以磷钾肥为主。鹤望兰一般自9月至翌年5月开花不断,尤其4~5月和9~10月为开花盛期,此期间可使用型号为15-20-25的速溶性肥料1500~2000倍液,而其它时段可使用型号为20-10-20的速溶性肥料2000~2500倍液,每半个月可喷施一次30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

4病虫害防治

鹤望兰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赤锈病和灰霉病,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立枯病,虫害有二化螟、金龟子、介壳虫等。平时的日常管理要注意将植株放置在通风环境好的地

花卉相关知识:葡萄炭疽病症状及防治


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葡萄各产区都有分布。以长江流域以南、黄河故道地区发病严重,造成果实大量腐烂,对产量影响很大。此病除危害葡萄外,还能侵害苹果、梨等多种果树。

一、葡萄炭疽病症状

一般只发生在着色或近成熟的果实上,也能侵染幼果、蔓、叶和卷须等。着色后的果实发病,初在果面产生针头大褐色圆形的小斑点,从后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在表面逐渐长出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当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粉红色粘质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发病严重时,病斑可以扩展到半个或整个果面,果粒软腐,易脱落,或逐渐干缩成僵果。有些品种幼果表面不产生明显症状,病菌只是潜伏着,至穗粒将要成熟时才呈现网状褐色的不规则病斑,无明显边缘,但到后来感病果粒也干枯而失去食用价值。果梗及穗轴发病,产生暗褐色长圆形凹陷的病斑,影响果穗生长,严重时能使病部以上果穗干枯脱落。叶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叶斑数量少但较大,具明显的同心轮纹,亦轮生小黑点。

二、葡萄炭疽病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很密切,病菌产生孢子需要一定的温度和雨量。孢子产生最适温度为28—30℃,在上述温度下经24h即出现孢子堆;15℃以下也可产生孢子,但所需时间较长。至于产生孢子时的雨量,以沾湿病组织为度。在黄河故道地区大约5。6月开始,每逢一场雨,几天后就会发生一批炭疽病。天气干旱则发展很慢。葡萄成熟期高温多雨常导致病害的流行。品种与发病也有关系。一般果皮薄的品种发病较重,早熟品种可避病,而晚熟品种往往发病较严重。感病较重的品种有吉姆沙、季米亚特、无核白、牛奶、亚力山大、鸡心、保尔加尔、葡萄园皇后、沙巴珍珠、黑罕、玫瑰香和龙眼等;感病较轻的品种有黑虎香、意大利、加里酿、烟台紫、密紫、巴柯、小红玫瑰、巴米特、水晶等;抗病的品种有尼加拉、白香蕉、巨峰和刺葡萄等。此外,果园排水不良、架式过低、蔓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环境条件都利于葡萄炭疽病的发生。

三、葡萄炭疽病防治

(一)搞好清园工作,结合修剪清除留在植株上的副梢、穗梗、僵果和卷须等,并把落于地面的果穗、残蔓和枯叶等彻底清除,集中烧毁。

(二)加强栽培管理,生长期要及时摘心、绑蔓,同时及时摘除副梢,防止树冠过于郁闭。注意合理施肥,氮磷钾三要素应适当配合,但要增施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雨后要搞好果园的排水工作,防止园内积水。

(三)果实套袋,在幼果期,对一些高度感病品种或严重发病的地区,可采用套袋方法防病。

(四)喷药保护,在葡萄萌动前喷布1次40%福美砷100倍液或300倍五氯酚钠加石硫合剂,以铲除枝蔓上越冬的病菌。葡萄生长期喷药,以在园中初次出现孢子时,即3~5d内开始喷第1次药,以后每隔15d左右喷1次,连续喷3~5次。常用的药剂有:50%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25%炭特灵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井冈霉素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能有效地控制该病发生。

