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花卉大全

茵芋栽培与繁殖技术

“那千百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的声音微笑低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没有人不喜欢花的,花卉种植已经成了现代经济的一大版块。种植花草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你是否在寻找有关的技巧和方法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茵芋栽培与繁殖技术”,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茵芋又名黄山桂、紫玉珊瑚,是近年颇受欢迎的观赏花卉之一,其叶片翠绿光亮,初夏的红褐色花蕾玲珑可爱,白色小花生长浓密,并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秋冬季节红果满枝,鲜艳欲滴,是观叶、观花、观果俱佳的优良花木。可作大中型盆栽,布置客厅、居室、门廊、商场等处。在较为温暖的南方,茵芋还可地栽,植于庭院等处观赏。而某些品种的茵芋经过人工催花处理,花期可提前到元旦至春节期间,作为年宵花,其繁茂的花序,红褐色的花蕾与白色的小花交相辉映,酷似海底的珊瑚,奇特而美丽,令人赏心悦目。

一、基本形态及主要品种

茵芋(Skimmidreevesiana)为芸香科茵芋属常绿灌木,株高1米左右,盆栽其高度可控制在30至50厘米,叶互生,具短柄,革质,较厚,有腺点,揉烂后会散发香气,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先端渐尖,全缘或中部以上有稀疏的锯齿,叶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颜色稍浅。圆锥状花序,花两性,未开放时花蕾呈红褐色,小花白色,有香气,花期4至5月。浆果状核果,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果长1至1.5厘米,朱红色,有残存的花萼,10至12月成熟。

另有日本茵芋,也称香茵芋,花单性,黄白色,香气更为浓郁,果实鲜红色,球形,较小,直径约0.8厘米。其适应性更强,喜冷凉,耐寒性很强,冬季可以耐-15℃的低温,耐阴湿、黏性土壤,但怕高温。

二、栽培管理

茵芋原产我国的南方地区及日本,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稍耐阴,忌烈日暴晒,怕高温,耐寒冷,怕积水,也不耐干旱。适宜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透气性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壤中生长。

1.温度与光照:茵芋的生长适温为18℃至24℃,生长期宜放在光线明亮处养护,夏季温度超过30℃时植株进入休眠状态,应放在通风凉爽处养护,并搭建遮阳网,以避免烈日暴晒。

冬季如果低温度不低于15℃,并有5℃至10℃的昼夜温差,植株会继续生长,可进行正常的水肥管理。倘若保持不了这么高的温度,盆栽的茵芋冬季能耐-5℃的低温,地栽的植株可耐-10℃的低温,但应注意控制浇水,也不要施肥。

2.浇水与施肥:生长期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过于干旱和盆土积水都不利于植株生长,空气干燥时可经常向植株及周围环境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叶色碧绿且有光泽。每15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饼肥液或复合肥,也可用0.2%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施肥。还可定期在盆土表面埋施少量的多元缓释复合肥,给植株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生长,但在夏季高温时则应停止施肥。

3.修剪与整形:茵芋生长较为缓慢,栽培中不必做过多的修剪,只在春季萌动前剪去病虫枝、干枯枝、过密枝以及其他影响植株美观的枝条,以保持株形的优美。

4.翻盆:盆栽的茵芋可在每年的春季萌芽前翻盆一次,盆土可用泥炭土或腐叶土5份,园土3份,加河沙或蛭石2份,并掺入少量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换盆时将土球从花盆时中扣出,除掉1/3至1/2的旧土,再用新的培养土栽种,栽后浇透水,放在无直射阳光处缓苗,以后保持盆土、空气湿润,一周后可恢复正常管理。

5.地栽管理:茵芋在气候温暖的南方还可地栽,栽植地点宜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稍背阴的场所,一般在春季带土球移栽,并对树冠加以整形。其管理较为粗放,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若遇到干旱天气,应补充水分。春、秋季节各施一次肥,以满足生长需要。

三、繁殖方法

茵芋的繁殖常用播种、扦插、压条、分株的方法。

1.播种:在秋、冬季节果实成熟后将其采摘,去掉果皮及果肉,取出种子,随采随播,也可把种子采下沙藏,到第二年的春季播种,播后20至30天发芽出苗,出苗后注意遮光,以避免烈日暴晒。

2.扦插:可在3至4月用上一年生的硬枝扦插,也可在7至8月用当年生的嫩枝扦插,插穗长10至15厘米,剪去下部的叶片,保留上部2至3片叶,插于泥炭、蛭石的混合土或干净的沙土中,插后遮光,避免烈日暴晒,保持土壤和空气湿润,30天左右可生根。

