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花卉行业

花卉养殖:巴东独活标准化栽培技术

花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草本植物,它们每个品种有每个品种独特的美丽。它们就像一个一个小精灵一样,让您喜爱它们。下面是叁仟森林小编特为您推荐"花卉养殖:巴东独活标准化栽培技术",请您翻阅!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归的根茎。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等。巴东独活因有特异香气,根头部膨大,故又称香独活、肉猪活。故载“独活以巴东为正宗”。具有较高的医药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生长习性

生长适宜温和气候,喜阳光充足,要求土壤肥沃、深厚,以砂质土壤为好,在海拔1200m以上的山区种植。

二、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层、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在栽种前深翻,并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kg,整细耙平,作成宽2m,高20cm的高畦,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

(二)繁殖方法

独活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利用种子繁殖,种子繁殖可用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大面积生产以育移栽为好。

1.采种

9~10月,选择健壮植株上的果实,待充实饱满时,采回晒干或晾干,抖出种子,簸弃杂种,置于干燥处贮藏备用。

2.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50℃~55℃温水浸泡12h,捞种摊于盆内或放在纱布袋中,置温暖处催芽,每天浇水1~2遍,待芽萌动时,即可播种在备好的苗床上进行育苗,播种移栽时间可进行春播或秋播,秋播育苗开春后就可移栽,移栽行距40cm,株距20~25cm,每亩密度7000~8000株。

三、田间管理

(一)中耕除草

田间进行除草2~3次,做到田间无杂草。返青活棵后进行中耕锄草,表层松土,切勿伤根,当植株高35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当植株高50cm至80cm时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二)追肥

当亩高10cm左右结合中耕于株旁开穴,每亩施入人粪尿500~750kg,苗高30cm时,再施入人粪尿1000kg。

(三)培土

培土可以固定植株,防治倒伏,增加产量,一般在6月下旬结合中耕施肥进行。

(四)排灌水

种苗移栽后要及时灌水湿润畦土。生长期要经常保持田间土壤湿润,干旱时要及时灌溉。每次大雨后要及时松土,并注意疏沟排水,防止低洼处积水引起烂根。

(五)留种

除留种用的植株抽出的花应及时早除去,以免耗费养分,影响根的生长,当年播种不结籽的独活,留种地须到来年结籽,栽培第二年的9月下旬,种子陆续成熟,逐渐采下干脱粒。

四、病虫害防治

(一)根腐病

5月开始发病,7~9月发病较重,发病时叶片枯黄,植株变小,根部逐步变黑腐烂。

防治方法:发病时拔除病株,并用2%石灰水浇灌病区,发病初期亩用立枯净100g对水50kg喷雾。每7d喷1次,连续3~4次。

(二)蚜虫

夏秋季危害幼嫩叶、花茎、影响植株生长,开花结籽。

防治方法:主要用生物农药防治为主。

(三)小地老虎、蝼蛄

地下害虫,咬断幼苗根茎。

防治方法:人工捕捉幼虫,灯光诱捕成虫。

五、采收加工

(一)采收

独活采收宜在春初苗则发芽或末茎叶枯蒌时采挖,此时根部长得壮实,营养成分积累多,品质佳。采挖时先割去地上部分茎杆叶片,再将根部全部挖起,除去泥土、芦头、细根。

(二)加工

采用直接干燥法,将鲜独活日晒或微火烘至半干,集中堆置“发汗”2~3d再晒干或烘至足干,去须根,置于阴凉干燥处,防虫蛀、霉变。

扩展阅读

了解花卉:四川省开江县召开银杏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会


四川省开江县林业局组织召开了银杏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会,力争打造“中国西部银杏之乡”,培育一支市场意识强、实践能力高的银杏专业技术队伍。来自全县各乡、镇、村的银杏专业技术人员共计5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会上,四川银杏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银杏栽培技术专家刘学忠主要讲授了银杏采叶园和银杏挂果树的栽培技术及管理。刘学忠结合开江县实际情况,就银杏产业发展的前景及如何抓、怎么抓做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对银杏采叶园的园地选择、苗木栽植、管理措施及采叶与干制过程等内容进行了培训,并以图片形式对银杏挂果树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人工授粉进行了系统讲解。同时,开江县林业局还免费为银杏专业技术人员发放了银杏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相关资料。