花卉相关知识:松毛虫的防治技术


松毛虫的防治技术防治策略与思路:松毛虫是常年可发生的害虫,而在部分地方也可为偶发性的;发生范围一般由小面积扩散到大面积;松毛虫危害松树的虫态为幼虫期,世代明显,虫态较整齐;天敌种类多、控制能力强。治理松毛虫首先考虑保护天敌达到自然持续控制虫灾,其次考虑防治效果,第三考虑防治方法要方便;在需要使用药物防治时首选能引起致死松毛虫的流行病的生物制剂或选择性强的胃毒剂;触杀性的化学药剂虽也奏效,但对天敌杀伤力大,只能有限度地在小面积、高虫口或虫源地使用,不宜大面积采用。忌在被松毛虫吃光的林中、松毛虫处于衰退期使用化学农药。最佳防治时机是防治越冬代(历时长、幼虫发育缓慢);选择幼虫低龄(抵抗力弱、未造成大的危害)期防治。适用的防治药物有:灭幼脲Ⅲ号、白僵菌、苏云金杆菌与阿维菌素复合剂、多角体病毒等。

1.营林技术措施.

(1)营造混交林,提高森林对虫害的自控功能在常灾区的宜林荒山,遵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对常灾区的疏残林,保护利用原有地被物,补植阔叶树种。可选用栎类、栗类等壳斗科和豆科植物,以及木荷、木莲、木楠、樟、桉、檫、枫香、紫穗槐、杨梅、相思树等。混交方式,采用株间、带状、块状均可。林间要合理密植,以形成适宜的林分郁闭度,创造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建立自控能力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2)封山护林,优化天敌生存的环境对林木稀疏、下木较多的成片林地,实施封山护林措施,禁止采伐放牧,并培育阔叶树种,逐步改变林分结构,保护冠下植被,丰富森林生物群落;对郁闭度较大的松林,加强松林抚育管理,适时抚育间伐,保护阔叶树及其它植被,增植蜜源植物如山矾花、自栎花。对现有纯林、残林和疏林应保护林下阔叶树或适时补植速生阔叶树种,逐步诱导、改造为混交林。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

2.生物防治措施

(1)白僵菌防治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可在11月中、下旬或2~4月份放菌,防治越冬代其它时间不适宜使用白僵菌防治。施菌量每公顷22.5万~75.0万亿孢子。施用方法:采用航空或地面喷粉剂(50亿/g)或低容量喷雾、超低容量喷雾(高孢油剂、乳剂);地面人工放粉炮。预防性措施亦可采用人工敲粉袋、放带菌活虫等方法。利用白僵菌对松毛虫的传染致病作用,在虫口密度低时作为预防措施或在松毛虫处于衰退期使用,可增加松毛虫的死亡,但残存的松毛虫仍可能繁殖,因此施过白僵菌的林地在下世代仍有再次发生的可能,尤其是在松毛虫增殖期。

(2)苏云金杆菌(Bt)防治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松毛虫,一般防治3~4龄幼虫。施药林分适宜温度为20~32*(3。施菌量每公顷600万~1200万国际单位(IU)。多雨季节不适宜使用。目前商品药剂有“绿得宝”,该药由苏云金杆菌与阿维菌素复配而成,其中阿维菌素是一种生物制剂,对昆虫具有较为广谱的触杀作用。其具有见效快、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在虫口密度大时起到快速抑制作用,一般24小时后死亡率达90%以上,不污染环境。施用方法:喷粉、地面常规或低容量喷雾、飞机低容量喷雾。“绿得宝”用药量600mI。/hm2,以1:50~75倍药液喷雾,或用粉剂6009/hm2配成lkg药粉喷撒。