3.压条:在春季刚发芽时进行,选择靠近地面的枝条,在合适的位置刻伤,压埋于土壤中,2至3个月生根,到秋季切离母株,另行栽种。

4.分株:对于生长多年的丛生植株,还可结合春季翻盆进行分株繁殖,方法是用锋利的刀将丛生的植株分割成数丛,分别栽种即可。

四、病虫害防治

茵芋的主要病害有叶斑病,主要由高温高湿、通风不良造成,多在夏秋季节发生。冬季温度较高,湿度较大也会发生,栽培中应注意通风,避免湿气长期滞留。如果发生可喷洒甲基托布津溶液或波尔多液进行防治,每7至10天一次,连续2至3次。

虫害主要有粉虱、介壳虫,可喷洒相关药物防治。

编辑推荐

水仙栽培与繁殖的技术要点


一、栽培方法

1、旱地栽培。每年挖球之后可将小侧球立即种植,也可到9-10月种植。用单球播种,株行距为6厘米×25厘米或6厘米×15厘米。旱地栽培,养护较粗放,除施2-3次水肥外,不常浇水。单行种植可与农作物间作。

2、水田栽培。8-9月把土地耕松,灌水,浸田1-2周后,把水排干,再耕翻数次,深度35厘米以上。施足基肥、作畦,畦宽120厘米,高40厘米,沟宽35厘米左右,必须流水畅通。9月底-10月播种,株行距随种球大小而异,一般采取小株距、大行距栽培,3年生小鳞茎15厘米×40厘米,2年生则为12厘米×35厘米。栽植时要注意芽向,使抽叶后叶子的扁平面与沟平行。覆土5-6厘米,泼施腐熟人粪尿,然后引水入沟,水渗透整个畦面后,再排干水,切畦边土覆盖畦面,使畦边垂直,覆盖稻草,使沟内水分可沿稻草而上升畦面,保持经常湿润。鳞茎极易感染病菌,种植前用40%的福尔马林100倍液浸5分钟进行消毒。

为了使鳞茎球经过最后一次栽培后迅速增大,有利于开花,需对3年生鳞茎在种植前进行“阉割”。“阉割”要求在种植前2-4天内进行。先将鳞茎两侧的小鳞茎摘除,再剥去外皮。操作时左手握鳞茎,使鳞茎盘朝外,用金属的锐利薄刀,刀口自上而下向茎盘方向斜切,切入7-8层鳞片,挖净腋芽,不可伤及鳞茎盘和主芽。“阉割”后切口流出白色粘液,放阴凉通风处,待干燥后再行栽种。

施肥以基肥为主,按种球的大小,分别每7天或10天或15天追肥1次,初期施人粪尿加少许尿素,后期适当增施鳞肥。

生长期间需充足的水分,根冠部分宜浸在水中,鳞茎盘以上需保持土壤湿润,茎叶生长期需较高的大气相对湿度,梅雨季节要注意排水。3年生球要采用串灌,即水从一头引入,另一头流出,使种植畦四周的水长流不息。芒种以后开始放水排干,待地上部枯萎后(约夏至前)起掘。须根留0.5-1厘米,其余剪除,并用泥浆将鳞茎盘和两侧小鳞茎封上,以免小鳞茎脱落。封土后将鳞茎盘朝上铺于干燥地面晒干,然后倒置堆放在阴凉通风的室内贮藏。

3、无土栽培。这种新型栽培方式是地栽方法的改进。栽培需设宽150厘米、深30-40厘米的盛营养液的栽培槽,槽内放砂石、腐熟的木屑或珍珠岩。生长期间的营养要全面,pH值6-7。初栽时每周施肥1-2次,生长旺盛期每周施肥2-3次,5月后停止施肥。

二、繁殖方法

1、侧球繁殖。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侧球着生在鳞茎球外的两侧,仅基部与母球相连,很容易自行脱离母体。秋季将其与母球分离,单独种植,次年产生新球。

2、侧芽繁殖。侧芽是包在鳞茎球内部的芽,只在进行球根阉割时,(即保留鳞茎中心的主芽,挖去两侧腋芽,使养分集中供应主芽,以主芽为中心,重新膨大形成下一年开花的更新鳞茎和分生成数个侧生小鳞茎,在同一鳞茎盘上形成一组笔架形的鳞茎)才随挖出的碎鳞片一起脱离母体,拣出白芽,秋季撒播在苗床上,翌年产生新球。

3、双鳞片繁殖。用带有两个鳞片的鳞茎盘作繁殖材料,称之双鳞片繁殖。其方法是:把鳞茎先放在4-10℃处低温存放4-8周,然后在常温中把鳞茎盘切小,使每块带有2个鳞片,并将鳞片上端切除留下2厘米作繁殖材料,然后用塑料袋盛含水50%的砂石,把繁殖材料放入袋中,封闭袋口,置温度为20-28℃的黑暗地方,经2-3月可长出小鳞茎。此法四季可以进行,但以4-9月为好。成球率80-90%,生成的小鳞茎移栽后的成活率可达80-100%。