通过此次培训,使银杏专业技术人员全面、系统地掌握了银杏标准化栽培技术,增强了发展银杏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参加培训的银杏专业技术人员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做好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工作,把今天学到的技术全部传授给群众,带领群众把银杏产业做大做强,使群众增收致富。

花卉科普:对苗木生产标准化问题的思考(上篇)


近年来,大型苗圃通过推广容器化育苗、建设标准化基地等方式,努力提升苗木生产的整体水平。然而,提高苗木质量仍然是国内苗木生产的一大“软肋”。缺乏通行的标准,或者有了标准却难以推广,标准化生产成为苗木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缺乏广泛适用的生产标准

标准化生产,通常的说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生产标准并对贯彻执行情况实施监督。苗木行业要实现标准化生产,至少要有能广泛适用的质量标准、技术规程,而我国多数苗木产区尚处于标准化生产的起步阶段和探索时期。

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已为业界所熟识。标准化生产是培育出高质量苗木、提升苗木价值、增加苗木商品性的基本要求;标准化生产是推进苗圃机械化、提高苗木生产效率的前提条件;标准化生产也是提升我国造林绿化质量和城市园林景观效果的基础。

实行标准化生产可谓苗木行业的一大革命。即:舍弃传统的依靠个人经验的、粗放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步向凭借技术规范的、集约的经营方式转变。但是,只有具有科学性、通用性、可操作性的苗木行业标准,生产者才能依据标准规定组织生产,国家有关部门才能依据标准对生产过程实施监察和督导。

缺乏多样化的地方标准和适用全国的统一标准,是苗木行业标准化面临的一大问题。

标准的推广实施任重道远

编制标准是推广苗木标准化生产的基础。近年来,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得不错,一些苗木主产区,如四川成都温江区、山东济宁任城区等在地方标准的制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陆续出台的常见绿化树种的地方标准表明,我国苗木行业在标准化生产之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4月,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法桐、白蜡地方标准正式实施,包括《法桐苗木质量分级》、《白蜡苗木质量分级》、《法桐育苗技术规程》和《白蜡育苗技术规程》4部分。这是山东省首次制定单树种苗木质量与生产标准,使山东成为四川、湖南之后少数颁布苗木业地方标准的省份之一。

10月,成都市温江区的银杏、桂花、紫薇等25个市级花木标准通过了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的评审。而在此前,温江区共完成43个优势观赏苗木品种、71项地方花木标准的编制及发布工作,其中1个品种2项标准被确定为四川省地方标准。

有了标准,不等于就实现了标准化。苗木生产者如何能在生产中执行行业标准呢?据了解,现实的标准化推广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苗木生产者很难自主、自觉采用新的生产方式。

广泛推广和主动接受关系到苗木标准化生产繁育问题的实质。如果不能理解标准化生产的内涵,无法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没有体会到标准化生产带来的现实利益,苗木生产者就不可能自主地除旧布新,标准化推广就不可能很好地“落地生根”。

标准化推广需引导示范

生产管理方式粗放、种植分散且不成规模,这些已成为苗木业的“陈疾旧疴”。推行标准化生产在现实中会遇到不少障碍。

例如,苗农通常以2米×2米的株行距栽植10厘米胸径的大规格法桐,这样一亩地可以栽植苗木约160株。而按照山东新颁布实施的《法桐育苗技术规程》,胸径10厘米以上的法桐苗木株行距应该为2米×3米,甚至更宽的行距,苗木才能拥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但这样一来,一亩地可栽植约110株苗木。苗木“产量”少了1/3。苗农就会觉得太浪费土地了,而且利润大大减少了,根本不愿意采纳新标准。如何让苗农心甘情愿减少苗木栽植密度呢?