(3)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防治收集经人工施放病毒致死的松毛虫,提取多角体病毒,制成50%中性甘油悬浮剂(含量30亿PIB/g,广东茂名林业科学研究所生产)、油乳剂、病毒液或粉剂。使用时还可在病毒液中加入0.06%的硫酸铜或0.1亿孢子/mL的白僵菌作为诱发剂,提高杀虫率。每公顷用悬浮剂(450亿/g)药量49.5~759/hm2(含1500亿~2250亿病毒晶体)。施用方法:采用飞机或地面低容量喷雾、超低容量喷雾或喷粉作业。采用病毒防治松毛虫见效稍慢,喷药7~15天后,观察其进食情况,感染了松毛虫的不进食或少进食;用剪刀在幼虫背上中肠位置剪开观察,发现中肠为黄白色或白色即是多角体病毒中毒,正常的松毛虫是青色或绿色。发病致死的松毛虫,虫体缩短,形成头大体小的不正常病态,尾部常带有黄白色粪粒,病死虫体壁不易破裂,死虫常在喷药后15天前后开始出现。死虫的数量和速度与用药量、气候条件、松林环境等因素有关。死虫的出现是缓慢的,一般无明显的高峰期。控制效能观察:使用过多角体病毒的林地,于下代幼虫期或第2年,多角体病毒在林间仍有作用,可观察死虫症状或剪开中肠观察,统计其感病率。

(4)招引益鸟治虫在虫口密度较低、林龄较大的林分,可设置人工巢箱招引益鸟。布巢时间、数量、巢箱类型根据招引的鸟类而定。

(5)释放赤眼蜂繁育优良蜂种,在松毛虫产卵始盛期,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分阶段林间施放,每公顷45万一150万头。亦可使赤眼蜂同时携带病毒,提高防治效果。

3.人工(物理)防治可采用人工摘除卵块或使用黑光灯诱集成虫的方法降低下一代松毛虫虫口密度。

4.植物杀虫剂防治采用1.2%烟参碱喷烟防治幼虫,烟参碱与柴油的比例为1:20,使用药量为61。/hm2。5.仿生药剂防治采用灭幼脲、杀蛉脲等进行航空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地面背负机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重点防治小龄幼虫。在松树被害严重、生长势弱的林地,可混合少量尿素(约每公顷7509)一并喷旋。(1)林间应用的最佳用药量及配比

①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地面喷药在不同龄期的松毛虫幼虫,用药量有所不同。1~3龄幼虫,用药量为150mL/hm2;3~4龄幼虫,用药量为300mL/hm2;5~6龄幼虫,用药量为450mL/hm2。飞机喷药用量为450mL/hm2。应用时,加入901增效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②25%灭幼脲Ⅲ号粉剂:地面喷撒用药量为450~6009/hm2。

③16%灭幼脲Ⅲ号增效型粉剂:地面喷撒用药量为150~3009/hm2。

④25%灭幼脲Ⅲ号油胶悬剂:林间喷洒用药量为225~300mL/hm2。

(2)使用时机和方法

①灭幼脲Ⅲ号胶悬剂:虫口密度高时,在4龄前喷药;虫口密度低时在5~6龄幼虫以前喷药。根据单位面积的用药量和喷洒量,将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和水充分混合均匀,即可施用。地面喷洒可采用背负式喷雾机进行常量或低容量(细雾滴)喷雾。方法是:采用低量喷洒,喷洒量9~13.5kg/hm2。常量喷雾75~225kg/hm2。飞机喷雾采用运五型飞机进行,低容量喷雾。喷幅50m,地面流动信号旗导航、低容量喷雾每架次装载药液1000kg,药液中DtL,k.10kg尿素和2kg901增效剂,每架次作业面积66.7hm2;超低量喷雾每架次装载药液800kg,药液中加入20kg尿素或2kg901增效剂,采用转笼式喷头喷洒,每架次作业面积200~266.6hm2。

②灭幼脲Ⅲ号粉剂:在早晚有露水或雨后使用;防治高虫口、大虫龄时宜使用增长率效型粉剂。先按防治面积和单位用药量称取粉剂,再按15kg/hm2喷撤量加入滑石粉,混合施用。使用背负式机动喷粉喷雾机喷撒,喷撒量为15kg/hm2。