菊花的繁殖与栽培技术要点


一、分株。夏菊通常在9月下旬分株,秋菊于11月至翌年3月分株,寒菊于4-5月分株较为合适。分株苗的缺点是易于传染母株病毒;下部叶片脱落,开花之后的生长势减弱。其优点是育苗初期一般生长迅速。分株要选择无病、健壮的母株,将健壮苗从母株上切取下来,植于苗床或箱盆之中培养。要注意的是,选取茎短缩、叶重叠呈莲座状的冬芽,需要维持0℃左右的低温30天,才能打破莲座。否则,即使定植在温室里,也不生长。

二、扦插。用于扦插的菊苗顶芽长到15-18厘米时,将其上部剪取6-8厘米,用作插穗。侧芽也可用作插穗。插穗要去掉下部叶片后插入基质中,大的叶片剪掉一半,以减少蒸发。通常使插穗带有3-4片展开叶为宜。扦插能以少量母株繁殖大量的菊花幼苗,而且新生的根系发达,生长强健。通常对于8、9月开花菊和秋菊的促成栽培,先是加强越冬母原的肥水管理,在2-3月选取发育良好的顶芽扦插;秋菊的普通栽培,在5-6月扦插;晚秋菊和寒菊的普通和抑制栽培在6-8月扦插。

三、组培。菊花是国内花卉组培率先获得成功的一种花卉,目前已可以顺利地用于生产。

(1)材料准备:接种材料取菊花老根抽生的新枝嫩芽,或在当年扦插成活的植株上取其嫩茎,洗涤、漂清。先用0.1%的吐温浸泡2-3分钟,脱去嫩枝表面的绒毛,然后用70%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浸泡30秒,再在10%的漂白粉溶液中消毒8-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漂洗6-7次。接种时将材料切成0.5-1厘米长的小段。

(2)培养过程:在室温25℃左右、并用日光灯加光8小时的恒温室中培养,经2周左右可陆续产生愈伤组织及绿苗,一个月后经过转移,绿苗继续丛生、伸长,再经转移增殖或转移到1-4毫克/升的培养基上,可长根完全,形成完整植株,即试管苗。

(3)试管苗移栽:将试管苗取出,洗去附着在苗上的培养基,移栽到蛭石基质中,浇灌清水,成活率很高,近百分之百。在蛭石中生长10天左右即可移入培养土中进行常规栽培,植株健壮,开花良好。

四、栽培技术。菊花因花期调节的方法不同,其栽培上也有差异,但也有其共性,具体如下。

(1)肥料:菊花是喜肥的花卉,可用迟效颗粒作为基肥,每100平方米施用氮、磷、钾肥3.5-4千克。在生长期间用0.1%尿素及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作为追肥施用5-10次。

(2)定植:定植的密度为每平方米60-75株,可视花朵的大小而增减。

(3)张网:幼苗长到20-25厘米高时,在30厘米高处张网,使植株笔直生长,以后每增高25-30厘米时,都要张网1次。通常切花菊在其整个生长期要张网3次。

(4)剥侧芽和剥蕾:花芽分化结束、株高30厘米时,侧芽开始发生;任其生长,会使株形、通气透光变差,所以要及时剥除。茎的顶端往往也生出3-4个花蕾,留下位置好、形状完整的,其余及早剥除。