再比如,分散的个体育苗户大多凭借多年的种树经验繁育苗木,很难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而苗木技术标准都是专业资料,多数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弄明白。即使作为材料分发给苗农,如果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又有谁会去耐心钻研?如果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又有几个苗农能看得懂?

近日有报道称,温江区园林、农技、花协等涉农部门,共同组织了一个百余人的“花木标准化技术指导团”,他们分区域分任务深入到花农的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花农标准化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这个指导团的标准化推广工作将持续半年之久。这不啻为苗木行业的标准化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目前我国标准化的推广工作,多数采用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形式。这种标准化生产“样板”能让苗农实实在在看到传统方式与标准化育苗方式在苗木质量上的区别,知道什么样的苗才是好苗子,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能培育出好苗子。

标准化离不开市场的自发调节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已经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在新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有一些大型花木企业还全程参与制定和评审工作,甚至帮忙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宣传推广。

但是,苗农心中仍有疑惑未解开。他们会觉得:大公司花得起钱,规模大、技术好、影响力大,自然不愁销路。而自己的苗子只能通过价格优势卖出去。

数量众多、经营分散的中小企业和散户,对他们一个一个地宣传推广,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无疑是一个事倍功半的做法。对于在行业中占主体地位的中小企业和育苗散户,仍然需要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通过市场行情与商品价格的杠杆,刺激生产者改进生产方式,从而使其自觉淘汰旧方法,采用新方法。这也是标准化推广工作的当务之急。

稳定供求是市场正向调节的条件

要发挥好市场自发调节的巨大作用,前提是在苗木产业链相关的领域建立一个稳定有序的市场。这个市场至少具备相对稳定的产品需求、相对统一的产品报价、相对稳定的产品供应,等等。

在政策、经济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苗木行情不稳,有些树种的需求数量和价格大起大落。行情好的时候,一苗难求,不管规格、质量,都不愁卖;行情不好的时候,即使是高质量的苗子,苗木商也不敢打包票一定销得出去。

市场行情的不稳定十分不利于标准化的推广,苗木行情的跌宕起伏会让生产方式改进中的后期追随者失去方向感。在成本的压力和利润的诱惑下,有些地方已经采用标准化生产的育苗户,甚至又重返了苗木密植、生产粗放的旧路。所以,在苗木供需方面,相对稳定的市场秩序和相对持久的供求关系,是标准化推广工作能够顺利、持久进行下去的必要条件。

花卉养殖:甜芝白掌标准化生产技术


甜芝白掌(Spathiphyllum‘SweetChico’),别名一帆风顺、白鹤芋等,是天南星科苞叶芋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生于热带丛林。甜芝是白掌中的一个迷你品种,盆栽以盆口直径120mm、高度110mm规格居多,其栽培技术与一些大型品种略有不同,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生长习性

甜芝白掌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生长适温为18~28℃,越冬温度为10℃,可忍受短期2~5℃的低温。其长势快,分芽能力强,抗病能力也较强,容易催花,该品种属目前流行的生产品种之一。

1.2形态特征

甜芝白掌叶墨绿色,光泽度稍差;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基急尖;叶缘波状,波长较短;叶脉侧脉羽状侧出,明、隐脉交替,明脉下陷较浅[1]。甜芝白掌长势快,分芽能力强。小盆栽花叶兼美,轻盈多姿,并且能净化室内空气,可以摆放于办公桌、案几、窗台等。

2甜芝白掌栽培技术

2.1种苗选购

选择高质量的组培转化苗。甜芝白掌可以通过组织培养、播种或分株形式繁殖。但播种苗基因不稳定易发生变异;分株苗易感染多种病害,除自身风险外,易将病害在温室中传播,危害其他植物材料,而且分株苗植株单薄,难培育出株形丰满匀称的植株,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较低,所以最好采用高质量组培苗[2]。