③灭幼脲Ⅲ号油胶悬剂:利用0号柴油作稀释剂,实行超低容量喷雾,地面喷洒量为9~4.5L/hm2,飞机喷洒量为4.5L/hm2。采用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见效稍慢,喷药7~15天后,观察其进食情况,受药后的松毛虫不进食或少进食;用剪刀在幼虫背上中肠位置剪开观察,发现中肠为褐色或血红色即是灭幼脲Ⅲ号中毒,正常的松毛虫是青色或绿色。受药致死的松毛虫,虫体有不能蜕皮或已蜕了部分皮的现象,部分虫体倒吊在枝条或针叶上,死虫常在喷药后5~10天前后开始出现。死虫的数量和速度与用药量、气候条件、松林环境等因素有关。死虫的出现虽缓慢,但有明显的高峰期。7控制效能观察:使用过灭幼脲Ⅲ号的林地,于下代或数代,灭幼脲Ⅲ号在林间仍有作用,可观察死虫症状或剪开中肠观察,统计其感病率。

6.化学药剂防治在松毛虫大发生初期及小面积虫源地,为迅速压低虫El,可选择使用除虫菊酯类药剂,进行低容量喷雾灭虫。

7.自然防治法在虫口密度大、松叶被害率达70%以上,但天敌寄生率高、虫情处于下降趋势时,或安全区偶然发生松毛虫小面积发生时,不必进行药物防治,让松毛虫种群自然消长。

8.松毛虫的防治质量及防治效果要求为保证防治质量,必须掌握最适的防治时间,注意防治作业天气;合理调节药液(粉)浓度及喷洒(撒)量,确保作业均匀度,防止出现漏喷漏防。防治后要做好效果检查及评估,一般要求生物防治的有效防治面积和杀虫效果均达到80%以上;仿生物及化学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

花卉行业相关:榆树的形态特征及繁殖育苗技术


1榆树的形态特征

榆树一般比较高大,树干可高达25米,胸径1米,在干瘠之地长成灌木状;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小枝无毛或有毛,淡黄灰色、淡褐灰色或灰色,稀淡褐黄色或黄色,有散生皮孔,无膨大的木栓层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圆形,芽鳞背面无毛,内层芽鳞的边缘具白色长柔毛。叶椭圆状卵形、长卵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偏斜或近对称,一侧楔形至圆,另一侧圆至半心脏形,叶面平滑无毛,叶背幼时有短柔毛,后变无毛或部分脉腋有簇生毛,边缘具重锯齿或单锯齿,侧脉每边9~16条,叶柄长4~10毫米,通常仅上面有短柔毛。花先叶开放,在去年生枝的叶腋成簇生状。翅果近圆形,稀倒卵状圆形,长1.2~2厘米,除顶端缺口柱头面被毛外,余处无毛,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部,上端不接近或接近缺口,成熟前后其色与果翅相同,初淡绿色,后白黄色,宿存花被无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朝鲜、前苏联、蒙古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000~2500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岗等处。长江下游各省有栽培。也为华北及淮北平原农村绿化常用的树木。栽在房前屋后,庭园内,也用于工厂绿化,近几年在绿化造林很少用榆树,自然种质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数量锐减。花浅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较花被为短,长1~2毫米,被(或稀无)短柔毛。花果期3~6月。

2榆树的分布

榆树一般分布在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该区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由于榆树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落叶树种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子,叶子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的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3榆树的用途

3.1提供优质木材

中国树种很多,因此各地区的木材树种亦各异。在木材分类上,榆树属于阔叶树材。具有种植广泛,材质坚硬,纹理通直,花纹美观的特点。通常木段径级较大,适于刨印和旋切加工。常见的包括柞木、水曲柳、香樟、檫木及各种桦木、楠木和杨木等。

3.2用于园林绿化

在园林造景中的植物应用是园林绿化的基础材料和主题,在城市园林绿地中,树木是三维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可限定于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并赋于某种含义,同时也美化了建筑的自身,利用不同树型,采取孤植,小规模丛植或大量带状种植等不同方式限定各个空间,提供自然的景观景点,可消除建筑物硬线条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榆树在园林绿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用途非常广泛,可用作行道树、庭阴树、观叶、观花、观果树及工矿企业绿化树种等。由于榆树具有明显的季相特点。因此一方面可以利用树木外型、结构和色彩的丰富多变将植物作有意识的配置;另一方面,落叶树种的叶色常因季节的不同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在园林造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常见榆树种类及其繁殖技本