牡丹繁殖与栽培


栽培技术

1. 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多用于培育砧木和丹皮生产,同时也用于牡丹新品种的选育。因为牡丹种子播出的苗具有返祖现象,一般不具有原有母株的性状,多表现为单瓣白花的实生苗,因此牡丹繁殖不能用此方法。(1)种子采收牡丹种子成熟期因地区和品种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中原地区牡丹种子多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其他地区或早或晚。种子采收应适地适时,过早采收种子不成熟,过晚采收则种皮坚硬不易吸水,影响其萌发率。所以在种子成熟季节,要多注意观察,当牡丹果实的瞢荚果呈蟹黄色和微黑色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后的种子应堆放在通风阴凉处,每隔1~2天翻动1次,让种子完成后熟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让种子堆砌发霉,否则会影响种子品质。经过一段时间,果实自行开裂后,即可进行剥种收集种子。(2)种子处理将收集到的种子放在水中浸泡1~2个小时,去掉上浮不充实的种子,然后用30℃~40℃温水浸种1~2天,促使种皮充分吸水后膨胀,待种皮变软后立即播种。另一种方法是将种子与湿润的细沙等量拌匀后沙藏,20天左右待种皮破裂,幼嫩根开始生长时即可进行播种。一般情况下,沙藏处理后的种子萌发率和翌年出苗率较高。(3)播种每年8月下旬至10月进行播种。播种前对播种地施足底肥,消毒杀菌,一般情况下每亩地施有机肥1000千克或复合肥80千克,撒施地辛或呋喃丹2~3千克,然后深翻整平后播种。播种通常采用露地条播和起垅点播覆膜两种方法,露地条播比较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生产,通常是开3~5厘米深的播种沟,然后将种子撒入沟内(约2~3厘米左右的密度),然后进行覆土。起垅覆膜播种较条播操作复杂,但出苗率较高。操作方法是:起垅高10~15厘米、宽30~40厘米,垅间距40厘米。垅上两边各开1行播种沟,深约5厘米,将牡丹种子按行距10~15厘米株距3厘米左右点播,之后覆土,盖上地膜,点播每亩用种子30千克左右。水源不充足的地方也可采用平畦撒播育苗,但要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雨后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播种后仍需盖上地膜,以便保湿保墒,撒播每亩用种50千克左右。(4)播后管理种子播种后,管理要跟上,若管理不到位,会大大降低种子的出苗率。应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若过于干旱,已长出胚根的种子易回芽死亡。土壤若积水和湿度过大,种子易霉烂。春季幼苗出土后,地温逐渐升高,此时应及时揭掉地膜,避免烫伤幼苗。同时根据情况及时拔草浇水,切记不能锄草,否则会锄掉或松动幼苗,造成幼苗死亡。入冬前结合追肥浇1次封冻水。种植2~3年后,10~11月将其起出,根据需要进行大水分级出售或移栽。栽植前应对植株进行修剪,修去主根、病虫根、断根,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根据栽植用途以株距30~50厘米,行距40~50厘米进行定植。 2.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具有操作简便、成活率较高、可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的优点,但繁殖系数较低。(1)母株选择分株应选择生长健壮、品种纯正、4~6年生的母株较好,起挖时要细心操作,尽量采用三齿叉挖,保持母株根系完整,植株枝条不受损伤。(2)分株时间牡丹分株繁殖应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为宜,具体时间还应根据当年当地气候的实际情况或早或晚,以气温20℃~25℃为好。因为此时地温较高,有利于根系的恢复与生长,且植株根系已储藏了较充足的养分,有利植株来年生长。菏泽、洛阳等中原地区在9月底10月初分株种植最好,其他地区可适当晚一些和早一些。分株过早易引起秋发现象,过晚则不易生根,影响植株正常生长。(3)分株方法牡丹分株前将植株全株挖出,抖落全部附土即可分劈。分时顺其自然,采用手掰或用刀切开,根据植株枝条粗壮程度和多少可分2~4株,需每株上有2~3个萌发枝条。尽量保留须根,适当进行修剪,除老弱病枝和老朽病根,分株后要蘸敷泥浆,泥浆内拌有700倍液杀虫剂和500倍液杀菌剂,保证植株不受病虫害侵害和感染。(4)种植管理栽种前大田应施足底肥,深翻时施洒杀虫剂(呋喃丹每亩5千克),栽种株行距一般按0.8米0.7米,种植穴按直径45厘米、深40厘米较好,栽种时注意使牡丹根系舒展,根颈要低于地平面2~3厘米,填土时边压实边填土,使土与根系紧密结合,栽完后即可浇水,入冬前再浇1次水,然后封土,-20℃以下特别寒冷地区要进行植株保护,保证正常越冬。 3. 嫁接繁殖 牡丹嫁接繁殖是目前牡丹品种繁殖的最主要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繁殖系数高、苗木规范等特点。(1)嫁接时间中原地区嫁接以9月上旬到10月上旬为宜,其他地方如甘肃兰州宜早些,江苏、湖南、湖北应稍晚些,具体时间根据当时当地地温情况,一般应在12℃~15℃最好。嫁接过早或过晚都将影响嫁接苗的生长和成活率。嫁接过早地温过高易秋发,过晚嫁接苗难生根,来年生长势弱。(2)砧木、接穗选择牡丹嫁接一般采用芍药根或牡丹根,芍药根应采用粗1.5~2厘米、长16厘米左右为好。牡丹根宜用3年生播种苗根,应用1.2厘米粗以上,长20厘米左右为宜。 牡丹嫁接接穗宜用母株上健壮的萌蘖枝和上部一年生枝,这类接穗生长旺盛、易生新根、成活率高。采剪要及时,剪成长7~10厘米且至少带一个芽的接穗,与砧木配套,随采随用,保证砧木、接穗水分充分。(3)嫁接方法根接法一般是培养牡丹嫁接苗,主要有贴接法、劈接法、嵌接法3种方式。 ①贴接法。目前大多数种苗生产采用牡丹芍药根做砧木,此方法操作简便,效率高。先将砧木顶部削平,从上端3~4厘米处由下往上斜削一刀,角度15度~25度,削面要平,然后在接穗下端3~4厘米处斜面下削一刀,削面要平,角度与砧木一致,然后将接穗与砧贴在一起,接穗形成层与砧木的左边或右边对齐,用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按紧,右手拿绳用力顺时针从上而下绑紧,从上切口一直绑到下切口处,一定要绑扎紧。然后绳子打结,最后抹上配有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泥浆,主要是接口处和根部。嫁接好的苗要及时沙藏和种植。 ②劈接法。此法为传统嫁接法,要求砧木粗,芍药根和牡丹根匀称。先在接穗下端3厘米处两侧从下而上对称削两刀,切口长2.5~3厘米,刀口要平滑,后将砧根顶部削平,在顶端断面中间处向下切一直口,长2.7~3.2厘米,稍大干接穗削面,然后将接穗插入砧根直口,使接穗一边形成层与砧木对齐,将麻绳自上而下绑紧,然后抹泥即可。 ③嵌接法。嵌接法相对比较复杂,主要用于芍药作砧木的嫁接,先用嫁接刀将接穗下面削成一边厚0.3厘米、一边薄0.1厘米,长2.5~3厘米的刀削面,后将芍药根顶端削平,在断面的半径处由上而下切一条长2.5~3厘米的扇切面(外大0.3厘米、内小0.1厘米),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将削好的接穗从上而下插入、压紧,使两者形成层对准,最后缠扎麻绳,抹泥浆以备栽植。由于接穗是镶嵌在芍药根一侧的扇切口上,故称嵌接法。(4)嫁接苗管理栽植嫁接苗一般行距35~40厘米,株距10~15厘米,采用挑沟形式种植,沟深30~35厘米,宽25~30厘米,栽植深度以接口处低于地面5~6厘米为宜,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生长和成活率。此外要保持种植嫁接的接穗在一条线上,踏实土壤,最后在接穗线上封土起垅,垅高10厘米左右,将接穗埋严。栽植完成后不可及时浇水,否则切口感染,影响嫁接苗成活。 在翌年2月底至3月上旬可将土垅扒开,以便接穗顺利出土。根据土壤情况,及时浇水,结合浇水可洒杀虫剂颗粒进行地下害虫的防治。4月上旬,喷施1次杀虫剂,触杀地老虎、蛴螬成虫,防止产生虫害。4月中旬及时摘除嫁接苗上长出的所有花蕾,以免其开花造成养分流失而影响生长。雨季应及时排水、松土、除草。注意松土除草要细心,不能锄伤和锄掉嫁接苗枝干,最好用拔草的方法,否则将大大降低成活率。夏季每隔半个月要喷施1次杀虫和杀菌剂,防治病虫害。另外,生长期可进行化学肥料喷洒,以扶壮幼苗,秋季可适当追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一般每亩150~200千克,落叶后要及时清理枯叶。一般情况,对嫁接苗浇水要做到不干不浇,灌浇不能积水,否则会造成植株死亡。在入冬前要浇灌1次封冻水,同时注意培土,以保证幼苗正常越冬。