2.2种苗定植

2.2.1定植前准备。根据定货种苗的数量准备好相应的A120规格的花盆和20~40mm规格的进口泥炭,将泥炭打碎加水拌匀待用。用多菌灵800倍液对温室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包括苗床、花盆、器械和拌土场所。

温室大棚要求肩高3.5m,拱高5.4m,温室跨度8.5m,温室间距4m,配有手动卷膜系统、风机和水帘降温系统、电动双层外遮阳系统、锅炉加温系统等。

2.2.2种苗定植。叁仟森林建议将到货的种苗按长势强弱分成2个级别,分别进行上盆种植。种植时,先在盆底垫2~3cm的泥炭,3株种苗呈“品”字形均匀置于盆内,继续填充泥炭,至刚好盖住种苗的泥炭,并离盆口2~3cm。种好的甜芝白掌,盆挨盆摆放。在上盆定植24h内用多菌灵1000倍液灌根,以泥炭达到饱和程度为标准(盆下部滴水但未形成水柱)。

2.2.3定植后日常管理。定植后,15d内光照强度应控制在6000~8000lx,温度控制在18~2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甜芝白掌定植后的幼苗期管理很重要,肥水管理一定要得当。种植后大约15d,根生长到盆壁时才能施肥。肥料的型号一般采用N∶P∶K=20∶10∶20的配方肥,配成水肥后的EC值保持0.8左右[3]。

2.3成品的日常管理

2.3.1温度控制。甜芝白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8~28℃。温度长时间低于10℃,植株生长受抑制,低于5℃,叶片易受冻害。温度长时间高于35℃,会导致生长速率缓慢或停止,甚至死亡。

2.3.2湿度控制。温室的相对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5%~85%。空气湿度长期低于65%,易导致新生叶片长势小而黄,严重时枯黄脱落。如湿度长期高于95%,白掌底叶会发黄,焦尖,易感染病菌。

2.3.3光照控制。温室的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2万~1.8万lx,如光照过低,甜芝白掌会生长缓慢,易徒长。光照过强,叶片颜色黯淡无光泽,生长速率缓慢或停滞;新叶会出现日灼,叶片发黄。

2.3.4肥水管理。由于甜芝白掌分蘖相对较多,生长速度快,所以对肥水需求量很大。营养生长阶段的肥料N∶P∶K∶Ca∶Mg的比例最好为10.0∶1.0∶5.0∶3.0∶0.7,肥水的EC值从1.0mS/cm根据其生长逐渐增加,最高时为2.0mS/cm,pH值调至5.5~6.5。

2.4催花技术

催花是种植甜芝白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甜芝白掌除了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以上的环境调控外,还需要在种植后13~15周用化学试剂进行催花处理,效果比较好的试剂是赤霉素。

2.4.1催花时的植株标准。5—9月的植株标准:株高28~30cm,冠幅28~30cm(株高为盆底到最高展开叶的高度;冠幅取植株的最大冠幅值),叶片宽度>4.5cm,叶色翠绿。10月至次年4月的植株标准:株高25~28cm,冠幅25~28cm,叶片宽度>4.5cm,叶色翠绿[4]。

2.4.2赤霉素浓度。本规程催花使用的试剂是上海蓝申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谷牌赤霉素,GA3>75%,1g/袋,5—9月浓度是250mg/kg,10月至次年4月浓度是375mg/kg。

2.4.3赤霉素的配制。首先剪开袋口,将2袋赤霉素倒入1L锥形瓶中,加入40mL分析纯酒精,振荡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将其倒入喷雾器中,然后用此锥形瓶量取4L(250mg/kg)或6L(375mg/kg)清水倒入喷雾器中,加入适量展着剂后搅拌均匀。

2.4.4赤霉素的喷施。日落时进行喷施,喷施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以下。喷施时操作人员沿走道倒着走,边走边喷,并连续提压喷雾器压力杆,使压力保持稳定,喷头斜向下且离叶面30~40cm,边走边移动喷头,使之呈“Z”形轨迹移动。边喷边观察,以叶面见湿且不形成流滴、没有遗漏即为正常运行速度。