榆树抗性强、特别是其抗旱、抗寒、耐瘠薄的特性,使之能在河滩生长成材。为适地植树造林,增加树种的多样性,满足社会的多种需求,常见的榆树主要有四种:倒榆,又名垂枝榆,是白榆的一个栽培变种;龙爪榆,是白榆的一个栽培变种;圆冠榆,原产苏联中亚的绿州中,新疆最早引种;榔榆,又名豺皮榆,这几种榆树多用于城市绿化,除榔榆可于秋采种育苗外其他采用高干嫁接繁殖为性。

4.1砧木选择

选择生长旺盛,茎十端直的2~3年生白榆幼树做砧木为最佳。

4.2接穗选择

接穗最好是在嫁接时,选择树冠中上部发育充实,直径0.2~0.3厘米的一年生幼枝作接穗成活率最高。

4.3嫁接技术

于3月中旬芽萌动时,在砧木2米左右的光滑处剪断,接穗长5厘米左右,每穗保留2~3个饱满芽,穗下端削一马耳形,面长2.5厘米,面深不起穗粗的二分之一,在削面背下一偏契形即成。将削好的接穗垂直插入皮层和木质部之间,随即用塑料布带包扎严紧即妥。

4.4抚育管理

待成活后即可解几,并注意除萌修剪,其他管理与育苗一样,一年冠幅可达1~2米,冬季或翌春即可移植到预定的地方去,以供观赏。

花卉相关知识:桃树主要的虫害防治


①桃缩叶液:为害桃的严重病害的防治方法:发芽前用50°Be石硫合剂喷洒,刚萌芽和展叶1cm时喷0.3°Be石硫合剂,隔7天再喷1次;人工摘除病叶、病枝,集中烧毁;

②桃褐腐病:为桃果实的严重病害,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传播较快。防治方法:彻底清除病源,采果时必须同时摘除树上僵果、病果和清除地面落果;春季萌芽前喷4~5°Be石硫合剂,谢花后10天左右喷0.3°Be石硫合剂;果实套袋必须在第2次生理落果后立即进行,抢在桃蛀螟蛀入危害前完成;

③桃流胶病:是桃树普遍发生的危害,尤其是在高温地区,晴雨不均和人畜害虫造成的伤口及树势衰弱情况下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减少伤口,注意排水工作;刮除病胶体,用0.1%汞水或石硫合剂渣等,涂刷病部伤口加以保护,促使伤口愈合;

④桃蛀螟:为桃的主要害虫,还危害李、杏、梅、苹果、梨、石榴等果实。防治方法:清除越冬害虫寄生载体,如玉米杆等;产卵期喷50%杀螟松1000倍液或喷杀螟杆菌和毒虫菌1000倍液;5月中旬进行套袋;危害季节在桃园内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或挂糖醋液灌诱杀成虫。

了解花卉行业:玫瑰的灰霉病怎样治?


一、灰霉病由真菌引起,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有性态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fuckliana)。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春天条件适宜时借气流传播,从伤口或衰弱器官侵入。长江流域6~7月份梅雨季节及开花期易发病。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花、叶片及嫩枝。开始花瓣上出现水渍状小斑或花瓣尖部、边缘变成褐色,迅速扩展、萎蔫、腐烂,最后整花褐变枯萎。潮湿条件下可见灰绿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预防发病,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发病后选用的药剂有60%多菌灵盐酸盐水溶性粉剂600~1500倍液,丙烯酸.香芹酚500~8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800~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3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5%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施佳乐(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25%咪鲜安(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乳油2000倍液。以上药剂隔10~15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2)园艺防治:去除发病花苞、花、枝条;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控制温、湿度;棚室覆盖选用无滴薄膜

花卉行业《花卉相关知识:柑桔青霉病和绿霉病的特征及防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叁仟森林”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3000sl.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青虫的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叁仟森林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ntact Us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咨询:13530896683

QQ咨询:2404575426

工作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