中华蚊母的繁殖与栽培技术


中华蚊母树(学名:Distyliumchinense)为金缕梅科蚊母树属下的一个种。

形态特征:金缕梅科蚊母属,常绿乔木,栽培时常呈灌木状,树冠开展,呈球形,小枝略呈之字形曲折,嫩枝端具星状鳞毛;总状花序长约2cm,花药红色、蒴果卵形,长约1cm,顶端有2宿存花柱,花期2至4月果9月熟。

分布与习性:产中国广东、湖南、湖北、台湾、喜光,稍耐荫,喜温暧湿润气侯,对土壤要求不严。萌芽,发枝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及多种有毒气体抗性强,特别能适应城市环境。

繁殖与栽培:可播种和扦插繁殖。

应用:蚊母树是理想的城市及工矿区绿化及观赏树种.植于路旁,庭前草坪上及大树下都很合适;成丛、成片栽植作为分隔空间或作为其他花木之背景效果亦佳,若修剪成球形,宜于门旁对植或作基础种植材料,亦可栽作绿篱和防护林帯。

最近,巫山林业科技人员对4000余株库区特有植物中华蚊母无性扦插苗进行了调查:愈伤组织形成良好,新根平均长度达5厘米以上,长势良好,上部新叶开始萌发,成活率达85%,这标志着中华蚊母无性系繁殖取得成功。中华蚊母人工无性繁殖的成功,填补了库区特有植物中华蚊母无性繁殖的空白,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彻底解决库区消落带绿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蚊母的繁殖与栽培技术