2.5病虫害防治

甜芝白掌经常出现的病害是疫病和根腐病,主要是温室的卫生条件较差、空气不流动或无规律的浇水等因素造成,虫害主要有蛾蝶类幼虫、红蜘蛛等。

2.5.1根腐病。多出现在夏季高温、高湿、盆土长期不干的情况下,此时病菌快速繁殖导致根部腐烂,可用敌克松500倍液预防。同时,做好环境调控,控制浇水量,不宜太多。

2.5.2疫病。疫病多发生在中小苗期,是由于高温高湿、盆土经常处于饱和状态、不通风、不透气引发的。一般植株近地面的叶片先发病。湿度高时扩散快,呈褐色湿腐状,干燥时呈褐色干枯。茎部发病呈湿腐状,黄褐色,病斑以上枝叶萎蔫枯死,几天后病部长出白色菌丝体。可用施保克2000倍液防治,但重要的是做好环境控制,在中小苗期注意浇水量,夏季的标准是浇水2~3d后,脱盆可见表层2cm土壤发白,手摸底部土壤没有湿润感。

2.5.3蝶蛾类幼虫。温室内发现植株叶片有被虫咬的迹象时,先在被咬植株附近人工捕捉幼虫,然后局部喷施杀虫剂。可用万灵2000倍液、乐果1500倍液、甲基异硫磷800倍液喷施。

2.5.4红蜘蛛。红蜘蛛多数生活在植株叶背面,一旦发现叶背有小红点移动和有色丝状体颗粒状物体存在,或叶面有很多凸起的黄点就是红蜘蛛存在的证据,可以选用克螨特水剂2000~2500倍液喷杀。

2.6上市成品标准

甜芝白掌一般在催花40d左右就会出花,根据株高、花朵数、冠幅大小可分成3级:①A级。高度≥45cm,冠幅≥35cm,花朵数≥3朵,花枝高度20~30cm,叶色墨绿,株型丰满、匀称;②B级。高度35~45cm,冠幅≥25cm,花朵数2朵,花枝高度20~30cm,叶色墨绿,株型丰满、匀称;③C级。高度35~45cm,冠幅≥20cm,花朵数1朵,花枝高度20~30cm,叶色墨绿,株型丰满、匀称。

花卉行业相关:对苗木生产标准化问题的思考(下篇)


标准化生产的苗木意味着质量合格,顾客买苗不必担心产品质量问题;意味着使用这些苗木能够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环境的效果。近年来,看到标准化生产带来的一系列直接经济效益,我国苗木企业在标准体系建设中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苗木生产的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实用性差、缺少检测技术标准。如何建立一个结构完善、内容全面、广泛适用的标准体系呢?

标准形式需要多样化

苗木生产的标准化需要有统一的生产管理方式和产品评价指标。例如,要根据统一的地径、苗高、根系等指标来确定苗木级别,要按照专家制定的技术要求来整地、育苗、修剪等。但是,标准化并不意味着只是按照一个“模子”来制造苗木,生产标准化应该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

跟地板、林果、花卉等林业产业一样,苗木行业的标准体系建设需要有国家、地方、企业等不同层级的标准,需要有质量、技术、管理等不同方面的标准。不同层级的标准互相补充,不同方面的标准互相协调,才能形成结构稳定、内容全面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例如,造林绿化苗木质量的国家标准规定了合格苗木的最基本要求,地方标准细分了合格苗木的质量等级。

而苗木企业,为了生产出有市场竞争力的高质量苗木商品,则通过灵活多样的企业标准形式,将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作业程序具体化。

对于苗木生产企业来讲,在确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等问题方面,灵活多样的标准表现形式更具可行性。企业标准需要在相对宽松的国家标准基础上有更严格的具体规定,在相对固定的条条框框中有更灵活的实现方式,在相对单一的审美视界中有更鲜活的创新形式。近年来,市场行情频繁波动,制定具备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的企业标准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的一大因素。