库区特有植物是在库区特殊生态系统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群落,其主要特点是生长在库区消落带内,耐河水冲刷、浸泡,数量极少,随着三峡库区水位的上涨处于濒危灭绝状态。为了维护库区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开发利用、解决消落带绿化的问题,巫山县林业局于2003年二期水位淹没前,抢救搬迁中华蚊母1.6万株、疏花水柏枝2万余株,建立了占地50亩的三峡库区最大的中华蚊母和疏花水柏枝保护基地,即渝东珍稀植物园。同时成立了中华蚊母、疏花水柏枝无性繁殖及造林技术研究课题小组,由林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造林科、保护科等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为成员,主要任务是开展无性繁殖技术研究,重点对插条处理、苗圃基质、扦插时间、枝条部位进行对比试验,探索最佳繁殖方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积累经验。

目前,巫山县林业局正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力,加快珍稀植物保护、繁育、利用力度。计划在2005年人工繁殖中华蚊母2万株,疏花水柏枝1.5万株,进行消落带绿化造林的试验,努力解决库区消落带绿化难的问题。

蓝叶忍冬的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


繁殖技术

蓝叶忍冬可采用扦插、播种、分株和压条等多种方法繁殖,快速大规模生产中一般选择扦插繁殖方式。

1.扦插繁殖

对于硬枝扦插,春季修剪时从2年至4年生树上剪取粗度在0.3厘米以上的1年生枝条,将插条剪成10厘米至12厘米长,顶芽距顶部0.8厘米至1厘米,顶芽需饱满。对于嫩枝扦插,可在生长期的6月上旬、枝条半木质化时至落叶前均可进行,扦床可采用河沙作基质,厚度15厘米至20厘米,扦插前用0.5%高锰酸钾消毒。选取健壮、无病虫害植株中上部的当年生枝条作为插条,插条长度10厘米至12厘米,上部保留2对芽,4个叶片,并将每个叶片剪掉一半。上切口平剪,距芽1厘米,下切口斜剪,切口平滑。扦插前可用木棍在床面上打孔,株行距55厘米,深度3厘米至4厘米,过浅不利于水分吸收,过深插条容易腐烂。扦插时将插条朝同一方向斜插,插后用手压实,随插随洒水,保持基质和空气湿度,同时促进插条与基质紧密结合。

2.分株繁殖

蓝叶忍冬在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分株繁殖。早春新叶出生时是进行分株繁殖的最好时期。此时土壤温度开始回升,且生长量也不大,有利于分株后的定植和成活。

分株具体方法是将整株起出,抖净土,用手或利刃将根分开,每株带3个至5个芽(或枝)即可。蓝叶忍冬的根系非常发达,根部轻微的损伤对植株生长并无太大的影响。夏秋进行分株时,由于植株地上部分生长旺盛,分株成活率降低,每株应保证有5个芽或枝,并强行修剪,只保留地上部分10厘米至20厘米左右。

3.压条繁殖

蓝叶忍冬虽然茎是直立的,但在夏季暴雨后个别侧枝会倒伏,一两周后植株会从倒伏而贴在泥土地上的部分生根,从而长出新的植株,剪断其与老株的联系,新植株即能正常生长。

栽培技术

1.植地选择

蓝叶忍冬喜生于排水良好、通透性较好的土壤中,在光照充足、冷凉湿润的地方生长旺盛,耐瘠薄、干旱。栽培宜选择排水良好的缓坡和地势较高的平坦地带,较低洼的地带宜种植于微地形的高处。光照充足的地方植株生长旺盛,但忌强光长时间暴晒,否则叶片萎蔫易发生病虫害。耐一定弱光,但长期生长在弱光下易造成植株徒长,叶色变浅,降低观叶效果。

2.种植时间

蓝叶忍冬在生长季节均可进行种植,但春季是种植和移栽的最好时期。一般可在3月至4月幼叶萌发时,结合分株进行移栽和定植。

3.种植技术

蓝叶忍冬的生长势很强,定植株行距不应小于1.51.5米。种植时,3个至5个芽或枝为一墩,栽植时最好带土移栽。栽完后浇透水,水渗干后再覆上一层土。夏季也可进行种植,但最好选择阴雨天气之前移栽,以提高成活率。种植时要对地上部进行修剪,减少养分的消耗,以利于缓苗。

4.水肥管理

作为观赏花灌木树种,蓝叶忍冬不需精心管理,但在生长期应及时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早春应及早浇返青水,入冬前浇足防冻水。蓝叶忍冬如果作为高篱或布景材料时,种植前适当施些基肥更好。生长季注意中耕除草。

5.整形修剪

华北地区6月至7月初应修剪一次,以促进新生枝生长,修剪可以使9月至10月的第二次开花时间长,开花量大,并且保持株形美观。

紫罗兰的繁殖方法与栽培管理技术


紫罗兰又名草桂花,花朵茂盛,花色鲜艳,香气浓郁,属十字花科,多年生草本,适宜于布置花坛、台阶、花径,整株花朵可作为花束。常作二年生栽培,一般在头年秋季播种,翌年春季开花。此花株高30-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基部梢木质化。叶面宽大,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圆钝。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梗粗壮,花有紫红、淡红、淡黄、白等颜色,单瓣花能结籽,重瓣花不结籽,果实为长角果圆柱形,种子有翅。花期3-5月,果熟期6-7月。