标准体系需纵向深入

以当前行业需求为依据制定的标准,都有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标准的实施、推广需要时间,当前标准往往不能适应现实需求。只有随着行业发展和需求变化不断更新,旧标准才能发挥其效用。因此,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应该考虑到标准的自我修复能力。

目前,我国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仍然采用1999年颁布的《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这个标准在统一定义术语、等级指标、检测方法与规则方面,为苗木质量标准的统一树立了标杆,划定了能达到合格要求的造林苗木质量的底线。但是,它仅仅列举了当时最常用的松、柏、杉、杨等90种主要造林苗木,而2000年以后引进推广或研究发现的苗木新品种,则未在标准规定之列。随着造林绿化质量和园林造景水准的提升,现有的国家标准远远满足不了如今对树种、规格、质量的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针对单个树种制定的地方标准的日益增多,修订、更新标准十分频繁,这些成为旧有国家标准的有效补充。另外,一些苗木生产企业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生产标准。大行其道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适应了苗木生产所在地的地域性气候、土壤等环境特点,适应了采购方对苗木品种、株型、规格等的多样性与一致性的需求,成为苗木企业安身立命的一大法宝。

管理的标准化不可少

技术标准承担着划分苗木质量等级、规定苗木生产方法的重要功能,但仅有技术标准还远远不够。标准体系是一个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完整系统,这个系统要良性运转,离不开标准实施情况等信息的反馈,从而实现系统的自我修复。因此,具有信息反馈功能的“管理标准”应运而生。

管理标准是为了达到质量的目标,而对企业中重复出现的管理工作所规定的行动准则。它是企业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手段。根据内容不同,可分为生产经营工作标准、管理业务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等。要保证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就应该在一系列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标准。

对于苗木生产企业,除了采用相对统一的“苗木质量分级标准”、“苗木生产技术规程”,为保证苗木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还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标准体系。苗木企业可以通过发挥管理标准的监督、协调作用,使苗木标准更适合于生产,更方便于推广。

标准内容要横向扩展

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需要在标准内容上不断细化门类,在标准实施上不断细化分工,以保证标准的内容完整性。国内许多有种苗出口业务的苗木企业曾一度感叹发达国家“苛刻”的苗木质量检验要求,曾体会到苗木生产标准化、精细化带来的生产管理方面的便利。

发达国家在进口苗木方面绝不会“降格以求”。因为在他们的苗木标准体系中,质量评价指标十分精细、明确,进口苗木哪怕有一项指标不合标准,就是“不合格苗木”。鉴于国外苗木标准的“魄力”,国内企业对出口种苗的分枝点高度和数量、根系长度和粗度等要求也十分严格,有些企业因此制定了自己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标准。

去发达国家苗圃参观考察的企业家也十分羡慕苗木生产的机械化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生产方式和高质量、标准化的苗木产品。发达国家苗圃苗木从基质配制、小苗繁育,到起苗移栽、水肥管理,各个苗木生产环节都有相应的专业设备。而不断细化的标准正是发达国家苗木生产机械化的重要保证。

目前,国内苗木技术标准大多是针对露地培育的裸根苗,而针对容器苗、温室育苗的标准如凤毛麟角。规模化、机械化的容器苗木生产,必须要有与容器苗生产相适应的质量、技术、管理等标准作保证,必须要有针对各个生产环节的精细化标准为支撑。走在行业科技和市场最前沿的苗木企业,无疑具有制定这些标准的先天优势。

由此看来,每个苗木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生产管理标准,从而培育出高质量的苗木。

喜欢《花卉养殖:巴东独活标准化栽培技术》一文吗?“叁仟森林”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3000sl.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标准化栽培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叁仟森林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ntact Us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咨询:13530896683

QQ咨询:2404575426

工作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