紫罗兰图片

紫罗兰原产欧洲南部,目前我国南部地区广泛栽培。此花性喜冷凉,耐寒不耐阴,怕渍水,适生于位置较高,接触阳光,通风、排水良好的环境中。切忌闷热,在梅雨天气炎热而通风不良时则易受病虫危害。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播种时间一般在8月中旬至10月上旬,也可根据用花时间进行调整,在温室内2月播种,则5月开花;3月播种,6月开花,依次类推,但7月播种,要等到第二年的2月至3月才能在温室内开花。种子不宜过密,否则小苗易忠猝倒病。若作为二年生栽培,可于9月进行盆播。采种宜选单瓣花者为母本,因其重瓣花缺少雌蕊,不能结籽,从盆栽母本中采种者,其第二代得瓣率较多。播种适温16℃至18℃,播种时要将盆土浇足水,播后不宜直接浇水,若土壤变干发白,可用喷壶喷洒或采用盆浸法来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播后约2周即可发芽。注意秋播的时间不能太晚,否则将影响植株的生长、越冬、开花的数量及质量。若作为一年生栽培,在夏季比较凉爽的地区,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播种。就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多作为二年生栽培。
栽培管理:
喜冷凉的气候,忌燥热。喜通风良好的环境,冬季喜温和气候,但也能耐短暂的-5℃的低温。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为15℃,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排水良好、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较好,忌酸性土壤。
紫罗兰为直根性植物,不耐移植,因此为保证成活,移植时要多带宿土,不可散坨,尽量不要伤根。一旦伤根则不易烂恢复。在真叶展叶前需分苗移植,一般小苗经过一次分苗后,就可定植。不可栽培过密,否则通风不良,易受病虫害。栽培期间要注意施肥,施肥一次不要太多,要薄肥勤施,否则易造成植株的徒长,且影响开花。紫罗兰的叶片质厚,对干旱有一定的抵抗力,因而淋水不宜过多,土壤保持湿润即可,水分过多会烂根。若是作为花坛布置,春季应适当控制水分,并进行中耕保墒,以便植株低矮紧密,取得更好的观赏效果。若作为切花栽培,就应保证水分的供应,以促使花剑伸长。若花后及时剪去花枝,施以追肥,加强管理,可再次萌发侧枝,再次开花。夏季高温、高湿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如养护得当,4月中旬即可开花。开花后需剪花枝,并施1-2次追肥,这样能再抽枝,到6-7月可第2次开花。采种应选择良好的母株紫罗兰留种植株要远离其他十字花科的种类,以防止种间杂交。

紫罗兰规模化种植

罗汉松扦插繁殖与栽培应用技术


罗汉松又称罗汉杉、土杉、罗汉柏,属罗汉松科罗汉松属植物,原产南半球的丘陵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区,耐寒性不强,寿命较长;性喜阳,稍耐阴,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为温和湿润,对严寒的耐受力不强,夏季应避免强光直射或者西晒。在北方地区,罗汉松只能作为盆栽;对土壤的要求为: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状况良好的微酸性土。由于罗汉松的枝叶较为稠密、姿态奇特、优美古雅,可作为良好的观叶树种在园林、寺庙及庭院中使用,同时罗汉松叶型很小,比较耐修剪,较易制作各种造型,因此多用于盆景制作。

近年来,城乡绿化建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对罗汉松种苗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罗汉松种苗的培育若采取种子繁殖的方法,不仅技术较为复杂、持续的时间长,而且会迅速降低母本优良性状,而采用扦插繁殖育苗技术则可以避免此缺点。因此,在罗汉松苗木的实际生产中常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现将罗汉松扦插育苗繁殖以及栽培应用技术总结如下。

1、罗汉松扦插繁殖技术

1.1苗圃地选择

扦插前,应选择比较适宜的苗圃地,一般要求苗圃地为土壤疏松透气、土质肥沃、交通状况方便、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在扦插基质的选择上,珍珠岩、河砂、土壤均可

1.2设施和苗床准备

插繁育一般选择单体大棚,而且大棚上应盖上厚度稍薄的塑料膜,外面再加上1层遮阳网。整平棚内的地面后即可进行扦插苗床的准备。扦插苗床的宽度一般控制在100cm左右,四周应安装上挡板,高度控制在10~12cm。为了便于排水,扦插苗床的底部应铺上1层细沙,扦插基质的选择上,以泥炭、洁净的黄心土加细沙等为宜。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应选择杀菌剂与杀虫剂对苗床及基质进行消毒。

1.3扦插

插的时间可选择在3月上旬、6月上旬及9月上旬。插穗的长度宜控制在4~6cm,应保留1~2片长势健壮的叶,若叶片过长或过大,应将其剪短至4cm长左右。插穗在扦插前应选择用一定浓度的生根剂进行处理,扦插的深度不宜过深,一般控制在3cm左右,扦插密度的选择上以400株/m2为佳。插好结束后应及时浇水,一定要浇足、浇透,叶面喷洒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苗床上需搭荫棚,经常浇水及喷叶面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在精心管理下,约90d插穗即可生根。秋插于7—8月进行,以半木质化的嫩枝为插穗,其余同春插,入冬需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以利于防寒。

1.4扦插后管理

理罗汉松在扦插至根芽发生之前都应防止曝晒,要注意及时遮荫,保证遮荫率超过75%。在扦插后15d部分穗条即可有根发出,应适当地降低基质中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40%左右。当穗条发根超过50%时,可逐步掀开薄膜进行通风,保证遮荫率低于50%。当罗汉松的扦插苗穗条全部发根且发叶超过50%后,为了有充足的阳光,应逐步将大棚上的遮荫网及薄膜揭去,开始炼苗。在苗木的根长出后,一般在根的长度超过3cm时即可将其搬到荫棚区进行炼苗。罗汉松的小苗在生根期容易发生冻害,因此最好将其置于大棚里过冬,也可以减少水分的供应量且不施任何肥料。在夏季的高温时将其置于荫棚内。

1.5肥水运筹

扦插后应经常进行叶面追肥,可结合在喷药防病的基础上进行。在罗汉松形成愈伤组织且长出幼根后,可选择氮肥液进行喷施;在产生大量的根系至移栽前,可适当地提高氮肥的喷施浓度。在水分管理上,应做到间干间湿。

1.6病虫害防治

插后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应及时地喷洒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800倍液,一般每5~7d喷洒1次,若遇降雨应在雨后及时地喷洒杀菌剂。在扦插期,罗汉松容易发生炭疽病、蚜虫及蛾类等病虫害。在炭疽病的防治上,应周期性地选择代森锰锌、炭疽福美、百菌清等药剂进行防治;在虫害的防治上,可选择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2、罗汉松盆景的制作及养护技术

2.1上盆

罗汉松一般宜用紫砂陶盆,也可用釉陶盆。盆的形状与五针松用盆要求基本相同,但较之稍深。罗汉松盆栽土壤要求为肥沃湿润、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常用山土或腐殖土掺沙。上盆时间以春季3—4月发芽之前为宜,从地上挖起的罗汉松苗木宜带宿土,并注意将枯根剪去,将须根舒展开来,栽时要防止盆土与根系不贴实。栽种在盆中的位置要求也与五针松大致相同。

紫砂陶盆

2.2整姿

罗汉松盆景的造型以攀扎为主,也可结合适当修剪。攀扎加工在休眠期进行为宜,多采用棕丝扎,要讲究扎法,做到棕不露面,力求姿态自然,主干蟠曲,枝条虬屈。枝叶则用修剪法做成层片式。罗汉松很耐修剪,特别是雀舌罗汉松,枝密叶小,可加工成各种形式。现今为了攀扎方便起见,将枝条做弯,也常采用金属丝旋绕加工。攀扎成型后,应及时拆除棕丝或金属丝,以免陷丝。在罗汉松加工造型过程中,还可通过翻盆逐年提根,做成悬根露爪的姿态。此外,还可附以山石,塑造鹰爪抱石的姿态。

2.3盆景养护管理

罗汉松宜放置于温暖、湿润、半阴半阳的场所。冬季在气温低于0℃的地区,需放进室内,夏季高温时要注意搭棚遮荫。罗汉松宜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夏季最好经常喷洒叶面水,能保持叶色鲜绿。罗汉松宜用饼肥、粪肥等有机肥。施肥时间宜在春季进行,不要施多施浓[4]。秋季不要施肥,否则萌发秋芽,易遭冻害。罗汉松可随时进行修剪,主要是剪短徒长枝,保持一定树形。开花时,最好及时将花摘除,以免因结果而影响树势。罗汉松盆景宜每隔3~4年翻1次盆,以在春季3—4月出芽前进行为好。翻盆时,将旧土去掉1/2左右。剪除枯根,并将须根舒展开,栽入较大的盆钵中,换上肥沃疏松的腐殖土,以利生长。

选自——安徽省宁国市港口镇林业站,安徽宁国,王爱红

喜欢《茵芋栽培与繁殖技术》一文吗?“叁仟森林”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大全相关资讯的同时,3000sl.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繁殖与栽培技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叁仟森林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ntact Us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咨询:13530896683

QQ咨询:2404575426

工作时间:9:00-18:00